【內容摘要】黨和人民通過艱苦卓絕的奮斗,凝聚出鮮明的革命文化,這是中華民族發展至特定時期而衍生出的精神力量,承載了中華民族的精神追求,也是有效彰顯中華民族精神的重要窗口,不僅是對中華傳統文化的傳承形式,還是發展社會主義文化的立足點,成為文化自信的重要支持。置身于新時期大背景下,高中生是重要人才群體,強化革命文化教育,在弘揚革命文化的同時還增強了高中生文化自信,并擴展該階段的思政教學資源,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關鍵詞】議題式教學 生活化 情境
一、革命文化融入高中政治課教學的時代價值
1.革命文化的融入有利于落實思政學科核心素養
學科素養是彰顯學科育人價值的主要標志,學生基于對學科學習的方式培養正確的品格與能力。思想政治學科核心素養,主要包括政治認同、科學精神、法制意識和公共參與。對革命文化的認同,就是擁護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認同中華傳統文化、弘揚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匯聚了改革開放以來時至今日中國共產黨所摸索出的各項理論以及實踐,它建立在黨與人民辛勤付出的基礎上。實現對革命文化的有效傳承,是引導學生形成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念的關鍵。
2.革命文化的融入有利于幫助高中生抵制錯誤社會思潮
思政課的價值在于實現立德樹人的目標,肩負著培育新時代人才的使命。于高中生群體而言,更是人生實現轉折的黃金階段,為之實行精神層面的培育極具現實意義。伴隨一個時期的發展,相繼出現英雄人物埋沒乃至被惡搞的行為,直接沖擊了革命精神,其背后則潛在一股價值虛無主義的力量。作為青少年學生,將受到歷史虛無主義的誤導。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中國革命歷史是最好的營養劑。多重溫我們黨領導人民進行革命的偉大歷史,心中就會增添很多正能量”。中國共產黨已經編織出燦爛的革命精神史,形成了最深層次的精神追求,成為彰顯中華民族精神的承載平臺,甚至是一本百讀不厭的智慧寶典,可以為各發展階段的立德樹人工作輸送源源不斷的精神營養。于高中思政課教學工作,向其中融入革命文化元素,將為學生點亮一盞明燈,并綻放無窮無盡的光芒[1]。
3.革命文化的融入有利于幫助高中生抵制錯誤社會思潮
思政課的價值在于實現立德樹人的目標,肩負著培育新時代人才的使命。于高中生群體而言,更是人生實現轉折的黃金階段,為之實行精神層面的培育極具現實意義。伴隨一個時期的發展,相繼出現英雄人物埋沒乃至被惡搞的行為,直接沖擊了革命精神,其背后則潛在一股價值虛無主義的力量。作為青少年學生,將受到歷史虛無主義的誤導。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中國革命歷史是最好的營養劑。多重溫我們黨領導人民進行革命的偉大歷史,心中就會增添很多正能量”。中國共產黨已經編織出燦爛的革命精神史,形成了最深層次的精神追求,成為彰顯中華民族精神的承載平臺,甚至是一本百讀不厭的智慧寶典,可以為各發展階段的立德樹人工作輸送源源不斷的精神營養。于高中思政課教學工作,向其中融入革命文化元素,將為學生點亮一盞明燈,并綻放無窮無盡的光芒。
4.革命文化融入有利于提升高中生文化自信
傳承中華文化不足以完全支撐文化自信的所有內涵,還需建立在補齊革命文化自信的基礎之上。革命文化奠定了高度堅定的信念、開辟出了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具有清正廉潔的高尚品格等一系列精神內核。高中生感知革命文化,從中了解中國共產黨人的奮斗之路,能夠主動獲得認同感,在中國建設征途中踐行于實際之中,在提升文化自信的前提下鼓舞精神勇氣,為中國夢的實現貢獻力量[2]。
二、革命文化融入高中政治課教學的問題及其原因
1.革命文化融入高中政治課思路不夠清晰
從高中政治教師個體的層面來說,有許多教師并不了解革命文化的內涵以及對于學生的重要意義,所以有些教師在融入的過程前缺乏對革命文化的認知,因此在把革命文化融入高中政治課的過程中思路并不清晰,融入也是流于形式。這也是由于學校大環境對意識形態面臨的嚴峻挑戰認識不夠,其實革命文化可以滲透在很多課堂中,但因為高中政治課是專門的德育課,所以作為高中政治教師更應該對革命文化進行深入研究和了解。
2.革命文化融入高中政治課內容不夠系統
革命文化凝結著無數革命先烈對民族復興的奮斗歷史,是引導青少年健康成長的精神營養。有很多教師其實已經意識到了革命文化融入課堂教學的重要性。但是在融入的過程中出現了與課本內容違和的情況,是因為教師沒有系統的融入高中政治課內容。然而,部分青少年學生對這段血與火的革命歷史知之甚少、恍如隔世,作為高中政治教師必須找到革命文化與書本知識的耦合點,為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提供最深厚的力量。
3.革命文化融入高中政治課成效不夠顯著
《2017版普通高中政治課程標準》中強調,要突出學科素養,運用議題式教學,構建活動型的課堂,革命文化作為一種寶貴的立德樹人的資源,如果融入得當,是能夠提高高中政治課的教學水平和教學質量的。在革命文化融入高中政治課的過程中還有一個困局是融入了政治課后卻沒有成效,課堂教學在整個教學過程中發揮著主渠道的作用,而教師如果沒有用活用好革命文化的教學資源,是不能有機融入我們的政治課堂的。
三、革命文化融入高中政治課教學的路徑選擇
1.優化育人環境,系統研究革命文化融入高中政治課教學的基本思路
學校應該意識到革命文化作為一種深厚的精神力量對于教學尤其是高中政治課教學的重要作用,要優化整個校園的育人環境,在班會活動課當中要設置與革命文化相關的主題。高中政治課教師要系統研究革命文化融入高中政治課教學的基本思路,革命文化是一種綜合性的概念,其內涵是十分豐富的,包括了精神形態,比如革命精神;實踐形態,比如革命歷史;以及物質形態,比如革命遺址。而高中政治課主要的教學組織形式是課堂教學與課外活動,高中政治教師必須要明確在課堂上融入革命文化的基本思路。
2.優化教學內容,科學設計革命文化融入高中政治課教學的內容體系
教學內容作為教師教與學生學之間的重要載體,教師必須在研究革命文化與課程標準、教材內容的前提下深刻研究革命文化與具體教學內容的耦合點。比如在講《文化生活》中的“民族精神”這一課時,可以融入革命文化的精神形態,即“紅船精神”、“延安精神”等。比如在講《哲學生活》中的“時代精神的精華”時,可以融入革命文化中的革命歷史,學生能夠更加深刻的掌握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所以要根據不同的框題,融入革命文化不同的形態,以此更好的優化教學內容,科學設計革命文化融入高中政治課教學的內容體系。
3.創新教學方法,構建課堂教學——基地實踐——情感體驗的教學模式
高中政治課教師用好用活革命文化資源的關鍵是要構建課堂教學——基地實踐——情感體驗的教學模式。這種教學模式是指以課堂教學為主,以課外活動為輔,以情感體驗為主線來貫穿整個政治課。課堂教學作為中心環節和主渠道,政治教師應該選擇不同的革命文化的不同內容來進行講解,在進行講解時要以情感為依托,構建開放性的議題式活動型課堂。課外活動是學科教學的延伸和補充,革命文化也體現在了活動、文物和遺址中,因此要帶學生去紅色基地進行實踐,進行情感體驗,這樣能更好的幫助學生鞏固學習效果,做到像魯迅先生說過的:“形美以感目”。
【參考文獻】
[1]肖力,邢洪儒.中國共產黨精神建設研究第 2 版[M].北京:光明日報出版社,2012.
[2]劉煥明,殷林逸. 在革命文化的辯證發展中樹立文化自信[J].貴州社會學,2017,(09).
【本文系2019年湖南省思想政治工作研究湖南科技大學基地研究生科研創新項目(19B01)的階段性成果.】
作者簡介:劉樂瑤(1996.02.26-),女,湖南長沙人,碩士,研究方向:馬克思主義理論.
(作者單位:湖南科技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