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8年11月初,首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在上海舉行。在本屆博覽會上,很多高科技智能展品博得大家眼球:SVH仿人五指機械手可以靈活地與參展者握手;三菱電機的機械手臂能表演傳統藝術扇子舞;會飛的汽車Aeromobil首次亮相,可三分鐘變身;而Omron乒乓球機器人有多種模式,可供人練習乒乓球……人工智能再一次成為熱門話題。
由谷歌DeepMind開發的計算機程序AlphaGo在多次對抗比賽中擊敗了人類圍棋高手。2016年3月份,AlphaGo以4:1戰勝李世石;2016年12月-2017年1月,AlphaGo化名Master,以60連勝的戰績橫掃中日韓高手;2017年5月,AlphaGo 3:0完勝柯潔……更有甚者,同為人工智能,升級版的AlphaGo Zero以100:0的戰績“懟贏”了舊版AlphaGo。
早在2004年,美國二十世紀福克斯制作的電影《機械公敵》中,想象2035年,無處不在的機器人占據了人們生活的大部分,但一個名叫桑尼的機器人開始具有自我意識,開始思考并有了類似人類的情感,因此制造了殺人案件。無獨有偶,電影《殺戮指令》中,機器人自我升級,對人類展開瘋狂屠殺;電影《機器紀元》中,機器人自我覺醒并創造出新的物種。
人工智能的“神操作”,不禁讓人感嘆:人腦真的是“不堪一擊”嗎?未來世界將會被人工智能主宰嗎?
讓我們看一看,都有哪些人工智能在悄無聲息中融入了我們的生活吧。
阿里無人酒店在杭州正式開業了。整個酒店沒有一個服務員,連保潔都沒有。入住時,機器人通過人臉識別技術,將客人的樣貌錄入程序。就讀于杭州某中學的單小東成功入住,他說:“房內的電器、窗簾、洗浴等設備都可以實現語音控制,機器人還能記住我的習慣和偏好。”顯然,人工智能使得酒店服務更加方便、高效、衛生。
北京某中學的志銘同學是一個十足的“吃貨”。2018年11月初,海底撈首家智慧餐廳在北京開業,他迫不及待地和家人去體驗了一番。店里沒有洗碗工、配菜員、傳菜員,有的只是一根根的機械手臂。“就餐時,我們只需要在觸摸板上點餐,不一會兒,機器人就會將菜品送上桌。”新奇的方式吸引了許多像志銘一樣的中學生慕名來體驗。


創新工場首席執行官李開復在TED演講中分享了《人工智能如何拯救人類》,他預測:“由于人工智能技術有效節約人力成本,未來15年內,機械重復的流水線工作會被人工智能代替。”因此,前文列舉的服務行業中保潔員、服務員,甚至是餐飲、教育、醫療等行業工作將會受到很大的沖擊。
人工智能是建立在大數據基礎上的,沒有大數據,人工智能就無從談起。比如一個小學生看見一只小狗之后,再見到另一只不同顏色、不同大小的小狗的時候,也能知道這是小狗;而機器可能需要認識成千上萬的小狗的圖片,才能做出判斷。正在上海大學就讀的大學生小迪說:“AlphaGo只不過是熟知了所有圍棋高手的‘套路’,等于下了幾萬、幾十萬局圍棋了。”所以,冰冷的信息與數據背后,尚需要人們去做有溫度的搜集、篩選、加工工作。
不僅如此,創造力是人類所獨有的,人工智能的自我意識現在還只是猜想。在青島某學校的一次“人工智能的利與弊”辯論賽上,有同學擔心智能汽車有一天會“甩臉子”,不聽指揮,故意制造麻煩或交通事故。“我想這是不可能的,畢竟機器是由人制造出來的,就算是算法有漏洞,我們人類也能及時克服并修正。”參加辯論的周某相信,人類對人工智能擁有絕對的“控制權”。研究機器倫理、修復機器漏洞,可能 決定了未來人工智能的技術發展方向。
2018年11月,《人民日報》刊文稱:“在移動互聯網、大數據、超級計算、傳感網、腦科學等新理論新技術驅動下,人工智能正在對經濟發展、社會進步產生重大而深遠的影響。”人工智能開啟新的時代,而新的時代必將由時代少年主宰。
面對人工智能,青少年要提高創新力。青島的周某在辯論賽前做了一次社會調查,“現在很多行業都受到了人工智能的沖擊,拿教育來說,以前有不會的題,我們只能問老師、問同學,現在呢,一個搜題App就搞定了。”一個沉溺于過去,拘泥于套路的人,在未來是走不長遠的。
面對人工智能,青少年要增強學習力。中學生單小東在無人酒店住了一天后,十分感慨:“人工智能正在記憶我的基本信息和愛好,如果我們人類不學習,很有可能會受制于人工智能。”AlphaGo Zero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它沒有大數據,通過3天的自我練習就輕松戰勝AlphaGo。試想一下,在這樣強大的學習機器面前,人類如果沒有學習力,恐怕連立錐之地都是妄想。
面對人工智能,青少年要樹立使命感。盡管人工智能已在教育、交通、醫療等諸多行業顯示出人類無法比擬的優勢,但是相信在那些需要創造的行業中,人工智能暫時還達不到人腦的能力。因此,人工智能的未來,每一名青少年既是見證者,又是締造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