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炎炎八月,驕陽似火,結束了幾周的課外學習,我們懷著愉悅的心情來到了美麗的秦嶺夏都——黃柏塬風景區。山勢連綿起伏,山路坎坷崎嶇,汽車環繞著盤旋迂回的旅游公路,順著山勢,一圈圈一層層地“登”上了山。
長達六小時的車程,走高速,下村莊,登山道。一步步、一圈圈,環環相連,層層遞進,一山接著一山,又一山高于一山。若能從空中俯視這段山脈,定能發現它蓋著層次斑駁的綠色“毛毯”,間或有綿羊般的云霧游散在山澗幽谷。挺拔的山松,芬芳的山花,淡隱如煙,濃厚如雪。這山中的“綠毯”和“白被”相映成趣,讓人流連忘返……
海拔越來越高,山坡的林木也從闊葉林變成針葉林,花草也由絢爛盛開的熱情變成星星點點搖曳的羞澀。我們的車也兜兜轉轉到達觀云臺,這里的云更加生動,更有活力。云從谷風而來,因山勢而變幻,時而如奔騰而出的群馬,時而如霧海中搖曳的百合,時而如小時吃過的棉花糖,時而如顧盼生輝的兔精靈。風起云涌,剎那間升起朵朵蓮臺,在陽光的照射下,宛如鑲了金邊似的,圣潔莊嚴,煞是好看;風輕云淡之時,山谷中只有靄靄霧絲,縹緲幽深。初次見面的山云碰撞著我的心,心海里時時感嘆她的多彩多姿。爸爸說這里“令人忘卻俗世的煩惱”,媽媽說這里“讓人氣順心靜”,外婆說這里“讓人少病多壽”,就連我那未滿三周歲的弟弟也咿咿呀呀地說“我愛這朵朵潔白的大棉花糖”。
看過了云,觀過了霧,我們的車又在彎彎的山路中兜兜轉轉,一路聽著鳥鳴風嘯,來到了大箭溝。這里主要是品水。品山中奔騰的澗水,品巖頭跌宕的瀑布,品幽潭沉靜的綠波,品竹海緩慢的溪流,品葉尖輕晃的墜珠……這里的水多彩多姿,層次豐富,有滾雪般的湍流,有碧玉般的潭水,有淺綠色的緩流,有色彩斑駁的靜淵。我們沿著棧道一路追隨流水,踏過小橋,躍過巨石,穿過竹海。在飛瀑下聽水,在石壘間戲浪,在深潭邊探幽,在竹海中觀云。順著大箭溝的水、大箭溝的林、大箭溝的棧道,九轉十八彎,一路青山綠水,鳥叫蟬鳴,花搖云飄,煙霧隱繞,讓人備感舒暢。
中午,我們在農家樂吃農家炒菜,喝清泉土茶,看山花爛漫,嗅青核蘆香,望峰云舒展,感澗風潤涼。一餐山野農家飯,解饑解渴更解饞。一路走來,扶蒼松之斑駁,眺野花之彌漫,探溝壑之曲幽,賞山石之怪壘。層層疊疊、深淺不同的綠意,時時撞擊著人們的眼瞳;星星點點、各色不一的花影,間或折進人們的意海。這綠被和花毯,早已裹挾著我們已經懶意洋洋的心神和意趣,讓我們深深地沉浸在黃柏夏都的愜意之中。
兩個多小時的山路,伴著歡樂和疲意,我們又回到景區觀光車點。坐上觀光車,一路山風夾著絲絲雨意,到達景區大門時,山雨傾盆,呼嘯而至,霎時雨霧彌蒙。只見萬千雨線,不見這大山、深溝和成片的原始森林。雨嘩嘩啦啦地下了近一個小時,我們在彎彎的山道上前行,到達住宿的農家樂時,已是下午六點了。晚飯是農家漿水面,熱烈又酸爽,正適合驅走山雨帶來的寒氣。
山雨時斷時續地下著,偶有蟲鳴和雀鳥的叫聲,更映襯出山谷的空曠和幽靜。山里的夜的確靜極了,靜得只能感受到蟲鳴、水響,再無一絲聲音進入我的腦海和心靈。我就這么靜靜地睡著了,連夢也不來打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