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俏
“互聯網+”稅務事項受理已久,我作為一名有十多年納稅經驗的納稅人,充分感受到“互聯網+”形式下辦稅事項的便利,從最初的紙制窗口人工受理到現在的電子網上鑰匙辦稅;從最初的計劃發票領購到現在的網上郵寄送達……在便利、快捷“互聯網+”納稅模式和繁瑣、冗長的傳統模式下,辦理納稅事項該如何抉擇呢?
作為一名納稅人,在享受現有互聯網模式帶來辦公便利的同時,仍會體驗到稅務部門貼心服務帶來的喜悅。自去年稅收征管體制改革以來,稅務系統實現統一的同時,也讓我深深體驗了一把辦理納稅事項“過高速”的效率。營改增前,原國稅、地稅系統納稅申報各有平臺,PC端、手機端申報方式多樣,電子平臺申報模式不一,密碼就有四個,申報納稅鑰匙就有三報,經常會用了這個忘了那個,像“稅企通”由最開始只能申報到后期開通了小規模納稅人三方繳稅功能,自然人扣繳義務端,由最初只能憑鑰匙申報,到后期口令申報并銀聯繳稅功能的使用,使我充分感受到多種辦稅方式的便捷高效。
國、地稅申報系統整合后,新的電子稅務局界面更加簡單、內容更加全面了,像歷史申報數據的調取,電子繳款完稅憑證的打印、待辦事項的提醒等常用功能的展示,給了我們納稅人最直接的便利,雖然窗口也可同步進行,確需要辦理人實名、協帶相關證件及公章、排隊等流程,在增加了時間成本的同時還占用了企業資源,“互聯網+”模式下,即節省了辦事時間,降低企業納稅成本,還很好地提高了辦理稅務事項的時效性。
以前臨近申報最后期限,經常到稅務局辦稅服務廳排“長龍”站“長隊”,偶爾遇上網絡因“加塞”導致癱瘓而無法完成當期的納稅事項;排了幾小時或趕了很長時間的路程,發現忘帶身份證或其他資料等,均無法完成當期納稅事項。不管是何種情況,確最終均能在窗口完成納稅事項。電子稅務局打破傳統申納形式,只需要憑借UKey借助互聯網即可零距離實現申報、繳納流程,節約辦稅成本的同時為企業帶來更好的申報納稅體驗。當然,可能會碰上UKey證書到期、網絡故障無法在互聯網上完成申報納稅的風險,但這都不是問題,完全可以通過銜接窗口人工完成,只有充分當互聯網和人工服務結合好,辦理涉稅事項就可以事半功倍。
電子稅務局不僅可以進行申報繳納稅費,還能同時受理各種簡易、復雜的稅務事項,只需要您提供相應的證件電子版,在有網的情況下,利用稅務IA(UKey)即可完成相關涉稅事項,如稅務事項變更、自助簽訂(驗證)三方協議、外出經營管理證申請及審批、簡易征收申請、減免稅備案申請、簡易征收備案申請、現代服務業加計扣除登記等等。電子稅務局實現了線上提交資料,線上審核工作流程,線上就能很好地完成納稅人各類“高頻”涉及稅事項。
電子稅務局最大的優勢在于能“觸發性”的辦理稅務事項,如申報期限提醒、達到增值稅一般納稅人標準申請提醒、風險預警提示等,均直接體現在了電子稅務局的待辦事項中,納稅人只需要登陸即可查看、查收,這一功能針對主體明確,避免稅收管理工作者無法聯系到納稅主體而導致無法完成稅務告之行為。
當然,現場智能辦公也不容小覷。人工受理涉稅事項,發現問題能夠第一時間提醒納稅人,不僅直觀,而且規避資料再審風險,提高辦理效率。現場辦公最大的優勢在于納稅服務的體驗,和專業技巧的展示,所有碰到的問題,當場就有解釋或結果。所有線上無法提交或完成的事項,均可于辦稅窗口進行辦理完成,且更加直觀感受到窗口辦稅工作者的專業和熱情。因各種無法當場完結的事項,相關工作人員也會發放一次性告之書或后續相關辦理事項,完勝網上無法直接完成的涉稅事項。
總之,無論是電子稅務局還是窗口人工受理,所有涉稅事項的辦理還需要納稅人發揮自身的主觀能動性,觸發性的涉稅事項畢竟有限,如納稅人不登陸電子稅務局或納稅主體不配合,觸發性提醒行為形同虛設。稅務機關只有不斷地提高服務質量、提高技術,讓政策整合于當然,在現有優化的營商環境下,納稅人在享受減稅降費帶來的福利下,主動配合稅務部門的工作要求,合理、理性地選擇納稅方式,才能讓企業走得更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