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孟濤
暫估入賬,即企業對發票尚未收到而已經驗收入庫的購進資產,在月末合理估計入庫成本(如合同協議價格、當月或者近期同類(類似)商品的購進成本等)后所做的業務處理,分為存貨暫估入賬和固定資產暫估入賬兩種情況。
案例:某銅業有限公司2017年10月購進生產用原材料150萬元(不含增值稅),已經驗收入庫,11月生產領用并已經結轉成本,至2018年3月取得發票金額為100萬元,剩余50萬元在2018年9月取得發票。2017年9月,一生產廠房投入使用,由于種種原因。尚未辦理竣工決算,實際發生額為300萬元(合同價亦為300萬元,全為不含稅價,下同),已經取得發票210萬元,尚有90萬元未取得發票。2018年8月辦理了竣工決算,金額為310萬元,當月取得了剩余100萬元的發票。
《企業會計準則——基本準則》第九條規定,企業應當以權責發生制為基礎進行會計確認、計量和報告。第十二條明確,企業應當以實際發生的交易或者事項為依據進行會計確認、計量和報告,如實反映符合確認和計量要求的各項會計要素及其他相關信息,保證會計信息真實可靠、內容完整。第十九條企業對于已經發生的交易或者事項,應當及時進行會計確認、計量和報告,不得提前或者延后。可見,企業發生的成本費用,在時間確認上,應當以實際發生時間為準,即以權責發生制為原則。
《關于印發〈增值稅會計處理規定〉的通知》(財會[2016]22號)第二條第一款第四項規定,貨物等已驗收入庫但尚未取得增值稅扣稅憑證的賬務處理。一般納稅人購進的貨物等已到達并驗收入庫,但尚未收到增值稅扣稅憑證并未付款的,應在月末按貨物清單或相關合同協議上的價格暫估入賬,不需要將增值稅的進項稅額暫估入賬。下月初,用紅字沖銷原暫估入賬金額,待取得相關增值稅扣稅憑證并經認證后,按應計入相關成本費用或資產的金額,借記“原材料”、“庫存商品”、“固定資產”、“無形資產”等科目,按可抵扣的增值稅額,借記“應交稅費——應交增值稅(進項稅額)”科目,按應付金額,貸記“應付賬款”等科目。
2017年1月26日財政部會計司關于《增值稅會計處理規定》有關問題的解讀第二條明確,關于已驗收入庫但尚未取得增值稅扣稅憑證的貨物等的暫估入賬金額,在對《規定》第二(一)4項中已驗收入庫但尚未取得增值稅扣稅憑證的貨物等暫估入賬時,暫估入賬的金額不包含增值稅進項稅額。一般納稅人購進勞務、服務等但尚未取得增值稅扣稅憑證的,比照處理。
對于小規模納稅人,根據《企業會計準則——基本準則》的精神,未取得發票的成本費用亦應暫估入賬。
《企業會計準則第4號——固定資產》應用指南規定,已達到預定可使用狀態但尚未辦理竣工決算的固定資產,應當按照估計價值確定其成本,并計提折舊;待辦理竣工決算后,再按實際成本調整原來的暫估價值,但不需要調整原已計提的折舊額。
賬務處理(金額單位:萬元):
1.購進原材料,借:原材料150,貸:應付賬款——暫估應付賬款150。
2.2018年3月取得發票100萬元,開具紅字發票沖減暫估,借:原材料——100,貸:應付賬款——暫估應付賬款-100。
3.做入庫處理,借:原材料100,應交稅費——應交增值稅(進項稅額)17,貸:應付賬款(銀行存款)117。
4.2018年9月取得暫估發票時的賬務處理同上。
5.生產廠房投入使用:借:固定資產300,貸:在建工程300。
6.計提2017年折舊42.75萬元(300×95%÷20÷12×3),借:制造費用42.75,貸:累計折舊42.75。
7.補提2017年折舊0.1187萬元(10×95%÷20÷12×3),借:以前年度損益調整0.1187,貸:累計折舊0.1187。
8.補提 2018年折舊(10×95%÷20),借:制造費用0.4750,貸:累計折舊0.4750。
按會計制度規定,暫估入庫要在次月月初紅字沖回,但在實際工作中,如果當月發票還是沒有收到,月初沖回月末再次暫估,會無形中加大工作量,一般是在收到發票時紅字沖回暫估入庫。
《關于企業所得稅若干問題的公告》(國家稅務總局公告2011年第34號)第六條規定,關于企業提供有效憑證時間問題,企業當年度實際發生的相關成本、費用,由于各種原因未能及時取得該成本、費用的有效憑證,企業在預繳季度所得稅時,可暫按賬面發生金額進行核算;但在匯算清繳時,應補充提供該成本、費用的有效憑證。
《關于企業所得稅應納稅所得額若干稅務處理問題的公告》(國家稅務總局公告2012年第15號)第六條規定,對企業發現以前年度實際發生的、按照稅收規定應在企業所得稅前扣除而未扣除或者少扣除的支出,企業做出專項申報及說明后,準予追補至該項目發生年度計算扣除,但追補確認期限不得超過5年。企業由于上述原因多繳的企業所得稅稅款,可以在追補確認年度企業所得稅應納稅款中抵扣,不足抵扣的,可以向以后年度遞延抵扣或申請退稅。虧損企業追補確認以前年度未在企業所得稅前扣除的支出,或盈利企業經過追補確認后出現虧損的,應首先調整該項支出所屬年度的虧損額,然后再按照彌補虧損的原則計算以后年度多繳的企業所得稅款,并按前款規定處理。
《關于貫徹落實企業所得稅法若干稅收問題的通知》(國稅函[2010]79號)明確,企業固定資產投入使用后,由于工程款項尚未結清未取得全額發票的,可暫按合同規定的金額計入固定資產計稅基礎計提折舊,待發票取得后進行調整。但該項調整應在固定資產投入使用后12個月內進行。
《關于發布〈企業所得稅稅前扣除憑證管理辦法〉的公告》(國家稅務總局公告2018年第28號)第十三條規定,企業應當取得而未取得發票、其他外部憑證或者取得不合規發票、不合規其他外部憑證的,若支出真實且已實際發生,應當在當年度匯算清繳期結束前,要求對方補開、換開發票、其他外部憑證。補開、換開后的發票、其他外部憑證符合規定的,可以作為稅前扣除憑證。
第十五條明確,匯算清繳期結束后,稅務機關發現企業應當取得而未取得發票、其他外部憑證或者取得不合規發票、不合規其他外部憑證并且告知企業的,企業應當自被告知之日起60日內補開、換開符合規定的發票、其他外部憑證。其中,因對方特殊原因無法補開、換開發票、其他外部憑證的,企業應當按照本辦法第十四條的規定,自被告知之日起60日內提供可以證實其支出真實性的相關資料。
第十七條規定,除發生本辦法第十五條規定的情形外,企業以前年度應當取得而未取得發票、其他外部憑證,且相應支出在該年度沒有稅前扣除的,在以后年度取得符合規定的發票、其他外部憑證或者按照本辦法第十四條的規定提供可以證實其支出真實性的相關資料,相應支出可以追補至該支出發生年度稅前扣除,但追補年限不得超過五年。
根據以上規定,2017年度企業所得稅匯算清繳時,該銅業公司購原材料150萬元,在2018年3月取得發票100萬元,可以在2017年度企業所得稅稅前扣除,而在2018年9月取得發票50萬元,需要在2017年企業所得稅匯算清繳時做調增處理。2017年匯算清繳結束后取得的發票50萬元,企業應做補充申報,在2017年度企業所得稅稅前扣除。
實際工作中,2018年9月取得發票50萬元,許多企業并不愿意去做補充申報,而是在2018年企業所得稅匯算清繳時,將2017年度調增的50萬元做調減處理,對于此種情形,企業應積極與稅務機關溝通,權衡利弊,以免產生不必要的稅收風險。
有些企業暫估入庫為經常性發生的業務,周而復始,取得發票也僅為暫估之后的幾個月內,此種情形,根據“實質重于形式”原則,企業所得稅匯算清繳時應不予調增調減為好。至于固定資產投入使用后12個月后,企業才取得全額發票,稅務處理時將不再調整12個月內的折舊額。
上班族經常頭痛的原因及緩解方法
經常頭痛的原因:頸椎有問題。很多辦公室職員、教師、IT職業者等白領人士會產生頭痛、頭暈、頭脹等癥狀,這類癥狀很可能與頸椎肌肉緊張有關,被稱為頸性頭痛。封閉的辦公室所致。在辦公的寫字樓里面都安裝有空調,為了保持辦公室內溫度的恒定,辦公室的門窗總是得緊閉,這樣形成了一個密閉的環境,空氣不流通,因辦公室內的設備如復印機、電腦和激光打印機在使用中會產生高濃度臭氧和有機廢氣;辦公室內的裝飾材料、空調系統會產生多種污染物質,這樣就造成了辦公環境空氣質量的嚴重下降,還有空調機如果經常不清洗,里面可能滋生細菌、霉菌和病毒,這些致病微生物隨空調風進入辦公室使空氣進一步混濁,長期在這樣的環境里工作,必然會導致抵抗力下降,出現頭痛、暈眩、疲倦、甚至出現呼吸不暢、心率不齊、精神紊亂等癥狀。負面情緒影響。當你感到焦慮、壓力、緊張、疲倦,或是發生便秘時,大多會發現一種時而發作又頗為常見的頭痛,尤其是壓力可以使人頭痛。這種緊張性頭痛通常是整個頭部及頸部感到疼痛,而且很少只是一邊疼痛。
緩解方法:鍛煉身體。可以通過鍛煉身體來達到減少疾病發作的效果,鍛煉可以幫助加強各方面的抵抗力,這些都是有助于減輕疾病發作時的疼痛感,但是鍛煉要記得適量,過度的鍛煉是會傷身的。作息時間要規律。在病情發作的時候,要在一個環境安靜的條件下休息,讓身體和心理盡量的放松,養成良好的作息的時間,保障睡眠質量。合理飲食。在飲食方面注意,不要吃很多的葷菜和油膩辛辣的食物,這些都是帶有刺激性的,會讓疾病馬上復發的。注意保暖。進入冬季以后,室內外氣溫差異比較大,忽冷忽熱容易造成頭疼。除了平時應注意氣候變化之外,還需要及時添加衣服,注意頭部的保暖。情志舒暢。保持一個良好放松的心情,這樣會讓心理負面的減少,防止情緒波動較大導致病情的發作,也可以多聽一下輕音樂或者是一些比較搞笑的電視,這些也是可以幫助避免煩躁憂慮情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