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 薇
(中共永州市零陵區委黨校,湖南 永州 425000)
農耕文化是民族精神中的重要組成部分,當前國家對農村的重視度明顯上升,要求各地弘揚農耕文化,將其中的思想觀念、道德規范融入到鄉村治理過程中。最終,農村地區迎來嶄新的發展景象,區域間的聯系增加,民眾的經濟收入提升。
物態文化指農業生產活動的方式與產品,并包含與之相聯系的各種農業用品,在深入了解各種物態文化的基礎上,人們的思想觀念會發生變化,農業活動更加科學。
制度文化是進行農耕活動的準則,在每個季節中,農業活動具有差異化的特征。人們需形成保護環境的思想,正確處理人與自然的關系,農耕制度文化能指導人們合理的進行農業活動,與自然和諧相處。
行為文化是一種禮俗、風俗,在農耕社會的時代中,各個村落會形成一個團體,注重禮尚往來,形成了一種良好的道德觀念。同時,在不斷農耕的過程中,人們間的相處氛圍會更加優良,當其他人出現困難時,積極的伸出援助之手。另外,具有艱苦樸素的精神,精神文明風尚良好,人們間能夠團結一致的處理一件事情[1]。
心態文化是在進行農業活動的過程中,人們所形成的一種價值觀念、宗教信仰,它在農耕文化中占據核心的位置。在農耕時代中,人們將血緣關系作為依托而聚集在一起,相處中十分注重義氣,較少的產生爾虞我詐的行為,具有集體主義的思想,同時,也形成了良好的愛國情操。
在弘揚優秀農耕文化時,雖然黨十分重視農村事業的發展,出臺各種助農政策,但是在多種因素的作用下,農村的各項發展目標不能被完成。相較于工業而言,農業創造較少的效益,部分人存在蔑視農業的思想,開展農業工作過于形式化,僅是單純的下達各種文件,但是未采取積極的行動,資金投入力度不足,各項農業產業不能積極發展。當前城市化發展速度加快,眾多農民會進城務工,種地的人數過少,且從事農業生產人員的年齡過大,綜合素質低,不能合理的使用各種農具,農業不能積極發展[2]。此外,農業產業類型過于單一,各種農產品未獲得深入加工,農村中缺乏觀光農業等產業,各項產業未緊密的聯系在一起,另外,品牌建設過程不佳,各種品牌在市場中具有較少的認可度,競爭實力不強。而在弘揚農耕文化的過程中,農業重視度過低的現象被緩解,農村發展過程中注入新鮮的血液,農耕文化對城市民眾產生較大的吸引力,休閑農業等被積極發展,并推出各種特色化的農業產品,各種農產品的競爭實力上升,帶來較大的競爭力。
隨著改革開放的發展,各種工廠會出現在農村區域中,空氣質量不佳,同時,農業生產中過度的運用化肥、農藥,各種秸稈未獲得及時處理,污染情況更加嚴峻,民眾的居住環境不佳,甚至生命健康會受到損害,當環境狀況不佳時,休閑農業的落實也會面臨困難。借助優秀農耕文化的影響力,人與自然能夠和諧相處,破壞環境的行為逐漸減少,人們尊重自然的規律,與環境友好相處。在處理病蟲害時,運用較少的農藥,借助各種生物防治手段,環境受污染的程度降低,并推廣多種先進的農業技術。
雖然傳統的農村面貌已經發生改變,然而在封建思想的影響下,一些不良的風氣會盛行,老人被虐待、子女被拋棄的現象依然存在,甚至會出現黃賭毒等活動,在嚴重的情況下,青少年沾染不良的風氣后,會走上違法犯罪的道路。當大力倡導農耕文化后,人們的行為更加規范,形成尊老愛幼、兄弟和睦等良好的氛圍,家庭關系良好,爭吵現象較少的出現。人們也會形成艱苦樸素的精神,攀比現象較少出現,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念,各種不良思想逐漸消失。
當前農村改革速度逐漸加快,基層政府的權利不能獲得落實,各種事務不能獲得良好管理,民眾的利益未被維護。農耕文化中具有許多優良的準則,促使人們的思想觀念、行為更加規范,形成優良的治理觀念,鄉村中的秩序十分優良,民眾具備法治的思想,依照法律來處理各種事情。道德在社會治理中占據基礎性的地位,農耕文化中的道德觀念被繼承,人們形成新型的思想觀念,新農村治理過程更加高效。
在大力弘揚優秀農耕文化時,有利于建設富裕的農村,尊重農業生產中的各種規律,產量會提升,農民的收入會提高,并具有因地制宜的思想,各項產業能夠協調發展,土地生產力被充分保護[3]。此外,農業有多元化的特征,休閑農業、鄉村旅游已成為農村發展的新動力,打造特色化的發展模式,農村迎來嶄新的發展生機。
鄉村振興應具有明確的計劃,了解鄉村地區的原有文化,將其與農耕文化緊密的聯系在一起,同時,傳統村落需獲得維護,弘揚道德楷模的精神,確保鄉村中的文明風尚較為合理,鄉村旅游成為振興鄉村經濟新的增長點,人們更好的了解鄉村區域中的風尚。還應該加大資金投入力度,出臺各種有效的文件政策,社會團體也可以進行捐贈,從而農耕文化將能獲得大力弘揚,鄉村區域迎來嶄新的發展階段。
在弘揚農耕文化時,應促使傳統民居的內涵更加豐富,打造各種創意農業,振興過程中具有綠色的思想,經濟效益、社會效益能夠協調發展,民眾盡快脫貧致富。可發展采摘園等特色化的項目,并形成品牌培育的思想,打造品牌知名度,農村會迎來嶄新的發展階段,農民也可融入到項目建設的每一個階段中,對農耕文化的了解度會提高。另外,民眾會形成資源節約型的思想,人與自然能夠和諧相處。
當地應該加大對農耕文化的宣傳力度,促使民眾的思想觀念發生變化,還需借助現代信息技術手段進行宣傳,并與一二三產業的發展聯系在一起,宣傳效果會優良,民眾間能夠團結一致,農村的風俗會發生變化,民眾更好的知曉農耕文化的意義。此外,還會評選道德模范,各種優良文化會產生渲染的效果,每一個人的行為會發生變化,鄉村地區會形成嶄新的風貌,農耕文化被更好的弘揚。
總而言之,優秀鄉村農耕文化應植入到零陵鄉村區域的振興過程中,促使鄉村地區煥然一新,形成良好的文明風氣,同時,民眾的生活水平提高,生態環境十分優良,并帶動其他產業的發展,治理效果顯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