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刊記者 王煒/通訊員 周韻潔
7月1 日上午11 時18 分,濰坊昌邑宋莊分水閘工程調度中心。伴隨著機泵緩緩轉動,黃水東調二期工程主線開泵調試通水。
一條深埋地下的輸水管道橫貫東西,管道里流淌著經過沉沙池沉淀的黃河水。這邊,是濰北第二平原水庫;那邊,宋莊分水閘讓這股水流兵分兩路,一路經引黃濟青干渠送往青島到達棘洪灘水庫,一路經膠東調水干渠送往煙臺、威海。
“每秒15 立方,一天129 萬立方,相當于一個大明湖的水量。全年供水期243 天,將有3.15 億立方的黃河水源源不斷運送到膠東四市。”水發集團水務環保集團董事長芮芳月興奮地向本刊記者介紹。
三組出水口,仿佛三條即將騰空的巨龍,緩緩吐出清澈的水流。管道中的水像一群白羊,擁擠著,爭先恐后涌出閘門,涌進北上東進的大渠,涌上膠東干渴的土地,涌入青煙濰威四市的千家萬戶。
2014 年以來,膠東地區連續干旱,年年“喊渴”。水資源嚴重不足,已經成為制約膠東經濟社會發展的最主要因素。為緩解青煙濰威膠東四市供水危機,省委、省政府果斷決策,實施黃水東調工程,從東營市調引黃河水,通過鋪設管道向膠東四市輸水。
工程分兩期建設:一期工程自東營曹店、麻灣引黃泵站至濰北第二平原水庫,目前已建設完成,累計調水1400 萬立方米;二期工程在一期基礎上由濰北第二平原水庫輸水至引黃濟青宋莊分水閘。按照省委、省政府要求,2019 年汛前二期工程完成全部主體工程貫通。工程重視程度、關注度之高,投入人力、物力、財力之多,工程規模難度之大,工期之短,再次創造山東水利史上的奇跡。
“500 人、300 臺設備,每天的投資量3000 萬元。”芮芳月說,“水發集團統一指揮的大軍團作戰,讓我們一期工程僅用10 個月,創造了‘水發速度’;二期工程歷時8 個月,再次刷新這一記錄。”
一期工程利用新建的曹店引黃泵站和已建的麻灣引黃泵站提取黃河水,分別經已建的曹店引黃閘、麻灣引黃閘和改造的曹店干渠、麻灣總干渠及四干渠輸水至廣南水庫沉沙池,沉沙后提水入增容的廣南水庫,由新建加壓泵站通過管道輸水至濰北第二平原水庫。一期工程供水管道線路全長63.9 公里,總投資為33.89億元。
二期工程自濰北第二平原水庫東壩在建出庫涵閘引水,經續建加壓泵站加壓后向東南敷設管線,依次穿越白浪河蓄水區、榮烏高速、S222 省道、利民河、濰北農場、虞河后,在引黃濟青干渠左岸與夾溝河交叉布置、交錯前行。在引黃濟青穿濰河倒虹下游170 米穿越濰河,向引黃濟青工程靠攏后并行,穿S221 省道后在引黃濟青干渠宋莊分水閘上游左岸建設宋莊控制工程實現連通,以下利用引黃濟青工程和膠東調水工程向青島、煙臺、威海三市供水。管線全長52.5 公里,總投資31.14 億元。
“關鍵節點,成立專班,24小時駐守,EPC總承包制。”芮芳月介紹,“政府只投入了工程總投資的1/3,剩余部分完全按照市場規則自籌。這也是市場化運作的山東大型水利工程的頭一份。”水發人不計成本、不計代價,圓滿完成了這項民生工程、政治任務。
工程主線的順利貫通,標志著黃水東調二期主體工程全面勝利完成,目前正全力推進剩余尾工建設,加快打壓試驗及后續調試通水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