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凌云
(懷來縣農業農村局,河北 張家口 075400)
目前,全縣設施農業占地面積322.33hm2,其中設施蔬菜173.33hm2,設施草莓67.67hm2,設施葡萄30hm2,其它設施51.33hm2。日光溫室1243座,其中溫室蔬菜561座,溫室葡萄115座,溫室草莓442座,其它溫室125座。大棚341座,其中大棚蔬菜269座,大棚葡萄72座。今年全縣新增設施農業面積2.47hm2(24個溫室),其中新增設施葡萄2.13hm2(20個溫室),中藥材3333.33m2(4個溫室)。
全縣設施蔬菜主要集中在土木、西八里、大黃莊、新保安等鄉鎮,溫室年均收入4.5萬元/667m2,大棚年均收入2.5萬元/667m2;設施草莓主要集中在北辛堡、土木等鄉鎮,年均收入5萬元/667m2;設施葡萄主要在桑園、北辛堡等鄉鎮,銷售以游客采摘為主,銷售價格平均40元/kg,溫室均收入6萬元/667m2,大棚均收入3萬元/667m2。
我縣設施農業發展規模普遍較小,全縣1600個棚室,分布在10個鄉鎮35個行政村,目前只有老君莊、土木、閆家房、新興街達到建設規模50個棚室的標準,其它村規模均不夠,甚至最少的只有一兩個。這主要是因為建設占地1畝的日光溫室需要12萬元左右,投入高,且資金回籠周期長,農民承受能力有限,制約了設施農業的發展。
目前全縣各果蔬產區,大部分仍處于傳統農業的經營方式,注冊的設施農業合作社、公司不少,但真正發揮作用的卻不多,目前除了李官營、海科、土木、辛莊子等幾個設施基地實行統一管理和服務,其它基地基本上還是一家一戶的種植管理模式,種什么,怎么銷,完全由農戶自己決定,沒有統一的種植規劃,沒有統一的銷售策略。
目前我縣雖建立了基層農技服務體系,但存在著技術水平高、指導能力強的技術人員少,特別是能夠投入生產一線進行指導的技術人員短缺。而且很多農戶在對設施果菜的管理上,沒有嚴格按照設施果菜標準化生產技術進行生產管理。
目前僅有草莓、葡萄部分以觀光采摘和電商進行銷售,蔬菜大多都以批發與零售進行銷售。且大多以初級產品進行銷售,沒有包裝,產品附加值低。目前注冊品牌的只有老君莊注冊了“官廳湖”牌草莓、眾誠注冊了“甜沙洼”牌葡萄,但在實際生產中也沒有真正應用起來,品牌效益不明顯。
與省特色產業處、市特色產業科積極溝通跑辦,爭取國家、省、市上級部門對設施農業的支持,尤其是基礎設施建設;加大招商引資力度,充分利用縣委、縣政府門戶網站、電視、廣播、報紙等媒介發布招商信息,吸引外地企業來我縣投資,借助外埠資金推動我縣設施農業發展;發揮現有設施農業的示范帶動作用,樹立典型,加大宣傳力度。做好懷來葡萄特色主導產業發展項目在惠農、海科新建的29座日光溫室以及眾誠建設占地2880m2智能溫室的監督管理工作,實現效益最大化,示范帶動最大化;積極推進土地流轉,變零星布局為成片建設,防止設施農業分散化,強力推動設施農業特色化、規模化、園區化發展,加速形成具有區域特色的高效設施農業,如在西部河川區重點發展設施蔬菜種植區,在北辛堡、狼山、土木一帶發展設施草莓種植區,在桑園、官廳、小南辛堡一帶發展設施葡萄種植區。
堅持“群眾主體、組織先行”的原則,把提高農民組織化程度作為懷來縣設施農業發展的重要前提和基礎,通過經濟合作組織,對標準園實行統一管理和服務,實現組織運行規范化、生產技術標準化、經營銷售品牌化、農民技能職業化、產品質量安全化,有效地連接生產與市場的路子,提高農業產業化水平和農民組織化程度,真正發揮合作社或公司的作用,以組織化促進產業化,推動全縣設施農業產業提質增效。
依托縣農廣校師資力量,采取外聘專家教授,內請當地專家以及種植能手,加大對從事設施農業生產的農民進行科學種植、配方施肥、節水灌溉、病蟲害防治、低溫凍害防治等專業技術培訓力度,提高設施農業生產水平,確保農業新品種、新技術推廣率達到95%以上;充分發揮合作社、農業公司的作用,推行“企業+基地+農戶”的種植管理模式,并從產地環境、投入品、加工、儲藏、運輸、銷售等各個環節實行全程有效監管,加強執法,實行嚴格的農產品市場準入和質量追溯制度;鼓勵企業、合作社和農戶積極參與產品的“三品一標”認證和與環境有關的生產管理體系認證等,提高產品質量,提升產品檔次。
充分發揮綠色懷來、生態懷來的優勢,增加設施農業中的名、優、特、稀果蔬品種的生產比重,不斷豐富產品種類,滿足不同層次消費群體的生活需要,圍繞生態懷來打造更多綠色品牌,提升設施農業中果蔬產品價值;創建農產品區域品牌,以品牌引領設施農業發展,推行農村電商、農超對接、直采直供等現代營銷方式,拓展農產品品牌空間,提高產品附加值,切實增加農民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