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德福,占玉芳
(1.上饒市廣豐區橫山鎮人民政府,江西 上饒 334600;2.上饒市廣豐區排山鎮人民政府,江西 上饒 334600)
上饒市廣豐區位于江西省東北部,為贛浙閩三省交界處。屬中亞熱帶季風濕潤氣候,年平均氣溫17.9℃,雨量充沛,年均降雨量為1649mm;日照時數為1887h;無霜期達266d以上;熱量充足,有效活動積溫為5508℃。鑒于“七山一水分半田,半分道路和莊園”的區情,農業一直是廣豐區的支柱產業,農業經濟占據縣域經濟的大頭,老牌特色農業優勢品種有白耳黃雞、廣豐馬家柚、天桂梨、花?魚等,隨著生態綜合種養模式的興起,廣豐區不斷加大中低產魚池改造和低洼易澇田(地)等宜漁資源的開發力度,進一步推廣稻漁、稻蝦、稻蛙等生態綜合種養,已成為實現“鄉村振興戰略”的又一新舉措[1]。
為進一步加快推進我區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促進農業產業轉型升級,2018年以來,廣豐區按照市委、市政府的工作部署,大力實施稻蝦共作產業,發展勢頭良好?,F有水田面積1.97萬hm2,養殖水面面積2646.67hm2,其中池塘養殖面積1573.33hm2。截止2018年底,漁業總產量3.0389萬t,特種水產品產量9704t,淡水魚苗1.9億尾,漁業總產值1.67億元。小龍蝦養殖面積為666.67hm2,稻蝦共作企業、專業合作社共有13個,其中千畝企業1個。2018年,小龍蝦產量為520t,產值約3300萬元。
(1)加強領導,充分發揮政策杠桿作用。自去年我市稻蝦共作產業蓬勃發展之時,我區高度重視,成立了以區政府主要領導為組長的稻蝦共作產業領導小組,結合區情,制定出臺了我區稻蝦共作實施意見;區委、區政府主要領導多次召開稻蝦共作產業發展調度會,壓實相關部門單位的責任,并多次到小龍蝦養殖企業進行現場調研,聽取養殖企業和群眾的意見,協調解決發展中的困難與問題;同時從土地流轉、財政惠農信貸通等方面予以政策支持。
(2)整合資源,全力發展稻蝦共作產業。以我區在枧底鎮銅坑村、銅山村實施的高標準農田建設項目為依托,江西三只蝦農業開發有限公司在枧底鎮銅坑村、銅山村、洋口鎮古城村建立了66.67hm2小龍蝦養殖基地,成片開發,規模效益顯著,成為我區“稻蝦共作”的示范基地。
(3)三產融合,助推稻蝦共作產業融合發展。一方面將稻蝦共作產業納入區現代農業示范園規劃。江西綠藝農業開發有限公司按照綠色、生態、高效的發展理念,按照規劃在廣豐現代農業示范園區投入建設了一個20多hm2稻蝦共作產業基地。另一方面把稻蝦共作產業和休閑觀光旅游緊密結合。上饒市五溪農業開發有限公司在橫山鎮梅溪生態農業園區建設的稻蝦共作產業基地,在發展養殖的同時,建立集賞景、娛樂、垂釣、避暑和風味餐飲于一體,形成了“住在水邊、食有水鮮、觀景垂釣、觀光游玩”的特色休閑漁業[2]。
(4)技術引領,提振稻蝦共作產業發展。一方面加大稻蝦共作、生態漁業養殖等水產技術培訓力度,舉辦稻蝦共作等水產養殖技術專題培訓班三期,參加培訓人員達300余人次;另一方面充分利用現代媒體技術,建立了廣豐區稻蝦共作產業微信交流平臺,群成員達100多人,開展了多種形式的科技推廣與服務。
(1)小龍蝦養殖成本上升。由于近年來隨著小龍蝦市場的升溫,小龍蝦養殖戶暴增,從池塘租金、種草、種苗、飼料等各個環境,價格成本都大幅上升。尤其是今年小龍蝦蝦苗價格大幅上漲,給養殖戶帶來了一定的資金壓力。
(2)小龍蝦養殖規范化弱。小龍蝦養殖和稻蝦共育適應于低湖田塊,但我區人多地少,又屬丘陵地帶,大面積適用于小龍蝦養殖的田塊較少,且存在著農田水利基礎設施、供電設施與農村機耕路等基礎設施配套不完善。
(3)小龍蝦產業鏈不完善。我區小龍蝦產業發展起步晚、規模小,缺少苗種繁育、精深加工,更無從談起標準體系建設、互聯網+模式和特色餐飲支撐。
(1)進一步落實好各項優惠政策。深入貫徹上級部署,結合區情實際,進一步從農田流轉、涉農資金整合、技術指導等方面加強對小龍蝦養殖企業的扶持力度。
(2)進一步完善稻蝦共作產業服務體系和服務手段。一是加大對稻蝦共作產業等從事水產養殖的技術培訓;二是加強與省內外水產科研院所、小龍蝦養殖先進地區的合作交流,把高水平專家請進來不斷總結吸收新經驗、新技術、新方法,同時將進一步組織相關單位、養殖企業到外學習交流,爭取養殖產量效益再上新水平[3]。
(3)積極扶持水產養殖龍頭企業、良種企業開展小龍蝦苗種選育培優和本地化繁育生產。力爭建設一個規?;男↓埼r良種繁育基地,確保小龍蝦苗種質優價廉并基本滿足本地養殖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