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秀梅
(曲靖市沾益區白水鎮農業綜合服務中心,云南 曲靖 655335)
白水鎮位于沾益區東部24km處,平均海拔2077m。平均降雨量988mm,平均氣溫13℃,屬高寒山區,農民科技意識淡薄,產業結構單一,普遍存在增收困難,貧困面大的問題。2015年,白水鎮經考察羅茨莊園引進山藥試種,在下坡、潘家洞試種4.53hm2,由于缺乏種植經驗和技術,但相比玉米和馬鈴薯效益顯著。2017年通過農發項目支持,2016年至2018年白水鎮共種植山藥122hm2,經鎮農科站每年對長勢好中差各選一塊地測產,成品山藥最高產2735kg/667m2,最低產2007kg/667m2,平均產2371kg/667m2;種苗產在1500kg/667m2以上,成品畝產值13040元,種苗產值15000元/667m2以上,種植效益明顯。幾年來的種植,摸索出一套適合高寒山區的山藥彩條布托底橫向淺生種植技術。
在海撥2 4 0 0 m區域均可種植,生育期1 4 5~1 8 0 d,種成品山藥產量在1 6 8 2~2 7 3 5 k g/6 6 7 m2,繁殖種苗產量在1300~1700kg/667m2。
在白水鎮最佳播種節令為3月20日至4月20日。
種植成品山藥保證4500~5500株/667m2,繁殖種苗保證19000~22000株/667m2。
(1)采用彩條布托底橫向淺生種植,與傳統的開溝垂直種植相比,在種植和采收環節都大大減少了人工成本,增加了收益。
(2)種植過程中大量使用玉米秸稈和農家肥,使用玉米桔稈12000~13000根/667m2(約700kg/667m2)、充分腐熟農家肥2000kg/667m2,增加了土壤有機質含量,改善土壤結構。
(3)滴灌設備的使用,擴大了山藥的種植區域,實現精準追肥。
幾年來的摸索種植,取得了較好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現將栽培技術整理如下,希望同類地區種植山藥有借鑒指導作用。
3.1.1 種植成品山藥:用山藥豆繁殖的種苗,上年10月份收獲后于通風陰涼干燥處貯藏;用根莖的上端部分作種苗的,在收獲山藥時,選擇粗壯,芽頭飽滿,無病、無蟲害的山藥根莖切下上部10~15cm部分,切口粘上草木灰,置通風處,備作種用。
3.1.2 山藥豆(零余子)繁殖種苗:于植株枯萎后摘收個大飽滿,無病蟲害,色澤好的山藥豆作種。
選擇海拔2400m以下耕作層超過30cm的地勢平坦,土層深厚疏松,土質肥沃,透氣性強,排灌方便的砂壤土或壤土的地塊,避開根結線蟲嚴重的地塊,忌連作,一般間隔3~5年種1次。
在冬前進行深犁30cm以上,精細碎垡曬垡,使土壤疏松,以提高土壤的蓄水保肥能力。
按溝心對溝心1.1m~1.2m的距離開溝,溝底寬20cm,上口寬40cm,溝深25~30cm,整理成U型溝,將40cm寬的彩條布鋪于溝里,在彩條布上一根緊挨一根鋪3~4層玉米桔稈,噴灑多菌靈消毒滅菌,回3~5cm左右的細土填充縫隙至平整,鋪4~6cm充分腐熟的農家肥,將復合肥及殺地下害蟲藥劑拌勻撒在農家肥上面,再回填4~6cm的細土,種植成品山藥按株距70cm芽朝同一個方向每點并排擺放3~4個種苗,保證4500~5500株/667m2;種植山藥豆繁殖種苗按株距15~18cm并排擺5~6個山藥豆,保證在19000~22000株/667m2,然后第三次回土10~15cm并將墑面刮平,形成75cm左右的高墑低溝墑面。在墑面上鋪滴灌帶以保證氣候干旱能及時補充水分。
山藥是纏繞草本植物,生長期要搭網架給莖葉爬藤,以利通風、透光,促使根莖生長和防止蔓延伏地叢生,葉枯黃或感染病蟲害。
在4月中旬至5月下旬,如果沒有有效降雨,10d左右用滴灌帶澆一次水,5月下旬后要根據土壤濕度適當澆水,夏秋交替季節,如果遇到干旱天氣持續一星期,用滴灌帶澆水抗旱。在多雨的天氣一定要及時的排水,以防止因澇而滋生病蟲害。
山藥為喜肥植物,除施足底肥外,在生長期還要追肥2~3次,施肥量可視地力及田間長勢等情況而定。
3.7.1 施足底肥。由于山藥對氮磷鉀的要求很高,結合本鎮土壤養分情況,施充分腐熟農家肥2000kg/667m2、煙草專用肥(N:P:K=15:15:15)50kg/667m2作底肥。
3.7.2 巧施追肥。出苗后,根據田間苗情,結合墑面雜草清除進行追肥。采用撒施復合肥或施水溶肥或噴施葉面肥的方式進行追肥。在白水種植區域一般采用以下兩種方法進行追肥。
方法一:根據于5月下旬至6月上旬在苗高30~45cm時第一次追肥,7月上旬至7月中旬在枝葉生長盛期第二次追肥,8月上旬進行第三次追肥,每次撒施20~25kg/667m2顆粒狀復合肥,可根據苗情葉面噴施0.3%濃度的磷酸二氫鉀2~3次。
方法二:于5月下旬至6月上旬在苗高30~45cm時追施15kg/667m2氮肥,6月下旬到至8月上旬,每10d用滴灌設備追施1次全水溶硝基復合肥料(N-P-K=17-17-17)6~8kg/667m2,全生育期共施3次。
3.8.1 蟲害防治。地下害蟲以蠐螬、小地老虎等為主,施底肥時施用2.4kg/667m250%辛硫磷顆粒劑或毒死蜱顆粒劑與復合肥拌勻撒施防治;地上害蟲主要有金龜子、小菜蛾等,如果發現害蟲暴發,可用45%毒死蜱乳油1000倍夜,選擇晴天下午傍晚成蟲活動頻繁時噴藥防治。
3.8.2 病害防治。山藥病害主要有炭疽病、紅斑褐霉病、葉枯病、銹病,在雨季來臨田間濕度大的情況下易發生根腐病,防治措施:一是通過開溝排水、中耕培土等農藝措施加大通風透光,實施保健栽培,增加植株的抗病性;二是采用化學藥劑進行防治:雨季空氣濕度大時,在病害發生初期可用50%甲霜靈錳鋅可濕性粉劑500倍液、春雷霉素800倍液、春雷·中生1000~1200倍液、10%多抗霉素可濕性粉劑1000~2000倍液、乙蒜素1500~2500倍液,40%喹啉酮·霜脲氰懸浮劑900g,防治炭疽病、紅斑褐霉病、銹病、葉枯病等,一般7~10d噴一次,2~3次即可;防治根腐病,在播種時用10%多抗霉素可濕性粉劑1000倍液土壤消毒,在8月中、下旬用春雷霉素800倍液、春雷·中生1000~1200倍液、乙蒜素1500~2500倍液,40%喹啉酮·霜脲氰懸浮劑300g/667m2,進行葉面噴霧或用滴灌帶施藥防治。
在9月中旬到立冬前莖葉全部枯萎時進行。采收時拆去支架,割去藤蔓,除去墑面的表土,從一側拉住彩條布向另一側翻開,山藥被翻到表面,人工撿拾即可。用山藥豆繁殖種苗或將要留作種苗的,采收時要避免折斷碰傷,保護好芽頭;種植成品山藥的除凈泥土即可上市銷售。
山藥受潮很容易就會變粘發軟霉亂,最好的辦法就是用木箱進行存放,有條件的最好用冷庫進行貯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