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月霞
(鹽城市大豐區大中街道農業技術推廣綜合服務中心,江蘇 鹽城 224100)
1.1.1 發病情況
白粉病危害莖葉最嚴重,誘因分析:與田間相對濕度高,光照不足有關。一般情況下,白天溫暖、夜間涼爽、田間潮濕等發病較重。典型癥狀:葉片正面出現不規則的褪綠斑,葉背會出現稀疏的霉層,褪綠斑會隨著病情發展不斷擴大,最后導致葉片大面積褪綠枯黃。
1.1.2 綠色防控技術
不同品種對該病耐病性有差異,育苗時盡量選擇耐病性強的品種。
溫室育苗,可用硫磺4g/m3,鋸末8g/m3,混合放置容器內,提前1周在棚內分幾處點燃,點煙密封熏24h,能起到不錯的防病控病效果。
改善田間管理,合理密植,高壟栽培,選擇滴灌。注意溫濕度恒定,做好排濕通風工作。從此病流行來看,當葉片出現病斑,再嘗試治療往往效果不佳。為此,控病應以預防為主。萬不得已用藥,可選用苯醚甲環唑水分散粒劑、腈菌唑可濕性粉劑、醚菌酯水分散粒劑等殺菌劑,但是噴霧注意葉片正反面都要噴到,提高防治效果。
1.2.1 發病情況
此病借菌核遺落田間越冬,第二年孢子萌發傳播侵染健株。辣椒種植密度大,透氣性不好、田間重施氮肥等,都可加重此病的發生。
此病危害莖基部、幼果嚴重。主莖基部發病,稍凹陷,漸變灰白色,濕度大時長出白色菌絲,皮層霉爛,在病莖表面及髓部形成黑色菌核,最終導致以上部植株枯死。果實發病多先從臍部發病,病斑具褐色相間同心紋,果面生白色菌絲,后果實部分或全部變褐腐爛,常形成散生或聚生的黑色菌核。
1.2.2 綠色防控技術
合理輪作,與禾本科輪作3~5年,減少土壤中菌核殘留量。及時深翻,覆膜栽培,能抑制菌核萌發。控制好棚內溫濕度,注意通風排濕。有條件的地方可以使用滴灌,降低濕度對控制此病效果不錯。寒流來襲,注意棚上加草簾,避免受凍發病。發現發病株,及時拔除,棚外集中燒毀。
此病多見結果盛期,早期預控不得力,后期發病嚴重時,可用速克靈懸浮劑、撲海因懸浮劑、苯醚甲環唑水分散粒劑等及時噴施,能起到不錯的防控效果。病情嚴重時,直接拔除不用。
1.3.1 發病情況
濕度高、連年陰雨,是此病高發的誘因。此外,辣椒密集,生長旺盛,管理不善等,同樣可加重此病流行。
典型癥狀:幼苗危害嚴重,葉片前端先變黃,莖葉呈不規則病斑。幼苗自中間折斷死亡,潮濕環境下,病部有霉狀物出現。
1.3.2 綠色防控技術
選育耐病品種,增強抗病體質。
做好棚內通風,合理控制溫濕度。澆水選在晴天上午,注意每次用水量。遇到大的降雨,及時排出積水。
處理病株、病果,帶出棚外,深埋銷毀。收獲后,處理田間病殘株,深翻埋土深土層。或者嘗試地膜覆蓋的方式,同樣能起到控制灰霉病的目的。
比較有效的防治藥劑有速克靈懸浮劑、撲海因懸浮劑、嘧霉胺懸浮劑、嘧菌環胺水分散粒劑等,用藥時注意用藥時機要早,以免錯過最佳給藥時機。
1.4.1 發病情況
褐斑病,常始于苗床,尤其高溫高濕時,更加有利于此病擴散。此病在低洼地塊、貧瘠地帶,流行最為嚴重。
典型癥狀:葉片病斑為圓形或者近圓形,有一層層的輪紋,中間有一處灰白色的小點,四周黑褐色就像是雞的眼睛。嚴重時病葉變黃脫落,影響辣椒的正常生長。
1.4.2 綠色防控技術
與非茄果類蔬菜輪作,能起到控制此病的目的。辣椒采收后,及時拔除病殘體,集中堆積棚外焚燒。
夏季利用高溫悶棚,或者,稻草切短4~6cm塊,地面播撒石灰100kg/667m2,后經翻地、澆水、覆膜,以此殺菌消毒。
播種前,經60℃溫水浸泡15min,催芽。用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每次500倍液浸種20min,催芽。對后期降低此病感染,控制病害效果好。
做好棚內消毒,硫磺粉2.5g/m2;鋸末5kg/m2,混合加容器內點燃,悶熏1夜,能起到殺菌除病害的目的。
待出現病株時,及時藥防,用代森錳鋅可濕性粉劑、苯醚甲環唑水分散粒劑等,噴施防治。
1.5.1 發病情況
此病可經蚜蟲傳播,致病病毒常寄居在雜草、蔬菜處越冬傳播。田間干旱少雨,蚜蟲泛濫時,為此病高發期。
典型癥狀:前期引起植株矮化、花葉、葉片黑色壞死脫落,后期引起叢枝、旅葉、花蕾和幼果枯萎,整株黃化落葉。
1.5.2 綠色防控措施
選用耐病品種,增強抗病品質。
做好種子消毒,光下晾曬1~2h,通過光照殺菌,解除種子休眠狀態。而后,用55℃溫水浸泡,撈出洗凈,浸種用磷酸三鈉溶液,浸泡半小時后撈出洗凈,浸泡6h。而后撈出,置于30℃下恒溫催芽。
改善田間管理,推廣覆膜栽培,爭取早定植、早結果。確保當辣椒在病毒病盛發期時,抗病能力已得到增強。同時,注意結合氣候變化情況,做好防蚜蟲、薊馬等的準備。
此病的藥防,可用鹽酸嗎啉胍可濕性粉劑、三氮唑核苷水乳劑、寧南霉素水劑等,皆有不錯的防病效果。
1.6.1 發病情況
病菌發育溫度范圍為12~33℃,高溫高濕有利于此病發生。如平均氣溫26~28℃,相對濕度大于95%時,最適宜發病和侵染。病菌侵入后3d就可以發病。地勢低洼、土質粘重、排水不良、種植過密通透性差、施肥不足或氮肥過多、管理粗放引起表面傷口,或因葉斑病落葉多,果實受烈日暴曬等情況,都易于誘發此病害,都會加重病害的侵染與流行。流行期間,莖葉出現大量水浸黃色斑點,后變成褐色,呈現同心輪紋。病斑逐漸擴大,可形成穿孔干枯。
1.6.2 綠色防控措施
選擇抗病性強的品種,辣味足的品種抗病效果好些。
早期注意種子消毒,先經55℃溫水浸種10min,而后取出冷水冷卻,以起到催芽效果。合理輪作,注意與豆科蔬菜的輪作。底肥用足有機肥,配施氮磷鉀肥。做好育苗工作,培育壯苗。合理密植,禁止低洼處栽種。清理田間病殘株,清滅田內病源,很好控制此病。早期防病不到位,后期只能用藥控制。一般果實著色后噴藥,間隔7d/次,連續用2次即可。
2.1.1 發病情況
煙粉虱以成蟲、若蟲聚集在葉背面,刺吸葉片汁液,蟲口密度大時,葉正面出現成片黃斑,大量消耗植株養分,導致植株衰弱,嚴重時甚至可使植株死亡。
2.1.2 綠色防治措施
通過控低溫,能迅速降低蟲害種群密度。利用該蟲害趨黃色習性,棚內懸掛黃色板,涂抹黃色油,能起到驅殺成蟲的目的。利用益蟲驅蟲,麗蚜小蜂防治該蟲害效果不錯。保證每株3~5頭的量,連續放蜂3~4次,能起到控制的目的。
2.2.1 發病情況
受害葉片背面呈灰褐色或黃褐色并有油浸狀光澤,葉緣向背面卷曲,形成下扣斗。花蕾和幼果受害則不開花或開畸形花,重者不能坐果(似條斑型病毒病癥狀)。
2.2.2 綠色防控措施
積極培育壯苗,及時清理田間雜草。利用熏蒸消毒殺螨,取溴甲烷,每次27g,混拌木屑,放置容器內點燃,熏殺16h,能起到不錯的殺蟲效果。合理選種,用早熟品種,通過早種早收,錯開蟲害高峰期,同樣能起到除蟲害的目的。
2.3.1 發病情況
蚜蟲以棉蚜為主,喜在葉面上刺吸植物汁液,造成葉片卷縮變形,植株生長不良,影響生長。此蟲害能傳染病毒,危害比蟲害更嚴重。
2.3.2 綠色防控措施
注意保護天敵,像是七星瓢蟲、草蛉、食蚜蠅等,都應注意加以保護和利用,以起到控制蟲害的目的。注意清理田間雜草,像是殘株病葉、雜草等等,均為蚜蟲越冬寄主,應在收獲后及時清理出田間,以減少田間蟲害基數。利用好黃板誘殺,黃板上涂抹機油、凡士林等,都能起到除殺的效果。
2.4.1 發病情況
辣椒煙青蟲以幼蟲蛀食蕾、花、果為主,也食嫩莖、葉和芽。如不防治,蛀果率達30%,高的可達80%。
2.4.2 綠色防控措施
收獲后,注意土壤深翻,破壞蛹室生長環境,清理蟲害基數。注意整枝打叉,將幼蟲、蟲卵清理后,田間集中銷毀。赤眼蜂是其天敵,通過釋放益蟲的方式,同樣能起到控蟲害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