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敏
(西豐縣農業技術推廣中心,遼寧 鐵嶺 112499)
種植的品種要選擇耐低溫、耐弱光、低溫結果性良好、抗病能力強的品種,常見的有摩爾4號、合作903、紅冠等有限生長型以及以色列R144、默認1號、以色列R516等無限生長型。播種時間集中在11月下旬到12月上旬,冷床苗齡在70~90d,溫床苗齡在60~70d。
常見的做法是在大棚內進行冷床育苗,條件允許的可優選用電熱溫床育苗,將800W或1000W的電加溫線鋪設在苗床底部,保持8~10cm的間距,并在電熱線下面鋪好塑料薄膜的隔熱層,上面則鋪好營養土,苗床寬度為1.2~1.5m,坑深度為15cm左右。播種床土層厚度在6~8cm,移栽床土層厚度在10~12cm。每公頃需要保證播種床和移栽床的面積分別為112.5~120m2和900~1050m2。
取6份菜園土,確保菜園在2~3年內均沒有種植過茄果類植物,還要準備4份腐熟堆肥,配制出播種床土;取7份菜園土和3份腐熟堆肥,配制出移栽床土。此外,培養土還需添加尿素或硫酸銨6.0~9.0kg/hm2以及復合肥15.0~22.5kg/hm2。堆肥適合在夏季開始前堆積,在腐熟過程中添加過磷酸鈣45~75kg/m3、二嗪磷3kg/m3、地菌靈3kg/m3等進行拌制。
播種前要對種子晾曬6~8h,并放置在10%磷酸三鈉或1%福爾馬林溶液中浸種20~30min,之后再用水清洗干凈,在25~30℃的條件下浸種4h,催芽持續2~3d。
穴盤育苗的方式能有效節省用種量,并確保定植后縮短緩苗期。通常選用專門研制的全營養基質,確保滿足蔬菜秧苗的全部營養要求,只需要在育苗過程中補充水分即可,無需添加其他的化學肥料。一般采用72穴的穴盤,在6*37m的標準大棚內放700盤育苗穴盤。
播種前1d要對苗床進行澆水,確保苗床土濕潤,將已經露白的種子和干燥細土拌勻且一起播種。播種后用營養土向種子均勻地撒上一層薄土,厚度保持在0.5~1.0cm,將塑料薄膜蓋上,有效減少苗床水分的蒸發,同時也能維持床土的恒溫。如果是采取穴盤育苗的方式,則需要將優選出的種子在播種前2~7d做好發芽試驗,結合試驗結果去推算出每穴需要播種的數量。
要做好覆蓋工作,通過溫度的提升去促進發芽。當超過一半的幼苗出土后,需要將表面的覆蓋物揭開,倘若覆土太薄并存在頂殼或床土濕度過高的情況,可適度覆蓋一層干細土。如果床土太干,可用噴壺灑水同時要保證光照時間的適度延長。分苗前要做好多輪間苗工作,第1輪一般在苗高3cm以及子葉展開時進行,確保子葉不會互相擠壓、重疊;第2輪一般在破心后且長出2片真葉時開展,通常選擇無風的晴天進行,避免出現幼苗受凍的情況。
移栽前2~3d將竹拱插上,同時覆蓋薄膜提高移栽床溫度。幼苗在移栽前1~2d要進行澆水。鑒于花芽分化存在連續性特征,通常只會展開1次分苗。幼苗2葉1心,苗齡30~35d時進行移苗,行距10~12cm,株距8~10cm,移栽后將薄膜覆蓋嚴實,做好苗床保溫保濕工作,促進早緩苗。當然,也可直接移栽在10*10cm的營養缽內。
播種到出苗期內一般不需要通風,確保白天溫度在30℃左右,夜間溫度在20℃左右,覆蓋的草苫盡量晚揭開,促進快速出苗。秧苗全部出齊后,一般在分苗前3~4d需要逐步進行降溫;分苗后5~6d,需要提高苗床溫度;緩苗后,苗床溫度白天在20~25℃,夜間10~15℃均可,以偏低的夜間溫度和較大的晝夜溫差去促進花芽分化,定植前7~10d需要煉苗。
出苗前需要保證土壤濕潤,在小苗期間盡可能少澆水或干脆不澆水。如果是冷床育苗,則需要草去分次覆蓋細土的方式進行保墑;而如果是溫床育苗,由于與土壤水分蒸發較大,要做好適量的補水工作。移栽后,為保證番茄植株生長及花芽分化,一定要確保幼苗4~5片葉前不可缺水,后續需要對水分適度控制。澆水后要做好通風,降低濕度。定植前7~10d進行控水,促進根系發育,定植前1d澆透水,利于更好起苗。
出現畸形果,需要控制幼苗期氮肥的施加量;出現空洞果,原因是生長調節劑濃度太大或處理過早;出現臍腐病,一般是在果實核桃大小時出現,可利用0.1%~1%的氯化鈣進行葉面噴施。
早疫病初期葉片呈現褐色小斑點,逐步發展為橢圓形、深褐色病斑,可用80%代森錳鋅可濕性粉劑500倍液或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500倍液進行防治。晚疫病多發于成株期,會對果實與葉片形成極大危害,下部葉片的葉尖或邊緣會呈現暗綠色病斑,可選用25%瑞毒霉可濕性粉劑800~1000倍液進行防治。
番茄的主要蟲害為棉鈴蟲,幼蟲會對番茄花蕾、花及果實進行蠶食。一般選用生物農藥1.8%阿維蟲清乳油進行防治,用量為11.25~22.5g/hm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