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美良
(吉林省撫松縣農業技術推廣總站,吉林 撫松 134500)
隨著我國經濟社會的不斷發展,人們的生活水平也不斷的提升,這使得人們對于生活品質也有更高的要求,對無公害產品的需求量不斷增長。農業是我國重要的支柱型產業,玉米作為我國農業種植的重要作物,在其種植過程中引入綠色防控技術,不但能夠有效避免病蟲害對玉米產量與品質的影響,同時能夠減少傳統防控技術對生態環境的影響,推動農業生產的可持續發展。
選擇優質、抗蟲的玉米品種,同時結合當地農業生產環境,推廣標準化種植技術。采取精耕細作、合理密植、精準配方施肥,培育健康的植株,從而提高玉米的抗病蟲害能力。及時清除田間雜草,破壞害蟲繁殖環境。玉米收割后的秸稈可以粉碎還田、作食用菌原料和秸稈顆粒,避免蟲卵或病菌殘留,降低病蟲害的發生率。
合理輪作換茬,抑制病菌生長,減輕蟲害影響。調整作物種植結構,盡量不在同一區域大面積種植單一品種的玉米,形成多元化的生態結構,能夠更好的預防病蟲害的發生。
該方法主要是通過設置殺蟲燈、食誘劑、糖醋液以及粘蟲板等,從而達到誘殺害蟲的效果。殺蟲燈主要是利用昆蟲的趨光性誘殺昆蟲,一般來說,每2公頃玉米田需要設置1盞殺蟲燈,對于金龜子、棉鈴蟲等害蟲具有較好的防控效果。食誘劑是模擬自然界中昆蟲偏好取食的植物揮發物質,誘集昆蟲到固定位源取食,再結合化學、物理等方法將誘集的害蟲集中殺滅的綠色防控技術。粘蟲板主要是利用昆蟲的趨色性來誘殺害蟲,對于灰飛虱、蚜蟲等具有較高的殺傷效果,通常來說,玉米地需要懸掛450片/hm225×30cm規格的粘蟲板,懸掛高度以高于植物20~25cm為最佳高度。
生物防控技術主要是采取病蟲害天敵、以蟲治蟲、以菌治蟲、以菌治菌、信息素治蟲、轉基因抗蟲抗病品種、植物殺蟲殺菌等方式。天敵防治主要是利用食物鏈中的天敵來消滅病蟲害,例如玉米螟產量高峰期,將赤眼蜂卡均勻掛在玉米中部葉片或近穗軸葉下,可以通過赤眼蜂放蜂的方式來防治玉米螟,也可以利用無人機或人工投放赤眼蜂球,簡便易行。白僵菌對于越冬玉米螟具有較好的防治效果。信息素治蟲主要是利用昆蟲釋放的信息素誘捕器來誘殺雄蟲,從而減少雄雌交配產卵,適用于大規模種植的玉米田。此外,還可以使用Bt、芽孢桿菌、氨基寡糖素等生物農藥預防病蟲害,此類農藥具有無污染的特點,能夠確保玉米的品質不受影響,同時能夠減小對生態環境的影響,具有較好的應用效果。
綠色防控技術不代表就不用化學防治技術,化學防治技術應用過程中需要謹記科學用藥的原則,需要做到以下兩點:一方面需要盡可能選擇高效、低毒害農藥,另一方面需要合理配比,最大程度減少農藥殘留量,減少產品與土壤污染的現象發生。
加大宣傳力度,幫助農民更好的了解和學習綠色防控技術,從而改變傳統的粗放型種植方法,達到更好的病蟲害防治效果。只有這樣才能夠讓廣大農民能夠更好的進行農業生產,通過綠色技術實現增產增收。
隨著農業生產規模的不斷擴大,農村合作社數量也不斷提升。農村合作社的特點在于種植面積大且具備一定的機械化種植技術。在此背景下,相關部門需要從合作社著手,推廣綠色防控技術的應用,鼓勵發展病蟲害專業化合作社,開展統防統治,從而輻射帶動周圍的種植戶,真正起到防治示范效果。
通過制定專項補貼政策,加大對綠色防控技術的扶持力度,對于使用綠色防控技術的農戶提供優惠政策,從而減少過量使用化肥等情況的出現,保障玉米的品質,同時也為綠色農業發展提供更好的支持。
除了上述措施之外,相關部門可以通過建立示范田為農民展示綠色防控技術的優勢與特點。在國家扶持政策的指導下,有關部門可以組織技術人員為農民講解綠色防控技術的原理和方法,從而提高其對綠色防控技術的認知水平,有助于提高其在實際生產中的應用。
綠色防控技術在玉米病蟲害防治中具有較好的應用效果,不但能夠有效預防病蟲害,同時能夠更好的實現綠色生產目標,這對于農業生產的現代化發展具有重要意義。基于這一背景,在玉米病蟲害防治中,需要加強綠色防控技術的宣傳與推廣。在玉米種植管理中,不但需要重視玉米產量,還要重視無害化病蟲害防治技術的使用,通過各種先進綠色防控措施,達到無公害防治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