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娟
(墨江哈尼族自治縣雅邑鎮畜牧獸醫工作站,云南 墨江 654813)
生豬養殖是我國農村地區畜牧業發展中不可忽視的重要經濟支柱,當前很多地方的農村已經加強了規?;彤a業化養殖工作的開展,但是很多地區的生豬養殖工作并沒有滿足相關的工作要求和標準,甚至在工作中出現明顯誤區,此種情況出現的主要因素在于人為意識和技術手段的不健全。為此,本文就將對農村生豬養殖工作存在的誤區問題進行淺析,希望在應對方案的提出背景下為后續工作的開展提供有效幫助。
當前很多人仍然對畜牧獸醫職業帶有較大偏見,致使畜牧獸醫專業報考的人員逐年遞減,這也意味著專業從事獸醫工作的人員無論是數量還是質量都很難滿足實際工作需求,難以發揮畜牧養殖業的優勢作用,由于人才短缺問題較為顯著,所以畜牧養殖人員在工作中也會存在明顯的工作不到位情況[1]。同時,缺乏專門的技術培訓,致使很多人在生產中不能科學使用藥品及衛生防疫用品,嚴重制約了生豬養殖業的發展步伐。
目前在很多農村生豬養殖的過程中,飼養人員并沒有對用料問題引起重視,經常會出現盲目用料的問題,認為只要生豬不患病,那么怎樣喂養都可以。其實這也是一種典型的錯誤思想,生豬在發育和長肉階段,需要借助大量的蛋白質、碳水化合物等營養物質作為支撐,只有這樣才能保證生豬的健康發展。所以在養殖過程中更應該注重飼料搭配的合理性,為生豬發育提供重要幫助。并且很多養殖人員在飼養用料上經常長時間使用一種飼料,不能針對生豬的不同生長發育需求進行飼料的調節,這種情況不僅會造成生豬發育緩慢、免疫力下降,還會感染很多病癥,嚴重限制和影響了農戶的正常經濟收入[2]。
一些農戶對于生豬患病問題往往存在明顯的錯誤認知,比如生豬出現腹瀉問題后農戶會認為在為了防止生豬繼續腹瀉要控制生豬水分的攝入。但是此種做法會造成生豬因為體內水分不足而出現病癥的嚴重性發展,比如機體缺水引發的體液失衡,甚至會因為脫水出現死亡等問題,引發更大的經濟損失。
在對飼料進行配備的過程中應該始終堅持科學性原則,這也是確保生豬健康成長的重要標準。只有合理進行飼料搭配,才能保證喂養配比的科學性,降低和控制豬瘟發病率的提升,保證生豬達到必要的健康指標,這樣才能在滿足人們需求的基礎上,進一步提升人類飲食健康。作為一名專業的畜牧獸醫工作人員,更應該積極向廣大養殖戶進行用料配比宣傳工作,確保豬飼料營養供給的重要性,同時在宣傳和指導過程中,要具體向養殖人員傳遞不同時期生豬的所需營養,幫助和引導養殖人員科學性、針對性的進行飼料配比,這也是生豬健康成長的基礎要求。
生豬很容易在養殖過程中出現腹瀉癥狀,并且在腹瀉過程中往往會伴隨較為嚴重的脫水情況,在這一情況出現的同時要注重對生豬水分的補充,只有這樣才能確保生豬及時恢復健康。并且當生豬出現腹瀉癥狀后養殖人員應該第一時間對其進行用藥,在飼養的過程中要盡量為生豬提供溫熱開水,保證水源的清潔性,對于有條件的養殖人員還可以在水源中適當增加葡萄粉、維生素等營養物質,這類營養物質都能有效幫助生豬實現生理機能的恢復。
當前鄉鎮地區獸醫工作人員存在專業技能落后的情況,雖然當前社會科學技術水平已經有了顯著發展,但是大部分鄉鎮地區仍然無法滿足時代要求,這也是對生豬養殖經濟效益造成影響的關鍵性因素。所以相關地區政府更應該加強對獸醫知識工作的研究和推廣,開展必要的專業研討會或是交流會,將更為先進的理念和技術傳遞給獸醫工作者,確保獸醫工作人員專業技術水平的提升,這也是生豬養殖經濟效益達到提升的重要手段。此外,政府部門還應該加強對鄉鎮獸醫扶持工作和激勵工作的開展,保證鄉鎮獸醫用更為積極的態度參與到工作中,只有這樣才能為養殖戶提供更為優質的服務和幫助。
在生豬養殖過程中,經常拌藥并不能保證生豬的健康成長,甚至還可能因為藥物劑量過大引發生豬中毒死亡的問題。所以更應該保證用藥的合理性和正確性,只有這樣才能保證藥物效果的穩定發揮。并且長時間用藥很可能出現生豬抗藥性問題,一旦生豬再次生病,很可能會出現無藥可救的問題,這不僅難以對病情進行有效控制,同時還將嚴重影響生豬健康的恢復。因此養豬人員應該加強對藥物的合理應用,避免濫用藥物對生豬健康和群眾飲食安全的影響。
綜上所述,只有科學、積極的開展生豬養殖工作,才能確保生豬健康成長,從而進一步提升生豬養殖效益。農村生豬養殖的規?;彤a業化已逐漸成為一種常態,這對農村的經濟的發展起到很大的促進作用。所以我們更應該認識到當前工作的誤區,進行科學飼養,為生豬健康發展奠定良好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