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天洪
(國家林業和草原局大興安嶺調查規劃設計院,黑龍江 大興安嶺 165000)
在森林防護技術中,最具有代表性的就是“3S”防護技術,該技術主要是由遙感技術(RS)、全球定位系統(GPS)、地理信息系統(GIS)組合應用而成。通過前兩者進行信息數據采集,諸如地理位置、圖像等,將信息匯總成相關數據,經由后者對于數據進行處理,得出相關便于進行森林防護工作的數據,對于森林進行管理工作。對于3S技術的研究與應用,世界各國的水平程度各異,我國通過不斷地深入研究使相關技術不斷改進、加強,以期更好地為森林管理工作服務。
3S技術涉略各個領域,其應用范圍及其廣泛,在森林管理的自然災害預防工作中更具備非凡的意義。這一技術在森林管理中,不僅可以對林區分布進行大體上的了解、掌控,還可實現規范化、數字化的經營模式,為林區道路的合理化設計提供參考。此外,3S技術對于森林災害等也具有實時檢測、管理的作用。
森林作為陸地上主體的生態系統,為人們源源不斷地提供建筑所用的木材資源、動植物基因庫資源和林中的蓄水庫資源等。此外,森林對于調節氣候、避免水土流失、防止推地沙漠化、凈化空氣、降低污染等有著不小的現實意義。然而森林火災對于森林的危害極大,對資源的利用造成了極大的危害,增加了森林管理的難度,對于社會生活造成極大的影響。
例如:火災過后,土地因缺少植被覆蓋,易造成水土流失,進而可能會引發沙塵暴等一系列的天氣災害,影響社會的安定發展。在我國部分林區可能會與農田、居民住宅區相連,火災一旦發生,可能會燒毀農作物和房屋等財產,對人們的生命財產安全造成危害,影響社會安居樂業。此外,森林火災會大面積毀壞森林中的動植物,破壞動植物基因庫,導致生態系統失衡,影響國家的經濟發展建設。
因此,應該合理運用3S技術,加強對于森林的管理工作,積極學習相關技術經驗,對于森林火災防護做到從監測、預防、救治的全方面管理防護工作。
在森林的防護管理工作中,林業人員所面臨的最大問題就是火災。火災一旦發生,因林木易燃的特性,極易發生成片的林區被毀現象。3S技術在森林火災中的防護應用,對于森林管理有著重要的現實意義。
森林火災防控管理是森林管理中的重點工作內容,火災發生前,尤其是對于人為縱火來說,并沒有明顯的發生預兆,但其破壞力卻非常之大。有數據顯示,森林火災中近3/4是由于墾荒、采石等生產性用火引起的,上墳、燒烤等個人行為引發森林火災的案例也比比皆是。因此利用3S技術,做好森林火災防控管理工作,及時發現風險及時解決,保護森林資源不被火災侵害。使用3S技術進行森林火災防控管理的主要工作分析如下:(1)建立森林防火數據庫。森林管理者可事先收集全國行政區域劃分、各地區的地質環境特點、居民分布特點、交通網絡、林區分布情況等信息,并使用GIS技術將其數字化。然后將地圖按照氣象、居民、地形、交通、林區等進行分類,并以文字或圖像的形式進行呈現,建立地圖信息與屬性間的聯系,選取適應的處理方法進行分析,并制定具體方案。(2)對數據庫動態進行管理。社會發展變化之快使得森林資源的現狀也不斷變化。通過對數據庫動態信息的有效管理,及時掌握最新情況,從而制定最合理有效的森林火災防控管理方案。(3)檢索、輸出數據。為了及時提供給管理者最有效的信息,需要定期在數據庫中檢索信息并輸出。GIS技術的使用改變了傳統管理工作中,手工制圖的模式,大大節省了數據輸出及制作圖表的時間,使得森林火災防控管理更高效、便捷。
森林火災一旦發生就會造成巨大的危害,不僅浪費大量的人力物力,還會造成無法挽回的自然資源損失。因此,最好做好火災的預測工作,避免火災發生或在火災發生后在災情可控時將火撲滅,將危害程度降到最低。在3S技術實際運用監測時,可以通過對氣相數據進行分析,是否有造成火災的天氣,例如雷擊等導致森林起火。此外,可以通過對地理信息進行監測,如遇火情發生,及時處理。
在森林火災救治過程中,可以有效利用地理信息系統,對于地形數據進行分析,并根據當時風向數據進行匯總,制定出一套合理的救火方案,實現救火指揮的實時監測,將災情控制在最小的范圍之內。通過對3S技術的綜合運用,對于火災發生地點可以進行準確的經緯定位,合理利用林中的水區等天然隔離帶資源,在最短的時間內設計出一套經濟成本最低的滅火救災措施,為林業的管理工作提供科技化的技術支持。
森林的防護管理工作關乎到國家發展的長治久安,在3S技術被廣泛應用的當下,林場相關管理者更應該將這一技術引入到森林防護管理系統之中。實現對于森林的實時監控、有效化管理,對于林區資源合理規劃。在森林發生火災時,可以及時作出應對措施,為實現我國林業的現代化信息建設貢獻科學的技術力量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