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素瓊
(四川省儀隴縣馬鞍鎮農業服務中心,四川 儀隴 637631)
我國地域廣闊,平原地勢相對較大,所以自古以來我國農業發展就相對較為快速,是我國第一產業,充分保障我國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同時也為我國其他產業的發展提供有利保障,只有重視農業的發展,才能夠為我國社會更加快速的發展提供堅實動力。從我國當前農業技術推廣情況來看,基層農業技術推廣已經走上了正軌,但管理體系、專業人才等卻還存在一些問題,并不能夠充分滿足我國社會發展需求,很大程度上影響了我國農業的發展進步。與此同時,近幾年我國開展實施精準扶貧戰略,在此過程中,農業技術推廣如果能夠有所提高創新,必然會為精準扶貧政策的實施和穩定增收提供有利條件,盡早實現我國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目標。
第一,農業技術推廣結構缺乏合理性。我國縱向結構可以分為五級,各個級別都設有農業技術推廣部門,而且大多地區的鄉鎮也設置了相應農技推廣部門。但管理體系還是不很健全。從我國橫向政府職能背景來看,基層相關部門之間責權不明確,溝通協調不暢,存在互相推卸責任的現象,進而阻礙了農業技術推廣工作的開展。
第二,工作人員相互之間工作任務、職責分工模糊,一人多崗,弱化了農業技術推廣的實際執行力,不利于農業技術的推廣,同時其中部分農業技術推廣人員培訓少,專業素質相對較低,并不能夠充分滿足農技推廣的需求[1]。
第三,農業技術推廣缺乏多元化。從當前我國農業技術推廣形式來看,依然采用傳統的推廣形式,并沒有跟隨時代的發展進行創新優化,僅僅是完成上下級信息的傳達,并沒有進行嚴格的落實,而基層技術推廣部門采用的方式也是傳統的宣傳、試驗、小組輔導等形式,對于農戶的信息掌握并不全面,而且缺乏同農戶之間的溝通,在農戶接受信息之后沒有得到及時的反饋。
第四,農業技術推廣缺乏明確的研究方向。我國的農業科研機構同農業技術推廣機構之間并沒有進行有效的結合,分別是獨立的部門,二者之間缺乏有效的溝通交流[2]。同時,大部分科研人員較為重視科研成果、論文發表等內容,從而導致科研成果缺乏一定實際操作性,與農業實際情況并不統一,并不能夠起到積極推動農業發展的作用。
針對我國制定的農業技術推廣規定來看,并沒有隨著社會的發展,及時進行創新優化,當前已經不能夠充分滿足我國農業發展需求。而且,當前的法律規定缺乏明確的執行主體與工作職責,對于違反了相關規定的情況沒有明確如何進行處罰等,存在一定的不足之處。另外,對于農業技術推廣政策來講,大部分內容都是如何提供技術幫助,并沒有明確提出如何激發農戶動力,沒有提供產、供、銷一系列配套服務,在經費和物資都存在缺乏現象。
為了能夠對現有農技推廣結構進行合理的改善,就需結合當前的社會發展情況,根據農業實際狀況,制定和諧高效的農業技術推廣體系。首先,明確各個層級工作部門的職能責任,為農技推廣工作的開展提供明確方向,基層農業技術推廣部門則需嚴格落實各項政策規定,并且根據當地的農業實際狀況,進行適當的調整優化。對市級農技部門以及縣級農技部門之間的關系進行合理調整,對于縣級部門同鄉鎮層面的部門關系進行改善,根據實際發展狀況,給予基層適當的權利,使得農技推廣工作的開展更加靈活。
對于當前的法律法規進行完善優化,結合我國當前的社會發展情況,對于其中已經不符合現階段發展狀況的規定進行修改,對于各個部門的工作職責進行明確,完善相關法律責任,使得規定政策能夠充分符合社會發展需求,進而為政府推動農業技術推廣工作的開展提供有利支持。第二,結合基層當地農業實際狀況,頒布符合實際的規定政策,如:對于公益性質或者是扶貧性質的農技推廣工作來講,如何充分保障其應受到的權益等。第三,對于農業技術推廣的相關政策進行合理完善,尤其是涉及到扶貧內容的規定政策、資金、配套服務,需要充分融合精準扶貧工作責任制度,為農業技術推廣的開展提供有利條件。
以往農業技術推廣工作的開展,形式相對較為單一,而為了能夠充分滿足當前社會發展需求,就可以結合信息技術推廣方法,對農業技術推廣方式進行創新優化。通過網絡信息技術的應用,大數據信息的利用,便于農業技術推廣部門更好的獲取市場信息,進而更好的開展農業技術推廣工作[3]。與此同時,還可以結合當地情況,建立農業技術平臺,便于用戶登錄平臺了解相關信息。
當前,精準扶貧政策已經成為我國當前重要的發展戰略,是實現我國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關鍵途徑。由此,為了推動精準扶貧工作更好的開展,就需要提高對農業技術推廣的重視,加強農技推廣的創新優化,完善農技推廣相關政策規定,構建合理的農技推廣結構,最大程度上發揮出農技推廣的積極作用,推動我國社會經濟更加穩定持續的發展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