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國棟
(菏澤市東明縣劉樓鎮政府,山東 東明 274500)
林業科技推廣工作要求科研人員具備較高的專業技術水平、良好的個人綜合素質以及超前的思想覺悟,但是,一些林業部門內部的科研人員往往忽略了科技推廣的重要性,對國家以及行業頒布的林業科技推廣相關政策,只是停留在表面認知階段,政策執行力欠缺,工作態度懈怠,加之推廣經費有限,科研人員的工資待遇較低,都嚴重制約了科技推廣能力建設工作進程[1]。
林業科技推廣過程中,部分科研人員依然沿用過去的方法,不能與當下快速發展的信息技術有機融合,這就造成了信息傳遞遲緩、數據更新緩慢、推廣成果差強人意的局面。另外,對于基層的科技推廣人員來說,接觸先進的推廣技術與推廣經驗的機會較少,這主要是由于林業部門沒有一個專門專項的培訓體系,只能依賴于科研人員自身的主觀能動性,對新知識、新技術、新方法進行自主學習,但是,由于科研人員精力有限,視野有限,長此以往,造成了“內外雙修流于形式”的結果,導致科研人員無論從專業技術能力以及綜合管理能力,與發達國家之間的差距越拉越大。
結合當前林業科技推廣大環境與國家的相關扶持政策,各級林業部門應建立省、市、縣、鄉的四級科技推廣平臺,以維護科研人員的切身利益為出發點,健全內部培訓體系,將林業新品種的種植技術、培育技術、病蟲害防治技術、林木的養護技術、林產品的開發技術納入到培訓計劃當中,打造一支科技視野開闊、推廣經驗豐富、工作能力卓越、敢啃硬骨頭、勇于創新的林業科研隊伍。
林業科技推廣體系的建立依托于高科技人才資源、多渠道的信息資源以及先進的科技資源,在人才資源整合方面,應將專業的技術人員組織到一起,鼓勵技術人員以資金與技術入股的方式,推廣林業新技術與新品種,構建一個利益共同體。在信息資源整合方面,應充分利用互聯網技術以及計算機技術,構建一個科技信息交流系統,集結各方信息資源,實現信息共享,每一位科研人員通過經驗分享以及技術交流,將各方科技資源整合到一起。在科技資源整合方面,應在原有科技成果的基礎上,不斷對其進行創新,并篩選出實用新技術,使基層廣大林農受益。
各級林業部門應將科技推廣工作貫穿到林業工程規劃、設計、施工、管理以及驗收全過程,使科研人員以及各級管理人員樹立主人翁責任意識,提升科技推廣的自覺性,及時吸納新知識、新理念、新方法、新技術、新材料,運用當代高科技發展的視角認真審視林業科技推廣的重點項目,在基層建立科技推廣的示范場、示范區、示范點,使科技成果轉變實實在在的經濟效益與社會效益[2]。
林業部門的科研人員應積極深入林業重點工程建設第一線,與基層技術人員、管理人員以及廣大林木種植戶對接,并做好林業科技信息、種苗育苗技術、生產營銷策略、科技推廣系統操作規范等指導、咨詢、培訓、服務工作。同時,結合基層工作實際,制訂工程技術新標準、新制度,并對林業重點工程建設全過程進行有效監督管理。
目前,林業科技推廣工作已進入到實效性的發展階段,但是,受到基礎設施條件的影響,一些林業部門的科技推廣部門辦公條件簡陋,辦公設備缺失,辦公環境惡劣,主要是由于多數基層的林業部門處在偏遠地區,交通不便,信息閉塞,而相關科研人員已經習慣了傳統式的工作模式,與當下先進科技推廣新形勢不相適應。因此,各級地方政府應進一步加大資金投入力度,改善基層林業部門的工作條件,推進林業種植資源庫、科技推廣試驗示范基地、科技基礎數據庫以及科技推廣平臺的建設進度,配備與科技推廣工作相配套的培訓、辦公、生活、交通、儀器設備設施,以提升林業科技推廣可持續發展能力。
林業部門的各級領導應正確認識到林業科技推廣工作的重要性,注重科研人員推廣能力的提升,經常督促科研人員應始終秉持與時俱進的態度,以科技帶動效益杠桿,以科研項目帶動科技推廣戰略的具體實施過程,利用當地林業生產的天然優勢,建立高效、高產的林業示范基地,發揮當地林業生產示范基地的正向表率作用,以擴大林業科技推廣范圍。為了提高廣大林農以及林業經營戶的生產工作積極性,林業部門應建立產權明晰、均衡分配的科技推廣成果體系,使林業經營戶獲得更多的經濟收入,為林業科技推廣工作注入更多的朝氣與活力。
林業科技推廣能力建設是“科技興林”的一項重要舉措,在新時代、新形勢下,地方林業部門應將開拓進取的拼搏精神、高效高質的管理水平、高產實用的科學技術融入到林業生產全過程,以增加林業生產的科技含量,充分發揮我國林業資源優勢,實現林業生產健康可持續發展的美好愿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