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明安
(南縣畜牧水產事務中心,湖南 南縣 413200)
在農村畜禽養殖過程中,農民是養殖主體,他們并未接受過系統全面的畜禽養殖方面的知識教育,知識能力水平有限,飼養管理人員的管理、疫病防控意識不強,一旦發現動物出現疫病,他們只能讓獸醫來診斷治療,而基層獸醫的水平也有限,在進行疫病診斷過程中也是結合自身的經驗來判斷,從而出現各種防治誤區。下文就對畜禽疾防治誤區及防治對策進行了分析。
受到區域文化水平等各方面因素的影響限制,大多數農村獸醫及實驗管理者并未接受專業疫病防控等方面的知識,有些獸醫臨床實踐經驗不足,在進行疫病防治時,也只是依據自身的經驗來判斷,治療的結果不好;沒有足夠經驗的獸醫單純的認為,畜禽一旦發必然是有疫病,卻并未仔細去觀察動物機體反應,盲目的開退燒藥讓畜禽能夠降溫。有時候還混淆熱型,并未全面弄清疫病的實際情況,耽誤了疫病防治的最佳時間。盲目濫用藥物,尤其是抗生素是大多數獸醫在行醫時普遍產生的誤區,在動物存在消化問題,中毒等病情時,獸醫用抗生素來治療是起不到任何作用的,若是盲目使用,還會起反作用,引發更為嚴重的后果[1]。
一些基層的獸醫在專業素質水平等方面存在一些不足之處,給畜禽防治帶來了很大的影響。當地獸醫在診治畜禽疫病時,缺乏科學有效的診治方案,對疫病防控而言,系統、科學的診治方案對畜禽防治有很大的幫助,能夠對已患病,但病情不是特別嚴重的畜禽加以控制。在疫病防治的具體過程中,獸醫并沒有對患病畜禽加以科學治療,且在實際用藥時,對抗生素的依賴性非常強,在治療效果不好時,還會進一步將抗生素的用量加大,使畜禽體內的殘留藥物大量積累,當人食用了這類畜禽食品后,會出現疾病[2]。
給畜禽用藥的途徑非常多,藥物不同,食用途徑也存在一定的差異,用藥途徑的合理性會對治療效果造成影響。用藥途徑不正確,會造成動物疫病用藥量不足,如,藥物在水中溶解度不高,動物在喝含有藥物的水時,效果不明顯,甚至還會出現藥物中毒等嚴重事故。癥狀不同,用藥途徑也存在差異,一般情況下,對于畜禽消化道方面的疾病用藥途徑為口服,肌體出現炎癥時,通常采用的是肌肉注射,家禽類用藥往往都是飲水、拌料的方式。另外,藥物的藥效,消化情況、氣味等等都會對用藥途徑造成影響,不能在消化道吸收的藥物千萬不可以口服等等[3]。而從目前的情況看,有些獸醫在對畜禽注射疫苗的過程中,并未對畜禽疫病的實際情況進行全面考慮,用藥途徑也是千篇一律,沒有依據疾病發生的部位采取不同的用藥途徑。同時,受到專業水平、設備等方面的限制,操作不規范等問題是有發生,影響了疫病診斷、防治的效果。
當畜禽出現疫病時,作為疫病防治主體的獸醫必須要具有過硬的專業知識和技能水平,才能避免在疫病防治過程中存在各種誤區。對于農村地區的獸醫來說,他們的文化知識水平普遍不是很高,專業知識也不是很豐富,并未接受過系統專業培訓就上崗工作,使疾病治療工作達不到實際效果。在這種情況下,當地政府部門要給獸醫們提供更多外出學習的機會,對他們進行系統化的培訓,同時,還可以聘請一些專業能力突出,有資歷的獸醫到現場進行指導,加強獸醫間知識、技能等方面的交流、溝通,提升基層獸醫專業知識水平,從而能夠更好地進行疫病防治。
在上文中提到了,獸醫在進行畜禽診治時,并未制定科學完善的治療方案,且在用藥時對抗生素非常的依賴,使得很多畜禽體內產生了很多的耐藥菌,每次患病,就要加大抗生素用量,畜禽體內的藥物殘留增多,人們食用會對人體產生危害。基于此,各基層獸醫應該不斷地更新自身的工作思想觀念,對自身工作有一個系統全面的了解,增強對自身工作的認同感、歸屬感,在實際治療時,要保持嚴肅認真的態度,對畜禽做系統全面的檢查、診斷治療,結合用藥的實際標準科學用藥,少用抗生素。若是要用抗生素,要提前對畜禽做藥敏測驗,保證抗生素使用的科學性。
近些年來,由于相關部門對畜禽疫病防控的認識不足,管理不嚴,出現了一些比較嚴重的疫病,如,今年出現的“非洲瘟疫”使得各地區畜禽大量死亡,給養殖戶帶來了一定程度的經濟損失。對于這些疫病、疫情,當地政府部門要結合基層養殖區的實際規模來構建系統全面的疫病防控機制,將政府、區域及養殖戶各方疫情融合起來,形成系統完善的防控機制,制定應急預案,以便在出現疫情時,可以有應對之策。
畜禽的健康關系著人們的健康安全問題,疾病防控是社會所要承擔的共同責任,不僅需要養殖人員自覺主動地學習相關的養殖知識、掌握疫病防控的技術,而且,還需要獸醫不斷地提升自己的專業能力水平,科學地進行畜禽疫病防治。當地政府部門也應該發揮自身的引導職能,提供知識、資金等方面的支持,為養殖戶及獸醫提供更多專業系統培訓的機會,提高畜禽疫病臨床診斷、治療的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