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正武
(安徽省宣州區水陽鎮人民政府,安徽 宣州 242000)
油菜作為一種經濟作物,既有食用價值,也有經濟價值。但由于環境的惡化,導致土地質量不斷下降,油菜的種植形勢也變得嚴峻起來。因此需要提高對技術的研究力度,通過提升種植技術,做好油菜種植的病蟲害防治技術,從而不斷改善油菜的產量和質量。
油菜種植本身對土地的質量有一定的要求,因此為了提升油菜的產量,需要及時對土地進行處理,改善土壤的松軟度,更加適合油菜的生長。還應該以及對土地周圍區域的碎石和板結進行處理,松軟的環境有利于油菜更好地獲取養分,促進油菜的生長。
對于不同的種植區域,需要結合實際情況對油菜的品種進行選擇,同時還應該對產量和質量進行綜合考慮。油菜的主要經濟價值體現在榨油上,因此需要控制好出油率,對于品種選擇過程中還應該重視抗病蟲害能力。
在油菜品種確定之后,開始進行選種處理,選擇種子的原則就是保證種子的飽滿、完整,同時還應該及時用高錳酸鉀溶液對種子進行浸泡處理,在處理之后需要進行風干處理。浸泡過程中需要對高錳酸鉀的濃度進行控制,通常會選擇百分之五的高錳酸鉀溶液。在播種完成之后,需要及時使用細砂對種子進行覆蓋處理。如,安徽地區油菜多為移栽,栽種時間一般4月中旬播種,5月下旬移植。對于墑情相對較好的情況,可以適當進行淺播,對于土壤輸送、相對干燥的土地,在播種時可以適當增加深度。油菜的出苗時間應該進行科學控制,從而保證油菜的總體長勢,在播種時,為保證總體的生長趨勢一致,需要保證播種的行距一致、播種均勻、深淺一致。
油菜的定苗處理指的是在油菜生產到一定階段后,需要對油菜生長過程中相對較弱的苗以及病苗進行去除,從而保證總體的長勢情況。還應該在定苗的過程中做好植株的固定工作,避免出現大面積的倒伏。在定苗處理過程中應該結合油菜的種植情況、品種情況以及土地的種植情況合理控制種植密度,從而保證總體的質量和產量。通常種植70~100株/m2油菜的密度相對合理。
灌溉和施肥也是保證油菜的質量和產量的重要措施。通過及時補充肥料可以改善土壤中的養分含量,從而滿足油菜不同生長階段的需求,對于提升油菜的食用價值以及產油率具有重要意義。土壤中水分的多少會對幼苗的長勢造成直接影響。因此為表面出現洪澇情況,需要保證土壤的干燥性,并合理對灌溉的水量進行控制。對于油菜的灌溉應該結合不同地域的土壤情況及時進行處理,從而保證油菜在生長過程中對油菜的需求。對于油菜的施肥,底肥是非常重要的環節。還應該結合油菜的品種和種植密度對于養分的供應情況進行調整。
油菜成熟后應該及時收割處理,由于收割時間的不同也會導致產油量的變化。過早過晚收割都會影響油菜籽的成熟程度。因此需要嚴格控制油菜籽的成熟程度,通過相關的研究發現,油菜的成熟度在70%左右時,產油量最高,因此需要及時進行收割。
油菜的病害危害嚴重,不僅會影響油菜的產量,還會降低油菜的質量。為做好病害防治工作,需要做好品種的選擇工作,從而保證種子的不同的特定環境下,不會受到病害的影響。在播種之前,使用淡鹽水對種子進行浸泡處理,也能對種子表面的細菌和病毒進行處理,從而提升種子的抵抗能力。在油菜的生長過程中一旦發現出現黃葉應該及時進行去除,還應該做好藥物防治工作,以免病害發生蔓延。在降水較多的情況下,應該及時對種植其余的濕度進行控制,并做好殺菌工作。油菜菌核病是典型的氣候型病害,該病發病程度主要取決于油菜盛花期的雨日及降雨量,防治時處理好根系部位,為有效保證或加速油菜植株根系的生長發育,同時高效預防倒伏現象的發生,種植者需要在油菜處于盛花期時中耕培土2~3次。這樣既可以促進油菜發展,還能起到防治作用。
油菜的蟲害主要體現在蚜蟲和菜青蟲等方面。對于病害的防治,通常會選擇農業防治的方式,首先需要選擇較好的品種,保證油菜的總體的抗病害能力。在種植時,通常會選擇深耕的方式,從而及時對深層次的土壤中的細菌進行殺滅處理,從而有效控制蟲害的發生。另一方面,還會選擇采用物理防治的方式,這種方式主要是通過建立防蟲網或者黃斑誘殺的方式。在育苗過程中可以使用反光薄膜,從而更好地防治蚜蟲,防止蚜蟲傳播病毒。在蟲害防治過程中,還會使用到生物防治的方法,具體是在油菜的生長過程中引入蚜蟲和菜青蟲的天敵,必要時還可以使用化學防治的方式,提高害蟲殺滅的速度。
綜上所述,油菜作為常見的一種蔬菜,營養價值豐富,用途廣泛,具有較好的種植前景,因此在種植過程中需要不斷提升種植技術,并充分利用現代技術進行管理,不斷提升油菜的產量和質量,從而提升種植戶的種植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