買力克木·托乎遜
(伊吾縣鹽池鎮人民政府,新疆 伊吾 839303)
在水果市場競爭日漸激烈的背景下,綠色無公害果品成為了市場消費主流。在蘋果規模化生產中,還應把握市場發展趨勢,推行無公害優質蘋果栽培技術,保證果品順利銷售,繼而為果農帶來可觀經濟效益。
在果園建設時,應做到科學選址,在擁有良好生態條件地區進行果樹栽種,保證果園遠離公路、礦區等污染源,土壤、水質等條件符合無公害食品生產要求。園區應背風向陽,擁有良好光照條件,最好為土質疏松沙壤土,如為坡地應保證坡度不超過25°。遵循適地適栽和集中連片原則,可以完成果品基地建設。
在品種選擇上,應保證品種純正,選取一級、無病毒壯苗。保證苗木主干粗壯,定干部位芽眼飽滿充實,嫁接口愈合良好,高至少達到1.2m,根莖粗至少1cm,擁有發達根系,包含4~5條較粗主側根,長在20cm以上,生有多須根。春秋均可定植,秋栽最佳。在果樹栽植前,需要對土地進行平整,挖穴深度達80~100cm,實施矮密栽植,保持2~2.5m×3~4m株行距。栽種時保證根系向四面舒展,邊填土邊提苗和踏實,深度以澆水沉實后地面與苗木原出土面相齊為準。栽種授粉樹應與主栽樹保持花期、品種一致,栽植比例為1:4~5,用水浸根后分級栽植。
果樹在生長階段需要經過適當修剪,保證養分調配合理,樹勢健壯,確保果品優質,產量穩定。推廣密植栽培,樹形應保證通風透光,如紡錘形。栽植密度越大,結構越簡化,只保留少量骨干枝。為規范樹形,需要大角度整枝,將強旺枝拉平,促短枝和中枝生長,使強旺枝及早轉化為結果枝。為避免給樹體帶來過大刺激,應順應自然保持樹體生理平衡。冬季剪枝,應做到輕緩,主要達到疏枝目的,減少短截,使長枝條數量得到減少,達到節約營養和促結果目的。對單軸延伸結果枝群進行培養,保證樹體均衡,能夠使幼樹盡早形成樹冠,做到早結果。
果樹種植期間,應加強水肥管理。施肥時應做到平衡,通常按照1kg蘋果施1.5~2kg優質農家肥進行計算。在盛果期,完成早、中熟果采收后,需要施加3000~5000kg/667m2有機復合肥。施肥以溝施為主,可以在樹冠外圍挖環狀溝,深60~80cm。在果樹萌芽前后,追施氮肥和磷肥。開花后,施磷肥和鉀肥。追肥時在樹冠下開15~20cm深溝,按照100kg果實氮肥1kg、氧化磷0.5kg和氧化鉀1kg比例施加,之后及時灌水[1]。全年噴施4~5次葉面肥,開花前噴1次保花劑和0.3%尿素,花期再噴1次保花劑,生理落果前噴1次0.3%尿素。在果實膨大期,噴施0.3%磷酸二氫鉀和鈣寶。生長后期,噴1~2次0.3%磷酸二氫鉀。結合果實生長情況,適當噴施微量元素。果園中草需要限制在一定范圍內,定期清理,保證土壤肥力。灌水應做到及時,結合土壤墑情和天氣確定灌水量。在枝葉迅速生長階段和果實膨大期,應保證澆水充足。7~9月應注意排水,避免果實提早萎蔫。
在果樹落花后45d,可以開始套袋。套前一天,利用0.2%多菌靈對袋口寬1cm位置進行浸潤,袋口朝下放置半天,為袋口扎緊提供便利。10~15d內,需要完成套袋,時間以上午9~11點和下午14~16點為宜。套袋與噴藥應在同一天,藥液干后可以套袋,選擇果形端正、果肩平寬、果梗粗細適宜的果樹,對容易下垂的健壯中、長果枝上的中心果進行套袋。套袋遵循先上后下、先內后外的原則,應小心去掉幼果上附著的雜物,并防止紙袋緊貼果皮。套果時一手夾住果柄,一手套袋,達到開口基部,盡量使果實位于袋子中間。在袋子7/10位置,將金屬絲折成V形。在采摘前30d,應去除果實周圍黃葉、貼果葉等,將5~10cm遮光葉片剪除。5~6d后,選擇在晴天或多云天將外袋摘除。相隔三個晴天后,應將內袋摘除,將樹冠周圍多余徒長枝、密生新枝和梢頭枝去除,將中、長枝下部葉片摘除。5~6d后,確認果實陽面上色情況。上好色后,沿著同一方向將果實陰面轉至陽面,利用透明膠帶在附近樹枝上固定,做到每隔6d轉1/4,保證著色全面。
結合果樹生長期、果實成熟度等情況,同時考慮市場用途和貯存特性,可以對采收期進行確認,做到適時采摘。通常情況下,遭遇干旱年份,需要在去袋7-9d后采收。在多雨年份,可以在9~12d后采收。在蘋果成熟度不齊或容易落果的情況下,可以分2~3批采收,先將著色好和樹冠外圍成熟度適宜的果實采摘下來,然后對內側果實進行采收。采收時應保證露水已干,然后在貼近果枝部位用剪刀將果柄一同剪下。
綜上所述,想要實現無公害優質蘋果栽培,需要掌握栽培關鍵技術。從建園開始,一直到果實采摘,都要實現栽培技術的科學運用,才能使果品質量得到保證,達成市場流通要求,最終創造更大經濟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