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有蘭
(甘肅省合作市農業技術推廣站,甘肅 合作 747000)
青稞是大麥的一種特殊種類,因為籽粒裸露也被稱為裸大麥。具有較強的耐寒性,一般在海拔1900~4200m的河谷地區種植。而在海拔4200~4500m的高寒地區,青稞是唯一的作物。隨著西部大開發以及以居民飲食習慣的不斷改變,青稞在我國農業經濟發展過程中的重要性越來越突出。
青稞在種植優勢主要表現在以下方面:第一,青稞的耐寒性比較強,適應性相對也比較強,可以在海拔比較高的地區種植,是高寒地區重要的糧食作物。青稞苗零下九度的低溫條件下也不會受凍,并且青稞的生長期比較短,僅需要110到135天就能夠收獲,是藏族人民重要的主食,是制作青稞酒的重要原料。第二,青稞的利用方式比較多,是釀造工業的重要原料,在高原地區可以利用青稞釀青稞酒、啤酒、酒精,還可以制作麥芽糖,能夠進一步促進青稞種植區域的經濟發展情況。第三,青稞的營養成分比較豐富,能夠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人們的膳食結構,同時可以將青稞秸稈作為養殖業的重要原料,提高牛羊養殖水平。研究發現,青稞的營養價值比水稻、玉米以及一般的小麥粉更高,蛋白質含量比較高,并且富含豐富的高賴氨酸,能夠制作成珍珠米、麥片、麥芽啤酒等食品和飲品。并且青稞比較柔軟,營養豐富,適口性比較好,是高原地區牛羊養殖過程中,重要的冬季飼料[1]。
為了提高高寒地區青稞種植產量和質量,需要推廣高產青稞種植技術:
首先,在青稞種植之前,需要對地塊進行平整,因為,在青稞種植過程中會受到土、天氣等因素的影響,要根據不同的地塊開展合理的整地工作。在旱地整地時,需要在整修前期進行澆水保墑。而在冬季青稞前茬作物收獲之后,要及時翻耕,深耕距離為20~25cm左右。
其次,在整地過程中要根據合理施肥的原則,按照重視基肥、用好種肥等原則進行施肥管理。還要將有機肥以及無機肥進行有效結合,這樣能夠保證土壤的供肥能力,保證青稞的健康生長。
第三,在種植前,要選擇優質高產的種子,種子的品質、產量都要比較高,同時要根據土壤的具體情況選擇合適的品種。最好根據當地的病蟲害發生情況,保證青稞種子的抗病能力。
第四,在播種的過程中,可以根據品種、類型、不同地區以及種植方式確定播種量。一般情況下,分蘗能力比較強的、成穗率比較高的品種要少;分蘗能力比較弱,成穗率相對較低的品種要多。青稞的用種量要控制在15~17.5kg/667m2。同時要對行距進行有效控制,一般為20~22cm左右。在播種前最好使用15%的粉銹靈進行拌種,這樣能夠有效防止黑銹病,并預防青稞出現各種銹病,確保青稞的產量以及質量[2]。
第五,要開展有效的田間管理工作,在青稞出苗之后要及時查苗補苗,防止青稞苗過稀或者過密。這樣才能夠為壯苗奠定良好的基礎。同時要采用人工以及化學方式開展除草工作,這樣才能夠確保青稞在生長發育過程中獲取充足的營養。采用化學手段開展除草工作的過程中,要注意化學藥劑的合理使用,禁止使用高毒的化學藥劑,防止農藥殘留,避免對農田造成污染。與此同時,還要重視病蟲害防治工作,在青稞拔節期之前,適量施用農藥開展病蟲害防治工作,防止病蟲害對青稞產量和品質產生不利影響。在青稞生長過程中,還要注意合理灌溉,要對灌溉與追肥工作進行有效控制。同時,要根據青稞的生長情況合理施肥。在追肥的過程中,主要以氮肥為主。
第六,青稞成熟之后要及時收獲,在收獲過程中并不會對青稞的產量產生影響,但是如果收藏手段不合理,會對青稞的貯藏品質產生一定影響。最好在青稞黃熟期進行收獲,這樣能夠方便后期的收藏和保存。收獲后要及時晾曬青稞,防止混雜,同時要對青稞進行篩選去雜,保證青稞的含水量降到10%~12%左右才能夠進行保存。這樣能夠確保對種子進行安全貯藏。
青稞酒是青稞的主要利用方式之一,與米酒相似,具有較高的經濟效益。很多食品加工過程也是以青稞為原料制成的,例如青稞掛面、青稞米、青稞麥芽糖、青稞啤酒等。對青稞進行深加工,不僅能夠提高農民的經濟收入,并且有利于推動當地農業經濟的發展,改善人們的生活質量。另外,青稞秸稈還可以作為飼養牛羊的青飼料進行利用,青稞秸稈的主要特點是疏松柔軟,很容易熟化,比較適合牛羊食用,含有豐富的營養成分。但是在對青稞秸稈進行應用的過程中,因為技術的限制會影響秸稈的利用效率。因此,需要提高青稞秸稈利用的相關技術,才能提高秸稈的利用效率,提升青稞的經濟效益,防止青稞老化。通過對青稞各方面進行綜合利用,不僅能夠提高青稞的利用效益,并且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當地人民的經濟收入,促進當地農業經濟的可持續經濟發展[3]。
在高寒地區種植青稞,為了提高青稞的產量,要綜合考慮影響青稞種植的各種因素。通常情況下,青稞對種植技術的要求較高,在推廣高產青稞種植技術的過程中,需要轉變傳統的種植觀念,不斷豐富種植技術。要綜合考慮高寒地區的具體情況,提高青稞的成功率以及產量,推動相關經濟的進一步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