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生平,何 瑞,王睿宏,李 孜
(涇源縣瑞生源農牧科技發展有限公司,寧夏 涇源 756400)
國內土壤用肥的發展歷程來看,經歷了農家肥、單質化肥、氮磷鉀復合肥等等幾個時期。尤其在20世紀的中后期,化學肥料的使用給農業增產起到很大的推動作用。但是,化學肥料的過量使用,缺少對有機質、有益微生物的補充,給農業生產造成諸多問題,體現在:
為實現高產,農民大量用化學肥料,導致越來越多的硫酸根離子、氯離子、磷酸根殘留在土壤當中,與土壤中的鈉離子結合形成鹽,導致土壤鹽堿化,土壤失去活性。
化學肥料使用量增加,有機質的含量逐年降低,有益微生物逐年缺失,會造成土壤板結程度加重,造成砂性地越砂化,近年來砂性地出現早衰黃葉和黏性地出現貪青晚熟現象就反映了這一問題。
多量氮、磷、鉀等無機養分的補給,會降低農作物對有機物、微量元素營養吸收的營養均衡,造成農作物原有風味的流失,俗話說“瓜果不甜,菜米不香”。
土壤中單一使用化肥,破壞了土壤中的微生物群體平衡,有益菌和有害菌比例失調,有害菌增多,侵害植物,使得病原菌、病蟲害孳生繁衍不可收拾,土壤線蟲危害嚴重。80年代以前一棵大豆、花生根上有上百個根瘤,而現則不足幾十個,這就是大量使用化肥打破土壤中微生物群體平衡、有益菌和有害菌比例失調的一個很明顯的例子[1]。
在農業廢棄物資源的二次開發中,利用有益微生物、固體有機質等發酵能形成富含多種腐植酸、礦物質、有機營養的多種植物營養、生防微生物、活性次級代謝物,用于農田具有改善農田環境、有利作物生長發育、增強農田肥效等特點。
從當前碳基生物菌肥技術的研發來看,已經引起業內學者、基層農戶等的廣泛關注,是未來綠色農產品、有機農產品生產的理想用肥技術。從該項技術的應用特點來看,具有這些特點:
經碳基生物菌肥技術形成的微生物肥,一般經過徹底的腐熟,這樣用于農田后不會形成二次發酵,避免土壤中二次發酵而根系爭奪氧氣而形成燒苗的情況,施用起來更加的安全。
經充分腐熟形成的生物菌肥,氣味分辨芳香、質感疏散,與傳統的“臟”、“粘”、“臭”等用肥舊狀大相徑庭,有利于改善農田作業環境。而且,制備成粒肥后,便于機械化推廣應用。
農田廢棄物在微生物發酵處理過程中,會形成大量的特效代謝物質,比如:氨基酸、多肽、酶等等,這些物質有利于刺激作物快速發育。此外,形成的微生物抗生素,對增強作物抗病體質,抑制土傳病的流行,降低各種病害的感染效果不錯。
碳基生物菌肥生產周期短,僅僅有1-2周的時間,為此在施加過程中盡可能的保留也有機物料的養分,加上發酵形成微生物的作用,會使著一些難以吸收利用的物質盡快轉化為速效養分而被得到利用。
由于生物菌有較強的生命力,為碳基生物菌肥肥效持續時間更長。有研究證實,一般肥效長可達150~180d。為此,用肥周期一季用一次,基本可滿足作物生長養分需求。
考慮到該菌肥是一種活性菌群,為此,用肥期間要盡量做到深施,一般用肥深度7~10cm。同時,由于該菌種不會傷害種子、根系,為此用肥期間要盡最大限度地靠近根系,以最大限度的發揮菌肥的肥效。在作種肥期間,施于種子正下方2~3cm處;作追肥時盡量靠近根系為好;葉面噴施時,應在下午3時后進行,并噴施于葉的背面,防止紫外線殺死菌種[2]。
大量推廣試驗中,單一用碳基生物菌肥往往比不上配合用其它肥料的效果更好些。由于生物菌肥是一種一種高含菌量的生物制劑,施于土壤后需要15~20d才能發揮肥效,多數生物菌需在氮元素的作用下才能復蘇,所以在施生物菌肥時要適量地配合少量的氮肥,一般每1hm2施復合生物菌肥225~300kg,且根據不同情況,配合施用45~75kg尿素、75kg磷酸二銨。如與有機肥料配合施用(一般每1hm2配合施用優質有機肥30000kg),可以加快改善土壤的理化性狀,提高土壤有機質的含量,提高生物菌的活性。
為更好發揮碳基生物菌肥的肥效,創造土壤適宜的溫濕度條件很有必要。經推廣研究證實:土壤持水量30%以上,土壤溫度10%~40%,pH值在5.5~8.5之間,這樣的條件下施用效果最佳。當低于這些臨界值時,應注意及時灌水,做好中耕松土,注意調整好土壤墑情,做好曬土增溫,為最大限度發揮肥效創造條件。
農作物生長期間合理使用營養土,對促進植株生長發育效果更好些。而碳基生物菌肥同樣為不錯的營養土配置原材料,配方:用沒有被農藥、化肥等污染的田園土,每次60kg;加充分腐熟的人畜糞,每次30kg;加碳基生物菌肥,每次10kg,充分攪拌均勻。這樣調配的營養土,適用于多種農作物、蔬菜、瓜果、樹木等的育苗、養苗工作,有著不錯的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