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亞芳
(甘肅省小隴山林業實驗局林業有害生物防治檢疫站,甘肅 天水 741000)
雖然我國現階段經濟發展速度有了明顯提升,但是在林業發展上依然存在著一定的不足。尤其是對于苗木栽培來講,依然處于園原始化狀態,影響到了苗木質量。且一些苗木在生產中將重點放在了眼前效益上,出現了種植規范性不足等問題。因此在發展中就要從做好林業苗圃移植苗與大苗研究工作,完善培育技術,實現生產與發展目標。
通過使用科學移植技術,不僅可以促進苗木的正常生長,同時也可以保證種植質量。因此在移植過程匯總就要做好移植技術研究工作,確保苗木干形與冠形的合理性,提高管理效益。首先,通過移植與截斷主根方法,確保側根的快速生長,在控制苗木高度的基礎上確保根莖比值合理性。其次,在移植過程中通過使用人工與機械兩種方法,從而滿足移植要求。如在大型苗木移植中則可以從穴植法出發,按照預設方案進行栽植,確保栽植處理合理性。但是也應當要明確的是,在栽植過程中,要結合具體情況控制栽植深度,提升根系舒展程度,提高栽植科學性[1]。
想要提高移植處理效果,就要做好分級處理,保證苗木等級一致性。通過使用分區栽植法不僅可以提高管理效果同時也要避免出現分化問題。所以在這一過程中就要從準備工作出發,確保后續工作的順利開展。第一,土地與勞動力。在移植工作前要及時進行苗圃劃分,完善各個環節,保證人力、物力與財力方面的合理性。第二,準備苗木。在移植谷草中就要及時做好起苗處理工作,按照具體等級進行劃分,通過修剪與栽植等方法來控制苗木。在面對不能及時栽植苗木時則要借助假植處理方法保證苗木生長力。在移植過程中則要提高根系濕潤程度,避免暴露在陽光下。第三,進行分級處理。在移植處理中就要先結合苗木分級程度進行處理,對不同規格苗木采取不同處理手段,為苗木營造良好生長環境。進行苗木分級能夠實現對出圃的有效處理,確保銷售的及時性與便捷性。為了避免在分級中發生苗木根系干燥問題,就要借助分級處理方式在棚內進行,及時對苗木進行栽植[2]。
在移植處理階段中就要從掌握苗齡具體情況出發,如果苗齡較小那么很容易造成工作增加現象,同時也會影響到移植效果。如果苗齡過大,由于根系較為粗長,造成緩苗期增加,影響移植效果。因此針對這一現象在生產者紅就要從樹種具體情況入手,確保選擇工作的合理性。如在面對速生類型的樹種時則要在高度達到6~10cm左右時進行移植,而對于闊葉樹以及一部分針葉樹來講,由于其生長速度相對較快,所以在滿一年后移植,在面對一些生長速度較慢的樹種來講,則需要在2~3年左右移植。
不論是哪一種苗木都存在著休眠期,所以在移植中就可以從苗木的休眠期出發,結合當地具體情況與環境變化,根據樹種表現進行確定。如在面對常綠型樹種時栽植時間則可以控制在雨季,但是也要控制在雨季前。春季作為最佳移植季節,就可以結合移植次序來進行工作。在東北地區受到天氣變化等因素的影響,則可以將移植時間控制在早春解凍前與苗木萌動前進行移植。而在面對針葉樹時則移植時間則要在闊葉樹以前進行。在面對常綠樹時則要從直徑生長期高峰結束后進行,主要是因為這一階段苗木根系生長并未停止,所以移植后能夠快速進行傷口愈合。
密度作為影響之主生長的重要因素之一,就要從樹種生長速度出發,在生產中結合當地氣候環境與土壤狀況等進行選擇。只有掌握樹種發育特點,才能確保苗齡與年限的合理性,從而控制好移植密度。
在進行大苗培育過程中,就要從樹種要求出發,做好全面分析工作。當常綠針葉樹主干為2.5~4m時,則要控制好枝條,且在完成移植后要及時進行修剪,控制好樹形。第一,進行養干與疏枝。通過修剪徒長枝,從而保證苗冠的合理性。第二,對側枝進行修剪,保證其伸展方向的合理性。芽能夠展現出枝條在后續生長中的方向變化,所以在修剪中就要從全面分析入手,確保控制的合理性,保證留芽方向準確。第三,控制冠高比。當苗木滿足高度要求后則要及時停止修剪,而轉入到苗冠中進行處理,確保營養面積的進一步延伸。只有選擇科學有效的大苗培育技術,才能更好的進行苗木處理,才能滿足林業生產需求,提升苗木成活率[3]。
綜上所述,在現階段林業發展中就要堅持從幼苗移植與大苗培育入手,結合林業工作重點,在生產中工作人員也要掌握先進技術與思想,以積極工作態度做好各個環節處理工作,確保苗木在移植后能夠正常生長,提升我國林業建設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