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新華
(河南省項城市動物衛生監督所,河南 項城 466200)
近年來,我國牲畜養殖行業的快速發展為我國經濟發展提供了良好的支撐作用。但從各大養殖場的養殖管理現狀來看,各類疾病的頻繁發生為養殖場帶來了一定的經濟損失。這一狀況對牛病治療管理提出了較高的要求。穿刺術作為一項獸醫常用技術,其可在牛病診斷、治療中發揮良好的作用。因此,分析穿刺術在牛病治療中的應用具有一定的現實意義。
穿刺術的原理為:經套管針、穿刺針置入病畜體內,獲取氣體、內容物等樣本,通過對樣本形態、性狀等的分析,判斷其健康狀態,并為其后續治療提供合理的參考依據。這種常用診療常用技術的作用為:幫助獸醫判斷病畜的疾病類型、嚴重程度,并為治療方案的制定、治療措施的實施提供一定的輔助作用。
這里主要從以下幾方面入手,對穿刺術在牛病治療中的應用進行分析和研究:
在牛病管理中,腹腔穿刺兼具診斷、治療兩方面作用。目前,這種穿刺技術可為牛腹腔內出血、胃腸破裂等疾病的診斷提供支持。而在治療方法,這一技術也可作為牛腹腔積液治療的輔助技術。
腹腔穿刺技術在牛病治療中的應用流程為:于病牛腹腔選擇適宜穿刺點(多選取病牛劍狀軟骨10~14cm處),單手輕輕移動待穿刺部位皮膚,另一手沿垂直于病牛腹腔方向,將穿刺針置入3~5cm,穿刺成功的標志為:刺入穿刺針或套管針后,可產生落空感。待穿刺成功后,根據診療工作要求開展下一步操作:如需確診,則直接經套管針自病牛腹腔內抽取適量液體或放出氣體,根據其液體性狀的評估,判斷其疾病類型。在這一環節,如穿刺液不符合正常穿刺液(透明狀、黃色)要求,提示其伴有相關疾病。如穿刺液呈紅色,提示病牛伴有腹腔出血風險;如紅色穿刺液中可見纖維蛋白凝塊,提示病牛伴有腸變位風險。此外,如經這一穿刺技術診斷后,發現草渣殘留,提示病牛伴有消化道破裂或消化道穿孔等疾病。除了顏色、成分的判斷外,穿刺液的味道也可為診斷工作提供支持。例如,當發現穿刺液有尿味時,提示病牛伴有膀胱破裂風險。
如需治療,則于連接注射器后,向病牛腹腔內輸注適宜藥物,以實現治療目的。上述操作結束后,拔出針頭,復位穿刺部位皮膚,外用碘酊等藥物進行消毒[1]。
瘤胃穿刺術在牛病診斷中的應用流程為:根據病牛的表現,選擇適宜的穿刺部位(根據髖關節與最后肋骨連接線的中點進行定位)。消毒穿刺部位皮膚后,單手輕移穿刺部位皮膚,以套管針沿病牛右前肢方向緩慢刺入,穿刺成功后,可將針芯取出,采集適量病牛瘤胃內容物樣本,用于后續檢測,以確定其疾病類型及嚴重程度等。
除了診斷外,這種穿刺術也可被應用于瘤胃內注藥治療、瘤胃急性臌氣治療等。其中,瘤胃內注藥治療的前期操作與診斷流程完全一致,待穿刺成功后,可直接經穿刺針向病牛瘤胃內注入適量藥物,借助藥物的抗炎、抗菌等作用,實現治愈目的。而瘤胃穿刺術在瘤胃急性臌氣治療中的應用方法則為:于穿刺成功后,拔出針芯,慢慢排出病牛瘤胃內的氣體,以避免過快放氣帶來的昏迷風險。
瓣胃穿刺也可為牛病診斷、治療提供良好的支持。在實踐治療過程中,可根據穿刺期間的表現作出合理的判斷。為了保障穿刺術的安全性,需于牛站立保定狀態下,于其右側8~10肋間置入套管針(長度以16~20cm為宜),經垂直方向刺入皮下后,將穿刺方向轉為后前下方向,持續刺入10cm左右,即可到達瓣胃。判斷成功穿刺的方法為:經穿刺針向病牛瓣胃中注入30ml生理鹽水,回抽檢查液體狀態,如其中可見草屑,提示瓣胃穿刺成功。如未見草屑,提示穿刺失敗。在運用瓣胃穿刺術時,如進針過程伴有沙沙音,且阻力水平較大,胃內容物質地堅硬,提示病牛伴有瓣胃疾病。
病牛診療工作中,胸腔穿刺流程為:于站立保定狀態下,經牛胸外靜脈上方3cm、右側第六肋間等部位,單手將穿刺處皮膚適當向前方移動稍許,另一手持連接適宜長度膠管的穿刺針,沿垂直牛胸腔皮膚方向置入穿刺針。進針3~5厘米時,可開展后續診斷、治療工作。其中,診斷工作方法為:于進針3~5厘米后,抽取適量胸腔積液,通過積液性質的檢查,確定其疾病類型;而在治療環節中,則可結合診斷結果,直接經穿刺針的膠管向病牛胸腔內注入適量藥液,以抑制其病情進展。為了降低病牛穿刺部位的感染風險,需于實施胸腔穿刺術后,常規消毒穿刺部位皮膚。
綜上所述,于牛病治療中引入穿刺術具有一定的現實意義。為了充分發揮穿刺術的診斷、治療輔助作用,獸醫需要在做好保定工作的基礎上,借助適宜的穿刺方法,合理確診,并以診斷結果為依據,制定適宜的治療方案。此外,還應不斷結合牛病治療經驗,總結穿刺術應用技巧,提高一次穿刺成功率,保障所選擇穿刺方法與病牛疾病類型的充分契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