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英國《金融時報》報道,英國國家網絡安全中心認定,有辦法限制在未來5G高速網絡中使用華為設備的風險,兩位知情人士將這一尚未公開的結論告訴了《金融時報》。該報評論說,這一結論沉重打擊了美國說服盟國把華為擋在電信高速系統門外的努力。
英國是“五眼聯盟”國家,英國政府的這個結論的確有可能被其他歐洲國家當成繼續使用華為設備的理由。那些國家的政府可以說:連英國都認為沒問題了,我們可以把安全措施做得更好。
迄今為止,沒有任何國家、任何機構發現過華為在設備上做手腳、非法搜集設備使用者信息的證據,所有華為“為中國政府搜集情報”的指控都是基于想象。英國政府的結論為打消人們的這種擔心提供了第三方的可信依據。
其實對“華為搞情報”的擔心本來就沒那么重,因為它雖然在技術上存在可能性,把它當一個安全故事也能編得圓,但它在市場和政治邏輯上都講不通。華為這樣的高科技巨頭如果這么干,無異于自殺。中國政府如果強迫華為這么干,等于是扼殺國家的新興產業,而華為所帶動的產業繁榮對中國國家利益的貢獻是一點情報根本無法同日而語的。
近段時間西方有一些人跟著炒作“華為威脅”,背離了基本的實事求是精神,他們搞的是意識形態優先,為營造排擠中國的“政治正確”推波助瀾。在歐洲也有不少這樣的人,他們知道自己在說假話,或者在為某種價值取向搖旗吶喊,而不是進行客觀的分析。
世界在變動中,歐洲面臨的諸多考驗將接踵而至。每遇新情況,如果先找意識形態的風向標,秀“政治正確”的方向,這樣的思維方式對歐洲是危險的。
歐洲不僅需要分辨是非、鑒定真偽的能力,而且要有獨立作出契合自身情況選擇的勇氣,把它作為歐洲的基本權利發揚光大。像與華為合作的事情,它已經是歐洲4G網絡建設的現實,一個原本給歐洲帶來利益的事情生生被說成歐洲最大的風險之一,這種悲劇性的顛倒黑白實在不應該在21世紀的歐洲找到市場。
我們注意到,歐洲主要國家在華為及中國的問題上表現出較為復雜的態度,他們既想照顧與美國的盟友關系,又沒有把使用華為設備的大門完全關上,歐洲國家的網絡運營商大多反對排斥華為設備,各種聲音共同營造了在華為問題上的不確定性。
我們生活在一個歷史性的十字路口,對一些糾紛和不確定性可以從不同的角度進行認識,可以對它們進行政治和安全上很嚴重的定性,推動國際關系朝著對抗的方向走,用最終更加糟糕的結果來證明當下激進定性的正確。也可以就事論事,不對日常糾紛上綱上線,而是將它們進行技術性拆解,加以克服。那樣的話,我們將營造一個由合作、相互妥協而非對抗主導的未來世界。
當年的冷戰形成,其中一個原因是美蘇都有些沖動,歐洲也跟著沖動了,以致東西方在沖突的道路上越走越遠。今天的世界不能再重復冷戰的一幕了,而避免那樣的走向對歐洲是有利的。冷戰中的歐洲只能是隨波逐流的配角,而在多極合作的世界中,歐洲才更可能有自己的角色,守護自己的尊嚴。
是否能夠實事求是地使用物美價廉的華為設備,建設一個高效、便宜的5G網絡,是歐洲能否捍衛自己獨立角色的試金石。希望歐洲不會在仰人鼻息中沉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