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文紅
去年暑假和今年暑假的假期新教材培訓,聽了很多專家的講座,我了解到編寫歷史教材的背景、結構和很多重要問題,知道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引領下,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是我們的戰略目標。新教材充分體現國家意志、民族文化、核心價值觀。教材是傳播國家主流意識的重要載體。新教材下發后,通過學習,我更好地了解了歷史新教材,明確了教材編寫目標、體例特征、結構特點、編寫思路等。通過學習和研究,充分掌握教材教法,理清教材的框架和主線,為實施好新教材打下堅實的基礎。
新的課程標準、新的教育理念、新的教材體系,這么多的新起點,促使教師要及時更新陳舊的教育理念,認真學習新的課程標準和教學體系,及時轉變教學方式和方法,只有這樣才能跟上新形勢,把握新起點。基于新教材的改變,每節課對每一位教師來說都是一個全新的領域,我們都要和學生一樣去學習、理解、掌握。這樣才能更好地把新教材的內容教授給學生。新教材給每位教師提供了發揮的舞臺,也要求我們對待每一節課都要做專家型的教師,吃透每節課的課程標準,理解每節課的教材要求,把握每節課的歷史素養,而不是照本宣科地重復和閱讀。
在講授新教材的過程中,我會把新的理念和想法滲透給學生,讓學生更好地理解新課改的精神,在歷史學科的學習中有所思、有所悟。新教材編寫特點突出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思想,精心設計了教材的實踐活動,關注學生歷史學習與社會生活的聯系,注重學生的情感體驗和能力的培養,所以我們在講授新課的同時,更要運用新的教學方式和方法,通過情境教學等手段,組織和引導學生進行歷史活動、交流合作、探究總結,學思結合。讓學生在學習歷史知識的同時,掌握歷史技能,使學生樹立正確的社會價值觀,從而提升學生的歷史學科核心素養。讓學生了解到客觀的歷史,有著正確的史實觀,培養學生的愛國思想。讓學生了解中國古代文明的輝煌、近代的沒落和世界文明的發展,樹立自信心,將來為祖國的建設增磚添瓦。老師只有正確了解教材的意識形態特征,才能在新教材的引領下,在教學中正確地傳授知識,更好地引領學生成長。
歷史教學涉及面廣、意義重大。我們在新教材的引領下,在上課方面更要多考慮課時、師生關系、學生學習的方式等問題。新教材是系統的,它更傾向于讓學生在有限的時間內了解到真實的歷史,形成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教師在保證吃透新教材的前提下,需要重點培養和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在講授新課的同時,落實教育方針,辦好中國特色義務教育。我們在講授新課的同時,更要告訴學生維護國家長治久安是我們每一位中國人的驕傲和自豪。新時代、新要求,教師要從基層做起,扎實走好每一步。既要提升義務教育質量,又要注重學生成長,讓學生能夠學以致用,為學生的終身發展打好基礎。讓學生能夠在掌握課堂內容的基礎上,博覽群書,有能力去進一步探索浩瀚神秘的歷史長河。
新教材的編寫很多方面都體現了很強的邏輯性。首先,歷史主線清晰,學習主題明確。每個單元一個主題,條理非常清晰,歷史教材的基本架構采用“點—線”結合的方式編寫,以“線”穿“點”,以“點”連“線”。以歷史脈絡搭橋,讓學生通過這個橋,了解到那些重要的歷史史實,讓學生能夠建立一條清晰的邏輯線:事情的起因、時間、地點、人物、導火線、開始的時間標志、事情的高潮、結束的時間標志、事件后的影響和意義、得到的啟示等。進一步讓學生以辯證的思想看待歷史,有正確的史實觀。同理,在整個歷史教學中,也要讓學生建立起相應的知識網絡,從每單元到每節課,再到每個子目,將一節課教學的基本內容完整地呈現給學生。同時運用好課文輔助部分,激發學生興趣,拓展知識,提供材料,讓學生能夠不斷鞏固提高。例如在課文前設置情境與問題,很好地導入新課;在課文旁設置相關史事、知識鏈接、材料研讀等,讓學生了解與課文內容相關的史事,引導學生討論思考;在課文后設置課后活動、知識拓展以及留給學生課下的作業,進一步復習鞏固所學,引起學生進一步探索的興趣。新教材還設有大量的插圖,圖文并茂,拓展了學生的視野。我們在講授新教材的同時,一定要注重引導學生從文化發展的角度看歷史的進步,形成文化自信。新教材的編寫更加豐滿,對于之前一些略化的內容進行適當補充、重組內化,增強了教材前后的聯系性。
教師教學方式的轉變也必將促進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新教材不僅讓教師改變新的教學方式,更引領教師去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新課改下,學生可以有以下幾種學習方式:自主學習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合作學習培養學生同他人合作探究的能力;創新學習鼓勵學生多角度、多層次地提出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在新教材的引領下,教師在講授歷史的過程中,也要注意中華文化的本土性、多樣性、吸納性、凝聚性、連續性。要注意從歷史的角度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形成正確的歷史價值觀、培養學生唯物史觀、時空觀念、史料實證、家國情懷等歷史學科核心素養。新課改,我已踏上征程。萬里長征我開始邁出第一步。讓我們的學生在新教材的引領下,更好地成長,從而達成歷史教學的目的,達到歷史教學改革的目標。
編輯 張佳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