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市喬司職業高級中學 徐 東,黃耀明,童 磊
原全國職業院校信息化大賽在2018年更名為全國職業院校技能大賽教學能力比賽。從賽項標題可以看出,國家正從前幾年以信息化水平為標尺逐步轉向以教師教學能力為考量,即教師在以信息技術為手段的基礎上如何將教學成效最大化。
《乘客側車窗升降故障排除——以別克威朗車型為例》教學項目在2018年全國職業院校技能大賽中獲得課堂實錄賽項一等獎。在教學全過程中融入信息化技術,創新傳統先理論再實踐的教學形式,將教學過程劃分為“展、創、設、驗、排、糾、評、升”等8個步驟,取得了較佳的教學效果。現借此文章將教學分析、教學環節設計及教學反思等內容與廣大讀者分享,希冀能為汽修專業教學提供借鑒意義。
教學分析從傳統教學存在的問題、教材的處理及學生學情分析3個維度出發,確定本節課的教學目標及教學重、難點,進而有針對性地選擇教法與學法。
學生在剛開始學習《汽車電氣設備構造與維修》時,總呈現出難以精準快速找到故障點、難以規范排故及在拆檢過程中易損壞元器件等問題。
針對以上問題,遵循“做中教、做中學”的理念,在智慧化理虛實一體化工作場室,利用數字化裝備、仿真操作系統、錄播系統、網絡教學平臺等信息技術手段,在真實工作任務中按照咨詢、設計、驗證、操作、糾錯、評價、升華的創新工作過程中解決問題,達成目標,提高素養。
本課內容選自國規教材《汽車電氣設備構造與維修》第五章第二節《電動輔助裝置》。書本中強調認知和單項技能,缺乏真實案例,與真實工作任務脫節,學生學習起來缺乏興趣和動力。
為了提高教學資源的有效性,課堂中利用教學仿真軟件、開發微課、校企融通等方式,將平面枯燥的教材變成立體教材,任務更具真實性、生動性、直觀性。
對參與本節課的16名學生進行有利因素和不利因素分析,發現他們知識有銜接、動手能力強、信息水平高,但邏輯思維和抽象思維偏弱。
依據學生的學情及翻轉課堂反饋的學生課前任務完成情況,教師確定了本節課的教學目標及重難點,見表1所列。
為了能突出本節課教學重點,采用多維調研、思維導圖探究兩項學法及理虛實一體教法;為了能突破本節課教學難點,采用智慧仿真、雙師共導兩項教法及真槍實彈PK學法。
教學過程分為課前、課中及課后3大環節,每個大環節又包含若干小任務,具體教學過程安排見表2所列。
本項目教學依托信息技術開展的理虛實一體化教學模式是汽修專業實踐課程教學新探索,也是筆者所在學校教學改革的著力點。在探索過程中獲得諸多成效,現就本項目教學進行如下論述。
(1)提高了教學有效性。與傳統教學相比,本次課依托智慧化理虛實一體化工作場室,讓學生提高了找故障的精準度以及排除故障的規范性。

表1 《電動車窗不能升降故障排除》教學目標及教學重難點

表2 《電動車窗不能升降故障排除》教學流程表

續表2
(2)促進了學生全面發展。與傳統教學相比,本次課程中學生提高了認知、技能和素養,達到做人做事全面發展。
理虛實一體化有助于職業院校實踐類課程教學,而理虛實一體化的基礎必然是學校信息技術軟硬件水平及教師使用能力。在以基于大數據開展精準教學的時代趨勢下,學校以及廣大教師應當立足并拓展信息技術應用于教學的研究面,為未來基于大數據的精準教學鋪墊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