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經濟管理學校 徐世國
我校的汽車運用與維修專業開設于2003年,2016年成立了以省級專業學術技術帶頭人馬春陽老師為主持人的河南省中等職業教育汽車運用與維修專業技能名師工作室。技能名師工作室成立后,汽車運用與維修專業開展了基于技能名師工作室的品牌示范(特色)專業建設工作,目前已初見成效。筆者作為技能名師工作室的特聘顧問,全程參與指導了汽車運用與維修專業的品牌示范(特色)專業建設,現將我校基于技能名師工作室的汽車運用與維修專業建設的實踐與探索情況總結如下。
培養行業企業所需的實用型技能人才是職業學校的主要職責,但是以前往往因為專業建設的機制和周期問題,使得我們的培養方向和教學內容滯后于經濟、社會、行業的發展和企業、產品、流程的技術進步。特別是近年來,經濟的高速發展,互聯網、低碳環保和共享模式對各行各業的沖擊,使得這一矛盾愈加突出。
技能名師工作室的建立,拉近了我們和社會、行業、企業的距離,使我們能在第一時間了解到行業發展的動向,企業生產經營方式的變革,企業崗位設置及生產流程的變化,以及崗位對從業人員技能、素質要求的變化,從而真正建立起專業(培養)方向的動態調整機制,及時調整專業的培養方向和教學內容,適應行業、企業發展的需要。
我們利用技能名師工作室,將行業、企業調研常態化,專業培養方向調整常態化,課程體系和教學內容修訂常態化。近兩年,我們根據汽車行業的發展趨勢、汽車后市場業態的變化和汽車技術發展情況等因素,及時調整我們的專業發展方向,將原有的汽車機電維修專業培養規模縮減,并分立為快修快保和電控系統檢修兩個培養方向;加大了車身修復(鈑金噴涂)方向的培養規模;拓寬了汽車營銷專業的培訓內容,納入了汽車電子商務、汽車金融服務等方面的內容;新設立了服務顧問和新能源汽車兩個培養方向;已在著手汽車改裝技術和智能網聯汽車兩個培養方向的前期調研和設置準備工作。
為了使專業(培養)方向的動態調整和專業的常規建設、品牌示范(特色)專業協同進行,我們建立了“汽車運用與維修專業建設指導委員會”、各培養方向的“××培養方向專項建設工作室”和各專業課程的“××課程建設與教學團隊”三級聯動的專業建設架構體系。
“汽車運用與維修專業建設指導委員會”以省級技能名師工作室全體成員為基礎,邀約部分教學管理和實習就業管理人員組成,負責專業建設頂層設計、監督指導、運行評估和修正完善等內容。專業建設過程中的培養方向調整、校企合作機制建立、教學質量考核評估方式改革等重大事項均需由專業建設指導委員會牽頭組織實施。
“××培養方向專項建設工作室”以該培養方向的學術技術帶頭人(培養方向負責人)為核心,由教育教學專家、行業企業權威和骨干專業教師組成,負責本培養方向的課程體系構建、教學標準修訂、培養方案制訂和實習實訓條件建設等任務。培養方向內的行業企業調研、培養目標調整、教育教學改革等事項均由培養方向專項建設工作室牽頭完成。
“××課程建設與教學團隊”由該課程的學科帶頭人負責,團隊成員構成兼顧年齡結構、能力結構和來源結構,基本達到老中青結合、學科骨干和新進教師結合、理論知識和專業技能結合、日常教學和課程建設結合、專職教師和兼職教師結合。課程建設與教學團隊主要負責各自所屬課程的課程標準、校本教材、精品課程、實訓條件等建設任務和專業課程的日常教學任務(含相關實訓項目)。
應用技術型大學和研究型大學的分設,是國家構建大職教體系的一個重大舉措,更是在職業教育體系內構筑了中、高、本互通的一個立交橋。但是,這個立交橋的交通通暢程度需要我們中、高職和本科院校的相關相近專業建設者共同去研究和維護,中、高、本相銜接的專業培養體系的建立正是維持立交橋通暢的一個根本保障。
基于技能名師工作室的構成和建設有高職院校和應用技術型本科院校參與的便利條件,以我校的汽車運用與維修專業為基礎,結合河南工業職業技術學院的汽車檢測與維修專業和南陽理工學院的汽車服務工程專業,我們在汽車售后服務與維修相關專業的中、高、本相銜接的培養體系構建方面進行了一些探索和嘗試,單獨設置了升學班。升學班的教學計劃制訂和課程體系構建由三方共同參與,既要保證學生參加升學考試的需要,又要兼顧升學前后專業課程體系、職業素養養成體系和專業技能訓練體系的有效銜接,避免重復和斷檔現象的發生。
校企合作辦學是職業教育的特色之一,校企深度融合是時代發展對職業教育的校企合作模式和內容提出的新要求,探索校企合作的新機制、深化校企合作的內涵也是我校汽車運用與維修專業品牌示范(特色)專業建設的重要內容之一。
職業院校的校企合作大多停留在實習、就業和定單培養層面,合作企業大多沒有參與到合作院校的專業建設和日常教育教學中來。汽車運用與維修專業的技能名師工作室成立后,我們利用技能名師工作室這個校企聯系的有效載體,嘗試在校企合作方面的校企深度融合,企業參與專業的內涵建設方面。具體來說,就是將校企合作貫穿于專業技能人才培養的全過程,真正實現校企專業共建、課程共擔、教材共編、師資共訓、基地共享、人才共育,突出職業教育的行業特點和職業屬性。
我們利用技能名師工作室的企業成員優勢,讓合作企業全程參與到培養目標制定、教學方案制訂、課程體系構建、實訓基地建設、師資隊伍培養等專業建設的內涵領域,從而真正實現我們的專業培養目標與行業、企業的需求對接,我們的課程設置和教學內容與就業崗位的能力要求對接,我們的實訓場地與企業的工作環境對接,我們的技能考核標準與職業資格認證對接。
校企合作的模式直接影響著校企合作的具體內容和合作效果,如何使校企合作的模式能夠多元化,從而多方位提升校企合作的內涵和效果,是工作室成立后我們思考和探索的問題之一。
(1)引企入校、辦校進廠。一方面將汽車維修企業引入學校,為企業在校內實訓中心開辟專門的生產經營區域,從而將汽車維修企業全部的生產經營過程和真實的汽車維修案例引入到了教學環節。利用這一合作模式,為汽車運用與維修專業的全體學生提供了專業認識的便利;同時我們又組織了專業成績好、動手能力強的同學利用課余時間參與到駐校企業的生產作業和經營活動中,從而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創新能力和創業能力。另一方面將學校辦到企業,為合作企業的員工能力提升提供有效支撐。在合作企業設立專業知識大講堂,技能名師工作室的成員定期到企業進行專業知識講座,對企業員工進行新技術、新技能的培訓,并利用這一載體參與到企業的技術革新與難題攻關項目,從而使校企合作真正達到合作共贏、共同發展的目標。
(2)探索“校校企”和“企企校”合作新模式。所謂“校校企”合作模式就是利用一些企業所開辦的學校(如吉利汽車公司的吉利汽車學院)和培訓中心(如各大汽車生產廠商的經銷商培訓中心)為紐帶,將企業和學校結合到一起來探尋共同的需求點和利益點,使校企合作真正達到共建共贏、共同發展的目的。“企企校”合作模式則是利用當前服務職教領域的專門企業(如服務汽車相關專業的景格科技、運華科技)的居中橋梁作用,將校企合作的內容拉向縱深,使企業真正參與(甚至主導)學校的專業建設,學校的專業設置與教學真正服務企業的用工與發展。
實訓實習是職業院校培養技能實用人才的重要教學環節,該環節設計與運行的優劣,直接影響著專業建設與人才培養質量的高低。我們利用技能名師工作室的復合構成與復合功能優勢,本著規范高效、校企聯動、點面結合、注重實效的原則,探索對汽車專業實訓實習環節的優化。
在實訓實習環境的構建方面,我們采用名師工作室與專項工作室相結合,整車實訓與總成實訓相結合,仿真實訓與實體實訓相結合,基礎能力訓練與生產能力訓練相結合的原則來構建實習實訓體系與環境。通過實習實訓體系與環境的構建,努力做到全體學生參與實訓,依據興趣愛好分類實訓,依據能力不同分層實訓,基本技能強化實訓,專項技能體驗實訓,從仿真、模擬、總成操作到實體、生產、整車操作不斷提升。
具體來說,是將汽車運用與維修專業的實訓實習橫向根據培養方向不同分為汽車維修基本技能專項模塊、機械系統專項模塊、電控系統專項模塊、車身電氣專項模塊、鈑金噴涂專項模塊、營銷與服務專項模塊和新能源技術專項模塊等7部分;縱向根據專業技能和企業生產介入深度不同分為識別性實踐、認知性實踐、熟練性實踐和工藝性實踐4個主要環節。努力做到學校的實踐教學活動與企業的生產過程接軌、專業實踐教學環境與企業生產環境接軌、專業實踐氛圍與企業品牌文化接軌。
職業院校的實訓實習一般分為教學實訓實習和生產實訓實習兩大環節。規范實訓實習項目流程,嚴格實訓實習環節考核可以保證教學實訓實習環節的質量,但生產實訓實習環節的管理與質量保證一直是專業教學管理中的一個難題。
為了提高汽車運用與維修專業的生產實訓實習環節的管理水平和教學質量,我們一方面借鑒了汽車發動機原理中氣門的“重疊角”概念,將教學實訓實習后移,生產實訓實習前移使之形成重疊,創立了校內生產實訓實習這一特殊環節。充分利用我們校企合作的優勢,全面引入汽車生產主機廠售后服務人員的培訓體系和模式,將汽車維修專業學生原本應該在汽車維修企業進行的生產實習環節放在校內的實訓中心(仿真汽車維修企業的生產環境和作業流程)來規范化、集約化的進行,從而有效提高生產實習環節的效率和質量,為汽車維修行業提供高標準的技能型實用人才。
基于技能名師工作室的結構優勢,我們組織職教專家、行業領袖、企業技術人員和學校骨干教師共同參與專業課程的結構優化和體系建設。通過對汽車后市場整體化的職業分析、汽車維修企業典型工作的任務提煉來形成汽車運用與維修專業的職業行動領域,然后通過利用教育教學理論分析處理形成學習領域并構建出具體的學習情境,具體的工作過程系統化課程體系構建流程如圖1所示。
整個專業核心課程的結構突出由簡單到復雜、由初級到高級、由經驗到策略、由動手和動腦的基本構建原則,分為技能階段、技能+技術階段和技術階段,課程體系的基本框架如圖2所示。
為了適時指導專業教學并了解專業教學的實施情況,我們以專業建設指導委員會為核心,構建了由上到下的管理機制和由下到上的反饋機制,從而實現專業教學的實時動態監管,在保障教學質量的同時,可以及時對教學的內容和方法進行動態調整。具體的教學監管與信息反饋網絡如圖3所示。

圖1 工作過程系統化課程體系構建流程

圖2 汽車運用與維修專業核心課程的基本框架

圖3 專業教學的監管與信息反饋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