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春艷,劉曉亮,侯立剛,劉 亮,馬 巍
(吉林省農業科學院水稻研究所,長春 130124)
水稻是我國第一大糧食作物,約占糧食總產量的40%[1]。在我國人口中有65%以水稻為主食[2],隨著人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從之前為解決溫飽問題長期偏重提高產量[3~4],到現如今根據市場需求提高稻米品質在市場上的競爭力,都充分表明加速優質稻米開發與生產的重要性和必然性[5]。生產中發現,在不同地區引進適宜的水稻品種是保證糧食產量和品質的關鍵[6]。為了使優質高產品種應用于生產,本試驗在兩個生態區同時對早、晚熟品種進行種植,研究不同生態條件對早、晚熟品種米質的影響,以期為當地水稻種植提供參考依據。
試驗地分別選在吉林省鎮賚縣大屯鎮英臺農機農業合作社和公主嶺市南崴子鎮水稻研究所基地。
參試材料為吉林省農業科學院水稻研究所育成品種,晚熟品種“吉粳88”和早熟品種“吉粳113”,熟期分別為148 d和132 d,所需積溫分別為2 900~3 000℃和2 600~2 650℃。
2016年,兩地同時進行試驗,采取盆栽試驗方式,選用吉粳88、吉粳113品種,每個品種各50盆,總計100盆,兩地合計200盆。土壤由所內統一配制,輕度鹽堿土壤(黑土∶純堿土=3∶1),運輸至鎮賚大屯100盆,南崴子100盆。氮磷鉀施用量分別為N 150 kg/hm2、P2O575 kg/hm2、K2O 100 kg/hm2。
土壤基礎理化性質為:pH值7.87、EC 0.79 ms/cm、有機質26.6 g/kg、全氮0.09%、堿解氮119.0 mg/kg、速效鉀79.7 mg/kg、速效 磷8.1 mg/kg。
每盆肥料具體施用量如下。基肥:尿素1.65 g、二銨4.02 g、硫酸鉀2.46 g,共200套;蘗肥:尿素2.42 g,共200套;穗粒肥:尿素2.42 g、硫酸鉀2.46 g,共200套。同時移栽,苗由所內提供。
處理編號分別為:公主嶺吉粳88,處理號為G88;公主嶺吉粳113,處理號為G113;鎮賚吉粳88,處理號為Z88;鎮賚吉粳113,處理號為Z113。
采集樣品1 kg,送農業部食品質量監督管理檢驗測試中心(武漢),分別測試供試樣品的碾米品質、外觀品質和蒸煮品質。
試驗所得數據用SPSS 22.0軟件和Excel 2013進行分析和制圖。
從表1可以看出,不同生態條件對水稻碾米品質具有影響。Z88的出糙率和整精米率均高于G88,兩個處理間差異達到顯著水平,說明不同生態條件對吉粳88的出糙率和整精米率有顯著影響。G113的出糙率和整精米率均高于Z113,兩個處理間差異未達到顯著水平。說明不同生態條件對不同熟期水稻品種的碾米品質影響不同,晚熟品種的碾米品質對生態條件變化較早熟品種碾米品質易受影響。

表1 不同生態條件下對碾米品質的影響
從表2可以看出,不同生態條件對水稻外觀品質有影響。G88的堊白粒率和堊白度均高于Z88,兩個處理間差異達到顯著水平,說明不同生態條件對吉粳88堊白粒率和堊白度有顯著影響。G113的堊白粒率與Z113相同,差異未達到顯著水平,堊白度低于Z113,兩個處理間差異達到顯著水平。說明不同生態條件對不同熟期水稻品種的外觀品質影響不同,晚熟品種的外觀品質對生態條件變化較早熟品種外觀品質易受影響,早熟品種的堊白度受生態條件變化影響較大。

表2 不同生態條件下對外觀品質的影響
從表3可以看出,不同生態條件對水稻蒸煮品質有影響。兩個品種的膠稠度在不同生態條件下差異均達到顯著水平。不同品種的直鏈淀粉含量變化較小,處理間差異未達到顯著水平。說明不同生態條件對不同熟期水稻品種的蒸煮品質影響不同,早熟和晚熟品種的膠稠度均受生態條件變化的影響,兩個不同熟期品種的直鏈淀粉含量受生態環境變化影響較小。

表3 不同生態條件下對蒸煮品質的影響
不同生態條件對不同熟期水稻品種的碾米品質、外觀品質和蒸煮品質影響不同。晚熟品種的碾米品質、外觀品質和膠稠度易受生態條件變化影響,早熟品種的堊白度受生態條件變化影響較大,兩個不同熟期品種的直鏈淀粉含量受生態環境變化影響較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