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彐倩,商賀陽
(北京輝勝農業科技有限公司,北京 100026)
水稻是我國主要的糧食作物,2016年我國稻谷種植面積為3 017.82萬hm2,占糧食作物種植面積的26.7%,稻谷產量為20 707.51萬t,占糧食作物產量的33.6%[1]。水稻病蟲害種類繁多,主要以化學農藥防治為主。隨著人類生活水平的提高,水稻質量安全問題備受關注,而水稻中農藥殘留是影響水稻質量安全的主要因素。農藥在水稻中的殘留消解動態研究及其膳食攝入風險評估是一項重要的工作。國內關于農藥在水稻中的殘留動態研究開展較早,目前已有不少報道[2-7]。雖然戎麗麗等[8]和孫明娜等[9]分別開展了吡嘧磺隆和呋蟲胺在水稻中的消解殘留動態及膳食攝入風險評估工作,但總體而言,農藥在水稻中的殘留膳食風險評估工作起步較晚。本文采用文獻檢索法,分別以“在水稻中的殘留”和“在水稻中的消解動態”為主題,通過百度學術搜索引擎進行檢索,從中篩選出22篇文獻,采用現有的膳食風險評估方法,評估了水稻中22種農藥的殘留對不同年齡段人群的膳食風險,以期為農藥的科學使用與管理提供依據。
篩選出的22篇文獻見參考文獻[10-31]。急性暴露風險評估和慢性暴露風險評估均采用點評估方法,按照公式(1)計算急性風險商值(RQa);按照公式(2)計算慢性風險商值(RQc)。稻米攝入量(kg/d)參照文獻[32]。當RQ<1時,表示風險可以接受;當RQ>1時,表示風險不可接受,數值越大,風險越大[33]。

式中:HR(highest residue)為糙米中農藥最高殘留量(mg/kg);STMR(supervised trials median residue)為糙米的規范試驗中值(mg/kg);bw為體重(kg);ARfD(acute reference dose)為農藥急性參考劑量 [mg/(kg bw)],見表1;ADI(acceptable daily intake)為每日允許攝入量[mg/(kg bw)]。

表1 主要評估參數
總結22篇文章,得到22種農藥在水稻糙米中的最終殘留量、殘留中值、最高殘留量,見表2。在推薦劑量下,22種農藥在水稻糙米中的最終殘留量均小于我國規定的最大殘留限量,殘留中值和最高殘留量范圍為0.001 3 mg/kg~0.5 mg/kg。其中乙草胺的殘留中值和最高殘留量均最小,稻瘟酰胺的殘留中值和最高殘留量均最大。

表2 22種農藥在水稻糙米中的殘留量 mg/kg
對13種農藥進行急性暴露風險評估,結果見表3。13種農藥對2~70歲人群的急性暴露風險商值為3.8×10-6~4.892×10-1,均在可接受范圍。乙草胺對不同年齡段人群的急性暴露風險商值最小,為3.8×10-6~9.4×10-6;毒死蜱對不同年齡段人群的急性暴露風險商值均最大,為1.972×10-1~4.892×10-1。吡蚜酮、毒死蜱、噻蟲啉和多菌靈的急性暴露風險商值大于慢性暴露風險商值。

表3 13種農藥的急性暴露風險商值
對22種農藥進行慢性暴露風險評估,結果見表4。22種農藥對2~70歲人群的慢性暴露風險商值為2×10-5~7.764×10-1,均在可接受范圍,且隨著人群年齡的增大,慢性暴露風險商值逐漸變小。氯蟲苯甲酰胺對不同年齡段人群的慢性暴露風險商值均最小,為2×10-5~5×10-5;稻瘟酰胺對不同年齡段人群的慢性暴露風險商值均最大,為3.130×10-1~7.764×10-1。
本文采用文獻檢索法,分別以“在水稻中的殘留”和“在水稻中的消解動態”為主題,通過百度學術搜索引擎進行檢索,從中篩選出22篇文獻進行研讀。在綜合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礎上,采用現有的膳食風險評估方法,評估了水稻中22種農藥殘留對不同年齡段人群的膳食風險。結果表明,在推薦的使用技術和使用方法下,22種農藥在水稻糙米中的殘留對人類健康風險低。

表4 22種農藥的慢性暴露風險商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