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屏
(長治市第二人民醫院,山西 長治 046000)
風險管理在臨床護理工作中運用頻繁,可及時發現、評價護理工作中存在的潛在護理風險,可促使管理措施更加積極、科學[1],可促使護理風險明顯降低,屬于護理管理模式。本組選取了54例患者且深入分析了在呼吸內科病房中采取護理風險管理的應用效果。
在我院2017年2月至2018年1月隨機選取54例呼吸內科病房患者,均知情,自愿參與,利用數字表法均分患者,27例觀察組患者年齡22歲至43歲,中位年齡28.5歲,男女比例15:12;27例對照組患者年齡23歲至44歲,中位年齡28.6歲,男女比例14:13。利用統計學軟件分析2組患者入組數據,P>0.05,可對比。
對照組27例患者行常規護理管理:對患者病情變化進行細致觀察,將異常情況及時上報醫生,給予患者飲食指導并心理疏導,給予患者實施基礎健康教育,告知患者疾病相關性知識,叮囑患者在出現異常情況時及時溝通醫務人員,多與患者溝通,明確患者身體狀況及心理狀態,有效解決出現的護理風險問題等。
觀察組27例患者行常規護理管理+護理風險管理,常規護理管理措施同上,護理風險管理措施:(1)構建小組,組員是護士長、各責護組長及??漆t生,帶頭人是護士長,對護士培訓方案及考核條例進行準確制定。(2)對護士道德教育及法制教育進行加強,促使護士道德觀念增強,培養護士法律意識,定期給予護士實施護理管理培訓[2],可利用開辦學習班及講座辦法來促使護士更加了解護理風險管理相關性知識,加強護士護理安全教育,促使護士了解護理風險對患者疾病康復的影響。(3)加強護士專業知識及技能。每周可組織1次專業知識及專業技能培訓,共計30個學時,每周需要組織護士學習并鼓勵護士參與繼續教育,告知護士對新的技術及儀器設備均需要及時掌握使用方法,促使護士護理知識面不斷拓寬。
滿意度:利用本院自行擬定的調查問卷統計。
使用SPSS19.0軟件分析數據,計量資料采用t檢驗(均數±標準差),計數資料采用x2檢驗(率),存在統計學意義評定標準:P<0.05。
分析得出,觀察組患者滿意度、風險管理能力、意外事件、并發癥發生率均明顯更優,對比對照組患者,差異明顯,P<0.05。

表1 2組患者護理效果對比
臨床分析發現,護理工作具有直接性、連續性及動態性[4],醫院護士與患者之間存在較多直接接觸,護士服務態度及專業素養均會直接影響患者滿意度,需要給予絕對臨床重視。
護理風險管理在臨床上應用較為頻繁,可針對臨床護理工作中已經存在的問題或者潛在的問題進行識別和評估,可根據發現的問題進行誘因分析并提出針對性處理措施,利用護理風險管理干預呼吸內科病房患者,可針對患者護理過程中存在的各種風險進行預防和防范,可加強呼吸內科護理工作質量,可促使護士自身素養明顯增加,可促使患者預后明顯改善,可促使護理風險事件發生率明顯降低,可促使患者經濟損失明顯減少,可保證患者生命安全。
呼吸內科患者在臨床上常見,患病人群中常見中老年人,機體免疫力較差,合并基礎性疾病較多,依從性較差,病房患者在醫療活動中承擔著護理風險,容易出現各種感染,護理難度較大,護理風險發生率明顯較高,因此,臨床上在呼吸內科病房患者護理過程中提出了護理風險管理,可通過培養護士安全意識及提升護士護理風險管理相關性知識來促使患者護理質量明顯提升,護理風險管理期間,護士需要對護理過程中的風險問題進行有效管理,目的是降低患者并發癥發生率,促使患者滿意度明顯提升,需要注意關注患者給藥準確性及給藥途徑等方面風險,若涉及到患者血管及體內管腔等部位時,需要謹慎操作并加強防范,確?;颊唧w征穩定,有利于有效保障患者生命安全。
本組研究結果:觀察組患者滿意度、風險管理能力、意外事件、并發癥發生率均明顯更優。
綜上,在呼吸內科病房中采取護理風險管理的應用效果較為理想,可明顯提升患者滿意度,可明顯降低患者意外事件發生率及并發癥發生率,可明顯提升護士風險管理能力,值得臨床推薦。本組后續研究中,可將選取樣本數量增加、選取樣本時間延長,通過大樣本實驗來增加本組研究臨床指導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