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張智華 宋 斌
2016年中國網絡直播迎來了“網絡直播元年”,市場上出現了映客直播、斗魚直播、虎牙直播等數百種直播類產品。網絡直播行業經過迅猛發展,內容的重要性開始凸顯,各直播平臺向垂直細分領域進發。隨著直播設備和技術的改進,眾多在線直播平臺讓直播和其他行業相關聯,例如電子商務、旅游觀光、教育培訓以及金融理財等行業通過網絡直播的模式,成為網絡直播的關鍵驅動力。
垂直類網絡直播平臺是指注意力集中在某些特定的領域或某種特定的需求,以網絡直播的形式提供有關這個領域或需求的全部深度信息和相關服務的網絡平臺。隨著網絡直播行業的白熱化競爭,各家平臺對內容的爭搶更激烈,優質的頭部內容可以帶來流量和變現,直播平臺開始與各個垂直行業深度融合,從“全民直播”向細分領域直播轉型。垂直類網絡直播平臺專業性強、及時性、互動性更強。
垂直類網絡直播平臺源于娛樂直播,但與娛樂直播主要有內容和用戶兩方面的區別。第一,核心內容的區別。二者區別在于內容的專業性。垂直類直播通常圍繞一個主題進行直播,在用戶內容的基礎上配以專業性的內容,網絡主播通常是某領域專業人士,或者是經驗豐富的行業資深人士。以游戲垂直內容為主的斗魚直播為例,該平臺上大多以游戲相關的主題內容,根據游戲種類分成不同的主題板塊,在首頁上涵蓋了絕地求生、王者榮耀、QQ飛車、爐石傳說、手游休閑等主題板塊,滿足不同用戶的需求。而娛樂直播通常沒有主題,直播內容多樣化,主播可以融合多種內容形式于一體,如唱歌、跳舞、吃飯、聊天等,在整個直播過程中,內容大多是娛樂性為主。由于娛樂直播的主播以普通用戶為主,用戶基礎廣泛,內容生產上也更加多元。
第二,用戶定位的區別。內容特性影響用戶特性,垂直類網絡直播平臺的用戶定位較清晰,用戶會因為主題性內容或主播被吸引到平臺,從而為平臺達到用戶拉新目的。平臺的用戶粘性形成后,用戶之間更容易建立社交關系,實現網絡用戶沉淀和轉化。而娛樂直播由于主題不突出,內容生產全靠主播完成,內容大多為隨機產生,同質化現象嚴重,導致用戶在某一平臺的留存率較低,難以形成真正的用戶沉淀和轉化。
垂直類網絡直播平臺的本質是內容,核心是以人為本,人既是主播,又是用戶。垂直類網絡直播形式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語言傳播的交互性,也體現了現階段傳播方式的升級和優化。我們從實際出發,分析中國垂直類網絡直播的興起邏輯、內容特征與圈層傳播,希望能夠給垂直類網絡直播平臺提供更多切實有效的發展方式,也期望可以讓垂直類網絡直播平臺及早發現問題并解決。
垂直類網絡直播的產生、發展與互聯網技術以及移動設備的應用普及密切相關。隨著互聯網技術的逐漸升級和優化,平板電腦、移動手機等終端的用戶使用率在逐漸增加。社會大眾使用交流媒介的方式正在不斷變化,人們的表演、交流以及參與的意識正在逐漸深化,用戶希望在網絡生活中有更多的參與感和互動感。為了實現用戶的需求,各種類型的直播平臺順勢而生,人們使用移動終端的攝影功能等,就可以完成一個直播,且可以通過多種渠道上傳、存儲、分發。
目前國內網絡直播平臺按使用場景主要分為以下幾種:第一,泛娛樂平臺,可以進行娛樂生活直播,拓展秀場直播的應用場景,例如花椒直播、斗魚直播、熊貓直播以及映客直播等;第二,垂直類型平臺,主要內容為知識、電商、金融、體育直播等,如知牛財經、淘寶直播等;第三,秀場直播平臺,主要是高顏值帥哥美女用才藝吸粉的直播。泛娛樂網絡直播平臺背后往往是具有一定視聽制作技術水準的專業制作團隊或經濟公司打造主播,同時兼顧草根用戶的內容生產模式;垂直類型的網絡直播不但具有專業程度高的制作團隊或者硬件設備作為技術支撐,而且直播的內容具有專業性;而秀場類的網絡直播則以導流為主,收益驅動。
垂直類網絡直播行業盈利空間較高,促進了垂直類網絡直播平臺發展。在2016年度,網絡直播商業化模式正式開始。通過分析華創證券和艾媒咨詢公布的網絡直播行業報告的數值可以發現,含有廣告增值以及其他增值服務的網絡直播發展規模高達百億元。網絡直播中主播和用戶之間的關系是基于打賞而產生的粉絲關系。直播平臺按照用戶的會員等級對其進行歸類,主播通過展現自身的才藝表演來滿足用戶的愉悅感,用戶利用自身的會員等級或花錢購買游艇、鮮花、食品等網絡虛擬物品來贈送其喜歡的主播,在這種交易形式下就形成了打賞經濟。
商業化驅動力量較大。網絡直播平臺的出現滿足了人們交友、娛樂的需求,主播們光鮮亮麗地在直播間作秀,與用戶愉快親密互動。然而對于直播企業來說并不是那么輕松,高昂的硬件成本、網絡帶寬及CDN部署等巨額的網絡成本,是直播企業較大的資金消耗來源。網絡直播平臺僅僅被用戶當做一種免費的社交工具使用,靠用戶打賞、主播和平臺分成帶來的收益,遠遠滿足不了企業良性發展的可能。因此,直播平臺只有與各行各業進行深度融合,探索新的流量變現模式和盈利的可能性,才能讓網絡直播良性發展。由于內容和盈利轉化的原因,垂直類網絡直播平臺的出現是必然趨勢。
對于互聯網企業特別是草根企業來說,或許都有過路演的經歷,很多時候企業和投資者的面對面,更能傳達熱血和情感,從而募集到投資。而互聯網企業如果利用好商業直播,也能將自己的商業夢想直播傳達給更多人,并且幫助更多投資者準確分析新興企業的投資價值。商業直播的信息傳達會更加直觀,并且在未來或許也能打通互聯網金融的最后一公里,在直觀的信息交流、互動中感動投資者并且得到投資。
伴隨著2016年至2019年網絡直播行業的興起與發展,“電商+直播”所組成的新型直播形態,讓許多傳統電商嗅到了新的商機,并成為這些傳統電商在面對流量紅利消退的情況下,提升交易量的另一種方式。第一,傳統電商行業通過直播,將原有的商品進行內容化解讀,將商品價值傳遞給用戶;第二,用戶觀看電商直播的背后,隱藏的是對優質產品或者時尚產品的追求。這恰恰揭示了消費者的購物痛點,即迫切想知道某款商品是否適合自身,抑或是如何挑選適合自身的商品,而通過觀看電商直播,用戶或許能從中得到一些有效建議。
垂直類網絡直播對社會眾多領域都有重要的、積極的影響,其作用和意義正被社會大眾所關注。目前,垂直類網絡直播的主要內容是電子競技以及網紅直播等,很多行業都會使用網絡直播形式來傳播信息和解決難題,這為垂直類網絡直播的發展提供了機會。醫院、銀行、交通等服務型行業在實際工作中均使用了網絡直播技術,客服工作者能夠基于互聯網技術與眾多用戶面對面進行交流,而用戶能夠對這些客服進行打賞或者直接訂購商品。
社交網絡有別于傳統的網絡服務,其互動性和以用戶關系為核心的服務模式,改變了信息傳播的運行機制。①Web 3.0時代,每個用戶不再只是信息的接受者,也是參與者,用戶不單單獲取信息,同時也是信息的生產者和傳播者,每個人都可能成為信息的節點。與傳統傳播方式相比,用戶行為的改變影響著信息內容質量,優質的內容會廣泛傳播,沒有內涵的內容則會受到傳播限制。內容為王在垂直類網絡直播平臺不僅是適用的,而且更重要。
垂直類網絡直播與觀眾心理以及社會心理密切相關。部分網民喜歡短、平、快,希望早點出名、名利雙收。網民的這種心理促進了垂直類網絡直播平臺發展。網絡直播平臺捧紅了很多草根網紅,而且很多知名演員、名人也紛紛加入到直播領域中。當眾多明星和名人使用網絡直播之后,高效益的微直播必將成為各大企業重要的營銷方式,就會吸引更多的品牌公司向直播平臺投入廣告和注入資金。
同時,通過分析網絡直播用戶可以發現,“90后”和“00后”比例較高,他們具有鮮明的消費特征:熟悉網絡、特立獨行、熱愛新事物、喜歡展現自我。通過網絡直播平臺可以實現他們展現自身魅力、博得更多關注、滿足自我心理訴求的愿望。同樣,他們在觀看網絡直播的時候,也滿足了自身的好奇心和觀看欲望,很大程度上提升了自己的存在感,也讓自己在網絡空間中彌補自身在現實生活中的孤獨感。隨著新生代文化需求升級以及互聯網娛樂習慣形成,網絡直播帶來了更直接、更有效果的傳播方式,滿足了人們個性化十足的表現需求和觀看需求。②
隨著行業的發展,垂直類網絡直播逐漸產業化和商業化,與社會心理形成良性互動,兩者相互影響。當垂直類網絡直播產業分布越完整,吸引資源的能力就越強,垂直類網絡直播平臺擁有的內容就越豐富,相應的網絡直播市場化就越容易實現。
網絡直播行業與其他產業的聯動日益緊密,“直播+”模式逐漸成型,文化直播、公益直播、政務直播等多種內容并存,并向PUGC(專業內容生產)模式轉型,直播平臺提供的內容和網絡游戲、網絡音樂、網絡文學、網絡視頻等網絡文化形式一樣,得到了用戶的廣泛使用,成為網民文化娛樂消費的重要形式之一。
網民文化需求與發展應該多樣化,會形成強大的內容驅動力。中國網絡直播平臺內容同質化一直是行業待解決和突破的難點之一,各大直播平臺內容千篇一律,甚至有些低俗化,大部分都是靠俊男美女出鏡吸引粉絲,內容雷同。只靠顏值和擦邊球的網絡直播短時間內可以吸引大量粉絲和人氣,經過時間的檢驗,用戶同時也在各個平臺之間尋找自己喜歡的內容,長久來看,用戶很容易對類似的內容產生厭倦。市場逐年遞增,勢必要大力發展文化直播,同時加強網絡直播的監管力度,文化直播行業標準會越來越規范化。
在內容和商業的驅動下,中國垂直類網絡直播平臺的出現填補了全民直播專業內容領域的空白,滿足了特定用戶的需求。特定用戶可以通過垂直類網絡直播平臺提出建議、進行定制,從而獲得各自所需的內容。
特定用戶與垂直類網絡直播平臺相互推動,從而有力地推動了圈層傳播。其中,游戲直播、商業直播、電商直播在垂直類直播中應用的較多。游戲直播面向游戲愛好者,用戶以青少年為主,年齡偏低;商業直播平臺大多是以宣傳產品為導向,用戶更有針對性;電商直播是以盈利為目標的宣傳直播,受眾十分明確。不論是純內容的垂直平臺,還是引起品牌宣傳度、產量銷售量以及形象曝光度的直播,在很大層面上都依賴于直播的內容。交互既是受眾對于垂直類網絡直播平臺內容特征的感受,也是垂直類網絡直播平臺圈層傳播的自身形態。
對于網絡時代的大眾傳播形式來說,用戶越來越希望借助自己生產的內容也就是UGC方式參與到傳播過程中。這種特點的出現主要有兩方面原因:其一是隨著網絡信息技術的升級和變革,社會大眾能夠更加便利地參與到傳播過程中,用戶也由之前的被動信息獲得者變為主動的內容提供者;其二是鑒于傳統媒體平臺內容缺乏吸引力,使得受眾更加傾向于有吸引力的自媒體環境中去。同時,垂直平臺的出現也為中青年創作并表現自己內容提供了全新的媒介。借助于新媒體技術,使用者能夠充分發揮自身的創造力和想象力,所以目前市場中出現了很多以UGC為核心的媒體平臺。
隨著網絡技術與網絡文化的發展,垂直類網絡直播平臺內容特征與圈層傳播的互動性會越來越強。垂直類網絡直播平臺是一種以UGC為核心的媒體形式,是指借助互聯網媒介進行視頻直播,讓用戶及時準確地制作并發布內容。垂直平臺模式相比于以前單向的播放模式,具有更強的交互性和溝通性。而且借助網上的直播和訂閱關注等方式,網絡主播和粉絲之間構成了一個獨特的交往空間,主播、用戶以及直播平臺均可以從中獲得相應的回報和收益。鑒于年輕一代的受眾是在電腦和互聯網盛行的環境中成長的,因此他們消遣的方式必定和互聯網密切相關。對比傳統媒體的單向傳輸,垂直平臺可以自由地進行多向交流和共享,所以這種模式更容易得到青少年的喜愛和關注。同時,以UGC為基礎的媒體平臺更加能夠滿足用戶的交互需求,UGC直播模式的媒體變成很多青少年學習和娛樂的主要手段之一。
垂直類網絡直播平臺內容特征與圈層傳播的互動方式對廣大網民產生了巨大的作用。我們似乎正進入一個“全民直播”的時代。越多越多的人群涌入垂直類網絡直播平臺,整個直播行業迎來一片繁榮的景象。然而,廣電總局的一紙“監管令”無疑給火熱的網絡直播行業澆了一盆“冷水”。行業發展的隱憂開始浮現,如UGC(User-generated Content)模式下的內容脫軌、導向偏低、低俗文化的當道。提升專業內容制造能力,成為了各大網絡直播平臺新的挑戰,PUGC(Professional User Generated Content)時代的開啟刻不容緩。
此外,垂直類網絡直播平臺內容特征與圈層傳播的互動在短視頻方面表現明顯。短視頻內容強化社交體驗。目前,社會大眾娛樂的時間被廣泛切割,呈現出碎片化的現象,很多人不可能實時盯著移動終端等待直播;有時一場直播會需要一到兩個小時,粉絲會錯過一些質量好的直播內容。很多專業人士主張,直播平臺一般具有用戶留存率低以及忠誠度較低的情形。為了有效提高平臺的用戶留存率和忠誠度,一些直播平臺紛紛借助短視頻的方式來彌補。因此,短視頻用戶是垂直類網絡直播平臺內容特征與圈層傳播互動與發展的生力軍之一。
垂直平臺通過與短視頻的結合,加強了平臺的社交屬性,也為用戶提升了產品體驗。譬如,花椒直播的視頻模塊和映客直播的附近模塊,陌陌直播也是用短視頻形式來儲存內容。網易傳媒副總編輯高文提出,直播和短視頻的完美結合是未來網絡媒體變革的主要發力點,這種方式不但可以降低使用者的時間費用,也可以讓社會大眾及時準確的觀看到更多質量高的內容。
垂直類網絡直播平臺用戶的主要構成為個人用戶,他們是內容的主要生產者和傳播者。網絡直播平臺的技術手段讓普通用戶成為一名網絡主播變得容易,只需要具備一定的網絡環境、硬件終端、空間環境,便能夠創建自己的“直播間”。這些便捷因素使得用戶成為網絡主播的門檻降低,讓普通人也有了被廣大網民關注的可能性。快速發展的互聯網技術,促使硬件設備、智能終端普及的速度不斷加快,移動通信資費的平民化將垂直類網絡直播帶進了人們的日常生活中。每個人在垂直平臺中既是參與者,又是傳播者。兩者身份潛移默化地互相轉化,每一個直播用戶都是一個中心點,通過直播平臺傳播到受眾方,每個中心又相互影響。這樣就形成了一個又一個圈層傳播。
中國垂直類網絡直播的圈層傳播要求挖掘并且培養高素質主播。經過大洗牌之后的垂直平臺趨于白熱化,隨著資本的涌入愈演愈烈,網絡主播成為爭搶的重要一環。網絡主播一旦有了名氣就自帶流量,頭部主播能夠給直播平臺帶來粉絲、流量和收益的保障,優質的網絡主播成為各大直播平臺的核心資源之一。網紅主播的收入整體較高,月收入過萬是常事,例如游戲女主播MISS以三年一億的身價簽約了虎牙直播,游戲主播若風身價高達2500萬。
1.娛樂主播及其圈層傳播
娛樂類型的主播在直播平臺上較為常見,此類內容直播的觀眾希望找到讓自己身心愉悅的點,因此娛樂類內容便成了此類用戶的首選。娛樂類型的直播對內容和主播都沒有門檻限制,有才藝的主播可以唱歌跳舞秀才藝,讓觀看的用戶得到心理的愉悅;沒有特長的草根主播可以直播自己的日常生活,滿足廣大用戶的好奇心。在當前的直播圈,唱歌幾乎是每一位美女主播的基本技能,YY、六間房等早期的直播間里,每一位女主播除了長相甜美可人外,幾乎都在唱歌,要從眾多主播中脫穎而出還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一般的用戶主要是持著消遣的目的觀看直播,希望能以此放松心情,因此很多娛樂真人秀類的主播節目會獲得大量的觀眾,如才藝表演以及脫口秀之類的節目。有些平臺甚至為了讓用戶得到更多的快樂,一些機構會將綜藝節目通過直播平臺播出。
2.游戲主播及其圈層傳播
由于計算機及網絡技術的快速發展,電競游戲成為很多人的休閑方式之一。有關數據顯示,中國游戲用戶規模達到5.83億人,同比增長3.1%。綜合2014年至2019年的用戶數據來看,中國的游戲用戶規模增長速度已經處于較低的狀態,游戲用戶數量已經趨于飽和。游戲行業的這一發展形勢,與游戲主播的這個主播類型的興起是密不可分的。游戲主播自產生開始,在2014年的發展規模是真正的爆發時刻,斗魚直播重金簽約了直播YY以及行業內大量的頭部主播,以此來吸引大量的用戶流量。主播特別是頭部主播對于游戲直播行業有著重大的影響。有名氣的主播自身影響力比較大,他們都是自帶粉絲,對于直播平臺來說能夠起到拉新的作用。喜歡電子游戲的網民在此形成圈層傳播。
3.知識主播及其圈層傳播
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使得人們總是希望能擁有更多的各個領域知識,而一邊休閑一邊獲取知識的方式無疑會得到人們的贊賞。由此誕生的知識主播,就必然會在眾相紛呈的主播領域里占一席之地。而受青睞的知識主播內容也與人們的衣食住行密不可分。很多淘寶商家,通過直播平臺傳播護膚知識,進而宣傳自己的產品,從而達到增加銷售額的目的。
知識主播及其圈層傳播發展較快,作用越來越大。知識主播及其圈層傳播在內容上的精準導讀、在試聽上的愉悅享受、在營銷渠道上的多維性,都加深了與用戶的社群粘度,建立起圈層思維和圈層經濟,為用戶在信息超載時代的互聯網平臺上找到精確定制的知識產品和服務。在行業競爭日趨白熱化的格局之下,直播行業增長已經放緩,那些缺乏創新內容的直播平臺勢必會被淘汰,以高顏值為基礎的秀場直播逐漸趨于冷靜,越來越多的人愿意為知識買單,各領域內容的精細化直播受到廣大用戶青睞,具備專業知識、有較高學歷的主播將成為新一代的網紅。內容為王的知識產品受到用戶的青睞,廣大網民通過知識主播及其圈層傳播來使用碎片化時間,達到深度學習的效果,同時能夠掀起新一輪全民學習熱潮,不斷提高科學、人文、藝術等方面的素養與水平。
4.明星主播及其圈層傳播
如今網絡直播行業的火爆,讓主播們出盡了風頭,感受了萬人圍觀還賺足了錢。這讓各路明星都坐不住了,紛紛開始直播自己的生活與藝術。網絡直播一方面,是增加了觀眾和明星見面的中間商;另一方面,這么低成本的被數萬人圍觀,何樂而不為。因此,部分明星也開始進行網絡直播,不斷增加粉絲數量。一些喜歡明星的網民在此形成圈層傳播。人們適當談論明星是需要的,當然不能迷戀明星。明星主播及其圈層傳播內容不能僅限于聊天、唱歌、跳舞、打游戲等,更需要多元化展示。
隨著市場發展,那些經過系統規范化的培訓,如電商、旅游、教育等垂直領域的專業型、高素質主播將成為主流,有關電商、旅游、教育等的直播圈層傳播會快速發展。
隨著網絡直播的興起,精明的商家紛紛搭上順風車,利用垂直類網絡直播平臺銷售產品、擴大企業影響力。因此,中國垂直類網絡直播的企業用戶及其圈層傳播發展較快。企業要想舉辦一場產品發布會,流程太過復雜,一般要有選址、布景、道具安排等繁瑣的過程,一場線下的發布會,場地的租賃成本只占到其中的一部分,更重要的是還需要邀請各大媒體、各大同行,多次彩排,不僅費時更費力。純粹的線上直播,以上的這些都可以省去,可以將所有精力集中到宣傳產品本身,這樣的垂直細分領域線上發布會,既節約了場地成本,也節約了人力成本。
網絡直播平臺與垂直領域的深度合作,為眾多行業帶來可觀紅利,例如,花椒直播平臺和途牛旅游就開展過深度合作,將直播平臺和旅游業相結合,這是一種大膽的嘗試。另外除了這種形式,直播和其他領域的行業也進行了合作,如網絡直播和慈善事業的結合、網絡直播和奧運會的合作以及網絡直播和時尚風潮領域的結合等等都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以一直播與“美的”合作為例,“美的極光煙機新品首發”新片發布會現場,活動在一直播、天貓直播、映客三大平臺同步直播長達2個小時,累計觀看人數達到2438.6萬人次。
根據綜合因素來看,垂直平臺多領域發展和內容精細化發展將成為垂直平臺發展的主題,我國網絡直播的垂直性發展方向更加明確。舉例來說,一直播平臺在2017年“雙十一”期間,以直播+電商的模式讓直播用戶邊看邊買,結合粉絲回饋活動引導用戶參與,“雙十一”當天成交金額達到了1991萬。一直播以“直播+網紅+電商”的直播生態鏈切入電商活動,網紅主播瀏覽量超過了3691萬,銷售金額也突破千萬。這次活動是一直播的成功案例,新模式的開啟讓垂直類網絡直播平臺看到更多可能性和發展機遇。
在商業直播時代,不僅僅是企業對于直播平臺的入駐,或許各種領域的巨頭都會入駐到直播平臺,并且將深耕于內容,能夠精準地垂直到粉絲。而粉絲除了對高素質主播重視之外,更多的流量勢必會分轉到各區域巨頭的直播內容上。
面對當前的垂直類直播生態,我們需要呼喚此類平臺、機構和業者在圈層傳播中的人文理性。中國文化強調道與器緊密結合,垂直類網絡直播平臺的創作團隊要不斷提高人文素養,既要有工具理性,又要有人文理性。不斷增加垂直類網絡直播平臺的文化內涵,不斷提高垂直類網絡直播平臺的效率。部分垂直類直播平臺重視工具理性而輕視人文理性,往往只顧經濟效益而忽視社會效益,缺少人文關懷以及人文精神。部分垂直類直播平臺工具理性過剩,工具理性壓過人文理性。
總之,隨著激烈的行業競爭,在垂直類直播平臺領域內,內容質量較高的垂直類直播平臺將獲得長久的生命力。垂直類直播平臺勢必以內容為核心,向著細分化、多樣化、專業化、圈層化的方向發展。在網絡直播平臺,內容生產者必須專注內容的個性化表達和品牌效應才能贏取用戶的注意力消費。受眾不單需要參與節目制作,成為節目的主人,還對節目具有一定程度的決定權,從傳統媒體的制作者中心化變成了“內容+互動+圈層”的視頻模式。傳播者與受眾之間的互動由“點對點”的方式變成了“多對多”,有效地進行圈層傳播。用戶消費行為的改變還帶動支付規模的改變。相關平臺需加深與用戶的圈層粘度,建立起圈層思維、圈層文化,構建圈層經濟。
注釋:
① 胡吉明、張蔓蒂、黃如花:《社會網絡環境下用戶關系對信息傳播的影響作用——以新浪微博為例》,《情報雜志》,2013年第6期。
② 趙夢媛:《網絡直播在我國的傳播現狀及其特征分析》,《西部學刊》,2016年第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