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堅
專業報最初是為了宣傳政府有關本行業的方針與政策,報道行業問題與成果,促進行業發展,具有較為明顯的特色。然而,隨著市場經濟體制改革的開展,轉企改革使專業報發展陷入了困境。同時,電子雜志等新媒體的發展,使專業報等傳統媒介的受眾不斷減少、銷量不斷下降,對專業報等傳統媒介造成了巨大的沖擊。基于此,本文對專業報在新媒體融合下的困境與發展趨勢及動力進行分析,探討專業報在媒體融合下的發展路徑,為專業報加強自身建設提供參考,促進專業報突出重圍,實現可持續發展。
現階段,在大部分專業報中,政府領導談話、會議內容等占據了較大的版面,這些內容對于各行各業的讀者而言,可讀性不高,部分受眾認為這些內容對于自身并沒有較大的意義,認為報紙時代氣息較弱,所以會選擇數字雜志等新媒體。與此同時,一些專業報會刊登部分沒有新聞價值的會議、講座等,內容缺乏專業性,導致讀者流失。
專業報相比于一般類型的報紙,其需要掌握新聞學、傳播學專業知識、對某個專業與行業情況較為熟悉的人才。從現實情況來看,多數院校新聞專業學生的其他專業知識儲備有限,而諸如金融、電子等專業學生對新聞學、新聞業務了解甚少,專業報人才少。從報社內部來看,部分報社薪酬分配不合理,缺乏員工激勵制度,導致報社“留不住”人才。
在媒體融合背景下,傳統媒體想要發展,必須要對現有的報紙內容與傳播載體等進行變革。在媒體融合背景下,部分專業報雖然嘗試對報道內容與傳播媒介進行改革,但是并未合理匹配各個功能,傳統媒介仍較為單一,沒有充分運用新媒體,沒有主動適應媒體融合環境。
近年來,國家積極推動專業報轉企改制,同時考慮到專業報等傳統媒體的生存困境,中央在會議中明確提出了推動傳統媒體與新媒體融合的意見。《關于推動傳統媒體和新興媒體融合發展的指導意見》中指出,傳統媒體要拓展內容傳播渠道,積極發行電子商務,大力尋求與電子商務企業的合作;要創新內容與服務,內容要向實時化、用戶參與的方向轉變,開發滿足受眾個性化需求的內容與服務;要發揮市場機制作用,鼓勵報社、出版企業與社會資本合作,共同開拓市場。在相關政策的引導下,進一步支持專業報等傳統媒體利用新技術與新媒體融合,為專業報主動適應新媒體融合背景提供了良好的政策環境。
數字化、大數據技術使新媒體在短時間內發展迅速,電子報、手機客戶端等媒體紛紛出現,使得行業信息在不同平臺上更為迅速地傳播,實現了新聞素材的一次性采集、加工等。基于受眾的個性化需求,專業報利用數字化技術在政府的支持下建立數字平臺,參考受眾在平臺上的瀏覽歷史、閱讀次數等評估受眾的屬性,推出更符合受眾需求的新聞信息。此外,移動通訊技術的發展增加了更多層次用戶成為專業報受眾的可能性,也進一步拓寬了受眾接收信息的渠道。
在媒體融合背景下,專業報的可利用資源將會更為豐富,在報道行業相關內容時,專業報相比于其他媒體有著更為專業、權威的內容,掌握著更大的話語權。其次,專業報的報道內容更為專業。專業報與一般報紙不同的是,其為受眾提供的行業信息更為專業,在媒體融合背景下,專業報利用新技術不斷調整報道內容,使其不斷朝著更為專業的方向發展;在關注行業信息的同時,也會基于用戶的需求發布社會影響力較大的信息供受眾瀏覽與討論,滿足業內人士閱讀需求的同時也可供行業外人士瀏覽。
專業報與新媒體相比盡管有諸多的劣勢,但是也有著新媒體難以媲美的優點,例如其權威性與公信力更強,在報道行業動態、重大行業政策以及其他信息上,受眾仍比較傾向于專業報的報道。因此,在媒體融合背景下,專業報要堅守自身優勢,合理調整與優化報道內容,不斷克服內容制作成本較高等困難。筆者認為,一方面,專業報要減少部分內容,尤其是新聞價值較低的會議內容以及與其他報紙同質的內容,報道內容要更強調專業性、權威性,要加強深度報道。同時,可以適當增加行業內熱點問題、社會影響力大的問題,減少專業報內容的“機關味”,使其更為親民。另一方面,要嘗試內容的融合。在報道行業信息時,應該盡可能地實現文字、圖片等形式的融合,嘗試利用互聯網渠道發布新聞內容,同時利用紙媒進行更為深層次的報道,根據受眾的反饋結果考慮后續是否追加報道,從而提高專業報的市場競爭力。
專業報專業化的采編隊伍是新媒體難以比肩的優點,但在媒體融合背景下,可以嘗試引進新媒體人才,使專業報的內容、報道形式更為活泛,更好地滿足受眾的多樣化需求。另一方面,要加強在職人員的培訓。一是可以利用業務能力強、新聞素養高的老員工指導年輕員工,便于年輕員工積累工作經驗,加強理論學習,培養創新精神,提高業務能力。二是可以邀請新媒體運營經驗的人員前來開展專題培訓,內容以新媒體運營思路、社交媒體互動模式等為主。除此之外,部分報社還需要完善內部激勵機制,更好地留住人才。在將被紙媒錄用的稿件作為考核標準的同時,還應該將記者等人員的新媒體作品數量納入到考核標準中,并保證其占有適當的比例,提高新聞工作者采編發工作的積極性。
在新聞市場容量有限的情況下,專業報不應該對廣告份額等期望過高,可以嘗試多元化經營,開發第二產業為新聞產業提供支持,例如擴展電子商務或與其他企業合作;要重視受眾的心理需求,要居安思危,以全局思維推進報網融合。與此同時,可以引入“中央廚房”新模式,即進一步拓展產業、延伸產業鏈,進一步打造手機報、微信公眾號文章等新平臺,例如可以將行業會議或熱點事件簡短的圖文、視頻報道通過微信等平臺實時發布;會議結束后,記者在短時間內寫出新聞稿,發給報社,之后由報社統一發送至各個平臺,二次加工后報道,進一步提高專業報的傳播效果影響力。在這一過程中,專業報要積極向現代數字傳媒轉變,例如入駐社交網,并受網友監督,增加讀者量;還可以與手機應用企業合作,推出手機報客戶端,探尋多媒體協調發展的模式。
在媒體融合環境下,專業報生存面臨著較大的危機,面對人才與受眾流失、經營理念落后等問題,報社要轉變思路,深入思考新媒體對專業報帶來的挑戰與機遇,不斷完善內部選聘、培訓、激勵機制,積極尋求與新媒體融合,促進專業報可持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