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施沈潔
根據第42次《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顯示,截至2018年6月30日,我國網民規模達8.02億,互聯網普及率為57.7%;我國手機網民規模達7.88億,網民通過手機接入互聯網的比例高達98.3%。隨著移動互聯網的高速發展和普及,新聞類客戶端逐步成為了人們獲取新聞資訊的新方式,據艾媒資訊發布的行業分析報告顯示,移動新聞客戶端已經成為人們獲取信息、增加知識的主要渠道之一。通過對《2017年中國互聯網行業發展分析報告》與《2017中國移動資訊市場分析報告》研究發現,在新聞客戶端中引用個性化推薦技術的媒體市場覆蓋率最大。例如,就“今日頭條”來說,早在2016年時,其激活用戶就已突破6億。
個性化推薦在新聞客戶端上的主要形態是以向每個用戶推送不同的信息流為主,即每個用戶的信息流主頁里的信息是不相同的,可能是社會新聞居多,可能是娛樂新聞居多,也可能是體育新聞居多,新聞客戶端產品會根據用戶的點擊喜好以及瀏覽喜好等進行分析。正因如此,坐擁龐大用戶群的移動新聞客戶端,在其方便使用者獲取信息的同時,其平臺上的信息流向卻不是均衡的,使用者職業、教育、環境存在的差異導致其使用互聯網技術獲取信息的目的不一樣,正如喜歡娛樂新聞的總能看到最多的明星八卦,興趣廣泛的人總比興趣單一的人獲得更多領域的美文推薦,個性化推薦的功能助長了這樣的差異,并隨著使用時間的增加,差異也會加劇。
“知溝假設”由美國明尼蘇達大學蒂奇納等三位學者于1970年提出。該假設認為,“隨著大眾傳媒向社會傳播的信息日益增長,社會經濟地位高的人將比社會經濟地位低的人以更快的速度獲取信息,因此,這兩類人之間的知溝將呈擴大而非縮小之勢。”根據“知溝理論”,大眾傳媒出現后迅速發展,由于社會經濟地位高者通常能比社會經濟地位低者更快地獲得信息,因此,大眾媒介傳送的信息越多,這兩者之間的知識鴻溝也就越有擴大的趨勢。隨著互聯網的出現和新媒體技術的不斷更新迭代,人們一方面沉浸于數字化傳播帶來的便捷中,另一方面個人在使用這些新技術的時候因個體差異造成信息流向不平等,互聯網時代,“知溝”現象已演變成“數字鴻溝”。如今,新媒體技術迭代,人們使用這些工具的差異性讓數字鴻溝內涵又發生了變化,從“物”的差異轉移到了“人”的差異。基于大數據和算法的個性化推薦看似利用技術的力量幫助使用者方便獲取信息,然而它依托的是使用者自身的興趣和原有知識積累,換句話說,影響它下一次推薦的是用戶這一次的點擊內容。目前,移動新聞客戶端的使用者已經占據了我國網民的80%以上,基于使用者數量巨大和使用者個體之間的差異,盡管個性化推薦功能方便使用者獲取信息,然而同時,它卻加劇了“信息富有者和信息貧困者”之間的鴻溝。
移動新聞客戶端擁有強大的信息源和豐富的新聞題材,但它推送的各類信息卻又是碎片化的。因年齡、教育、經濟、社交等方面存在差異,受眾會分層選擇信息,比如年輕的用戶會更多醉心于娛樂新聞,而年長的用戶則可能更多關注財經社會等新聞。個性化推薦功能雖然依托技術但根源是從個人的喜好出發,因此助長了信息流向的不均衡,進而形成“新數字鴻溝”。
如果說信息技術獲得層面的數字鴻溝更強調外部條件,“新數字鴻溝”則更強調使用者的素質與能力等內部條件。事實上,按照我國互聯網用戶的實際情況,“新數字鴻溝”確實在因移動互聯網的普及呈現擴大趨勢。據CNNIC第42次調查顯示,我國網民以青少年、青年和中年群體為主,10-29歲年齡段占46.1%,30-49歲年齡段占39.9%。占比最大的這兩類人群在受教育程度、對新媒體技術的使用、個人的社會關系等方面都有明顯差異,而個性化推薦的存在更加劇了這樣的差異,最后呈現出在獲取信息上的不平等。例如40歲的人比19歲的人顯然更關心財經類新聞,那么,經由個性化推薦,40歲的人看到的財經新聞遠遠要多于19歲以下,兩個年齡層之間在某類特定信息上會產生信息溝,顯然,因為社會關系的不同,40歲以上的人涉獵領域要大于19歲以下的,整體在知識的保有程度上也會產生差異。從社會宏觀角度來看,移動互聯網時代新聞客戶端個性化推薦功能還助長了傳播的分化。
根據CNNIC第42次調查顯示,截至2018年6月,我國農村網民占比為26.3%,未來,網民的主要增長空間還在農村地區。而我國教育在東、西部之間,城市與農村之間目前來看還是存在很大差異的,這就導致盡管互聯網的初衷是促進信息共享,新媒體技術的迭代依然會造成使用者實際的差異,產生新的鴻溝。新媒體時代,原有的“知溝”演變成“數字鴻溝”,主要突出體現在因人而異的第二道鴻溝,尤其個體受教育程度、傳播技能、選擇性使用(接受和存儲)信息三方面的差異是形成鴻溝的主要原因。
目前,一方面,個性化推薦的功能不僅在移動新聞客戶端上被廣泛認可和使用,而且已經擴展到其他應用上,例如各種“短視頻”平臺,以“抖音”為例,其日活用戶已經突破1.5億。另一方面,我國網民仍然呈現出低年齡、低學歷、低收入水平的特點,當這些人參與到個性化推薦客戶端的制作中后,很容易造成內容淺薄化、娛樂化,且越是低年齡段和低學歷的使用者往往越愿意沉溺其中。在移動社交時代,人們的生活與各種移動客戶端注定捆綁在一起。筆者認為,在“數字鴻溝”之外,個性化推薦的普遍應用是否會加劇社會的分層,是值得進一步探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