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楊譽芳 賈文文
馬斯洛把人的需求分成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實現需求五類。人們在滿足基本生理需的狀況下,物質生活越豐富,精神生活需求就越強烈。社會的進步伴隨著經濟水平與消費水平的普遍提升,人們對于娛樂的追求表現為形式上的多樣化與內容上的豐富化。隨著中國娛樂經濟的發展,社會的娛樂活動被不斷強調,呈現出泛娛樂化的特點,新媒體環境下出現娛樂化熱潮。社會生活的各個領域滲透著娛樂元素與話題,娛樂節目、網絡游戲、微博熱搜等以不同的方式將大眾帶入娛樂時代。
在互聯網碎片化閱讀之下,音樂短視頻以時間短的特征適應著大眾的碎片化時間,以音樂為背景將受眾帶入到特定情境之中,通過肢體、語言的展現來激發大眾娛樂情緒,實現虛擬空間內的娛樂互動。
2013年12月4日,中國工業和信息化部向中國移動、中國電信、中國聯通正式發放了第四代移動通信業務牌照 (即4G牌照),這對于視頻信息內容在移動互聯網的傳播帶來了巨大的發展機遇①。視頻的文件空間占用更小,傳輸速度更快,即點即看的瀏覽便捷性使得短視頻的觀看更加順暢。音樂短視頻在極短的時間內上傳、加載和播放,為受眾提供了更好的觀看體驗。
視頻剪輯技術的提高也為音樂短視頻的發展提供了技術上的支持。以往的視頻剪輯多通過非線性視頻軟件實現,耗時較長,而依托互聯網移動技術的短視頻多為“即拍即剪”,在APP中可以完成視頻的拍攝和剪輯,輔助編輯手段不斷更新,更多特效鏡頭被開發應用,美顏功能不斷強大,為用戶提供更加逼真完美的視頻呈現。
新媒體時代凸顯了受眾的主體地位,受眾已經意識到自身是信息的接受者與傳播者,并主動參與到信息的傳播過程中。網絡中充斥的各種娛樂化信息,并非都會受到每一位受眾的關注,受眾對于信息的接受往往帶有一定的選擇性,這種基于受眾自身情況而做出的個性化選擇是受眾自主性提升的表現。
面對五花八門的音樂短視頻APP,用戶會根據自身的喜好進行選擇,同時,受眾也是短視頻的創造者,他們參與視頻的制作,對感興趣的話題發表自己的意見,并與他人分享。移動互聯網、大數據、云計算的融合使得娛樂產業越來越依賴受眾,受眾自主性的提升促進內容質量的優質化,也促使平臺尋找自身準確的定位。
1.產品定位明確
抖音是一款定位于年輕人的音樂創意短視頻APP。抖音官方于2017年9月3日公布的用戶年齡分布顯示,85%的用戶年齡在24歲以下,且主要為一線、二線城市的人群。Bianews于2018年4月公布的有關抖音小調查的不完全用戶畫像顯示,56%的用戶每天花費在抖音上的時間在10分鐘以上。
接受美學從讀者接受的角度來研究創作活動,伊賽爾“隱含的讀者”既體現了文本潛在意義的預先構成作用,又體現了讀者通過閱讀過程對這種潛在意義的實現②。隱含的讀者是與文本結構暗示方向相吻合的讀者。抖音定位于90、00后年輕人群,這些人在新媒體環境下成長起來,善于表現自我,敢于挑戰,生活方式追求簡潔與快速,抖音設置15秒為視頻上限,成為快節奏生活下大多數年輕人的選擇。讀者再創造的能動性和對作品意義的參與和實現包含著對本文意義實現的多種可能性。對于抖音而言,定位為“年輕人音樂創意短視頻”,貫穿APP的宣傳、運作的整個過程,抖音APP主要向受眾推廣“內容”,相似場景或音樂背景下不同的個體理解與詮釋,構成抖音短視頻的特色。
2.素人創作為主
抖音作為視頻平臺,大多數視頻由普通網民制作上傳,場景、服飾、化妝都很生活化,是其低門檻性和草根性的表現,視頻多為才藝展示、旅行美食、生活妙招等貼近普通大眾生活的內容。例如抖音號“@會說話的劉二豆”以萌寵貓咪為內容定位,以自家為拍攝背景,在15秒內展示自家養的兩只貓咪的搞笑日常,配以想象的對話,吸引了大量粉絲,目前粉絲數已達3284.5萬。
朱立元在伊賽爾“隱含的讀者”啟示之下提出與創作發生直接關系的“潛在的讀者”的概念,認為這是作家“從現實讀者大量閱讀的情況和信息中概括出來的,這個潛在的讀者隨著現實讀者的變化與作家自己審美經驗視界的變化而變化。”這一概念可以解釋抖音素人創作火爆的現象。一個養貓愛貓的人通過平臺分享自己貓咪的日常,他是愛貓者群體中的一員,他的經驗、問題更容易吸引具有相同愛好和經歷的人圍觀,進而形成粉絲的凝聚。抖音平臺所提供的評論、私信功能為共同關注者提供了交流平臺,這些反饋與交流通過直接或間接的方式使得拍攝者調整視頻的風格與內容,他們都是“作者心中參與創作的讀者”。
1.文化期待
抖音界面向用戶推薦的熱門視頻,包括熱門音樂和熱門挑戰。抖音具有豐富的音樂素材庫,除了設置26個音樂類別之外,抖音官方還經常根據網絡熱點創作有趣的音頻,根據關注度推薦熱門歌曲,《Panama》《PLANET》《123我愛你》等網絡神曲就是借助抖音火爆的。熱門挑戰如“海草舞”“這技術也能拍大片”“我才是好喝表情帝”等以挑戰的形式號召不同人對同一主題進行個性化展示。
文化作為一種意識形態,是人們長期創造形成的產物。受眾是帶有特定文化進行內容選擇的,當內容與文化結構相一致時,就會激發出共同的情感需求,進而獲得認同感。堯斯的“期待視野”意指在文學接受活動中,讀者原先各種經驗、趣味、素養、理想等綜合形成的對文學作品的一種欣賞要求和欣賞水平,在具體閱讀中,表現為一種潛在的審美期待。抖音的視頻推薦大多來源于生活場景,符合受眾既定的審美經驗,拉近了與受眾之間的距離,配合音樂又多展現普通場景下不普通的轉折性,滿足了受眾的好奇心,獲得一種別樣的體驗感。
2.情感期待
音樂短視頻以其時間短、音樂帶入性強、互動性等特點很好地滿足了受眾的娛樂化需求,受眾選擇短視頻APP作為娛樂活動,就是希望從中放松心情、感受快樂。抖音APP從素材庫的提供到視頻的審核推薦,都是為了給受眾營造一種娛樂化的感覺,讓受眾在15秒時間內感受到快樂。
從接受主體看,姚斯認為,讀者與作品通過“視界的交融”來深入理解作品,進而使作品的意義得以實現。他意識到,奠基于接受美學之上的文學史的價值取決于它在通過審美經驗對過去進行不斷的整體化運用中起到積極作用③。抖音在視頻的提供推薦方面就很好地滿足了受眾的情感期待,在滿足消閑娛樂之余還給予一種正能量的鼓勵。例如抖音號“@說方言的王子濤”以方言班主任、搞笑校園事為定位,視頻涉及“班主任爆笑吐槽學生作文”“班主任吐槽奇葩試題”“班主任高考爆笑叮嚀”等,通過搞笑的形式匯總校園趣事,讓受眾在歡笑中獲得娛樂感,對校園行為也有一定的規范教導作用。
1.自主化選擇
受眾并不是像“魔彈論”中所說的那樣可以輕易地被信息一擊即中。在面對信息時,受眾往往具有能動性,選擇自己感興趣的內容,忽略自己不認同的內容。受眾的這一特征在觀看抖音APP時有明顯的表現。在觀看抖音視頻時,受眾可以為喜歡的視頻點贊和評論,也可以長按屏幕選擇“不感興趣”,或上滑略過視頻。不同層次、年齡、職業的人對于視頻內容有不同的偏好選擇,系統通過算法進而實現對于用戶的精確推送。
伊賽爾在《閱讀行為》中提出“否定”這一概念,他認為在內容上文學常常能夠打破讀者頭腦中原先具有的舊社會意識規范,這種“否定”形成“閱讀過程中軸上的動力空白”。在形式上,“否定”意味著對“前意向”的沖破。根據伊賽爾的觀點,受眾觀看抖音視頻時,視頻內容若沒有區別于觀看者個人經歷的新意,也不能為其提供一種對于前理解的突破,就會被受眾舍棄。在海量的推薦視頻中脫穎而出的作品,大多能夠為受眾提供一種新鮮感,從而被受眾選擇。
2.探索與創造
抖音對于上傳的視頻沒有嚴格的內容限制,通過推薦熱門視頻,進而激發受眾發揮想象,引導其觀看相似視頻或主動拍攝創意視頻。抖音通過平臺的連接,實現了虛擬空間下的互動,受眾通過轉發、評論,表達自身對于視頻的喜愛,也使視頻質量不斷完善,催生出更多受眾喜愛的作品。
接受美學的召喚結構認為作品中的“空白”“空缺”是激發讀者想象的關鍵性因素,這些存在于文學作品中的不確定性,激勵著受眾進行文化的審美再造。伊賽爾這樣定義文學作品的召喚性:“文學作品存在意義空白和不確定性,文學作品的否定性結構,成為激發、誘導讀者進行創造性填補和想象性連接的基本驅動力。”學者薛永武認為接受美學下的審美歸宿“提高了自己的審美水平,豐富了個人的審美經驗,拓展了審美視野,也建立了新的審美標準”。抖音號“@c丫丫個呸y”于2018年5月30日上傳一條以薩頂頂《萬物生長》為音樂背景的視頻,頭發伴隨音樂飄起,獲得257.4萬的點贊以及25.4萬的轉發。受眾對“頭發是怎么飄起來的”這一現象具有強烈的好奇心,基于對這一“空白”的想象,大量用戶運用抖音5月初上線的分屏功能表達自身的理解,如用吹風機吹、用嘴吹、大風吹等一度獲得用戶關注。
注釋:
①王婧琦.移動短視頻社交網絡服務的技術、應用與發展[J].藝海,2014(07):112-114.
②沃爾夫岡·伊賽爾.閱讀行為[M].長沙:湖南文藝出版社,1991:43-46.
③[德]H.R.姚斯,[美]R.C.霍拉勃.接受美學與接受理論[M].周寧,金元浦 譯.沈陽:遼寧人民出版社,1987:24-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