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桂香
(重慶圖書館,四川重慶400037)
隨著全民閱讀的深入發展,圖書館的服務功能不斷被更新。2011年,國際圖聯、突尼斯圖書館和圖書館之友協會聯合會共同發布的《圖書館、閱讀和代際對話的突尼斯宣言》指出,“圖書館應利用它們豐富的基礎設施開展跨代閱讀服務項目,把年輕和年長的群體組織起來,促進他們閱讀;圖書館應該為跨代的對話和學習提供機會和場所;圖書館應開展促進不同年齡組之間交流服務項目”[1]。該宣言不僅指出圖書館有責任和義務開展代際閱讀服務,而且指出圖書館開展代際閱讀服務的方式、內容和方向。
代際閱讀,泛指嬰幼兒、少年兒童、青年、中年、老年等任何兩代間進行的有意義的閱讀活動。代際閱讀,是全民閱讀的重要組成部分,不僅有利于培養年輕一代的閱讀習慣、閱讀能力和閱讀興趣,而且有利于豐富年老一代的精神生活,發展老齡事業,促進社會和諧,還有利于節省圖書館等公用資源,利用社會閑置資源。據此,文章運用現代戰略情報管理方法SWOT分析法,通過對圖書館的調查并結合自身的工作實踐,從圖書館內部條件分析開展代際閱讀服務的內部優勢和劣勢,從圖書館外部環境分析開展代際閱讀服務的外部機會和威脅,并在分析基礎上進一步提出公共圖書館開展代際閱讀服務的對策。
“SWOT”分別是Strength(優勢)、Weakness(劣勢)、Opportunity(機會)、Threat(威脅)四個英文單詞的首字母。SWOT分析法,“是對企業自身內在條件和外部環境進行分析,找出企業的優勢和劣勢、機會和威脅,從而明確企業的核心競爭力。”[2]SWOT分析法,用于圖書館戰略管理是非常有必要的,不僅有助于分析圖書館內部條件的優勢和劣勢以及外部環境的機會和威脅,而且有助于通過整體分析,建立圖書館的戰略整體規劃,進而促進圖書館不斷向前發展。
2.1.1 不斷豐富的館藏資源
代際閱讀資源大致有嬰幼兒讀物、嬰幼兒家長讀物、親子讀物、少年兒童讀物、青年讀物、中年讀物、老年讀物等。這些代際閱讀資源不僅種類繁多,而且內容廣泛,涉及各個年齡層的各類讀物。除了圖書館,其他單位和個人不具備這么豐富的公益資源。圖書館最重要的使命是保存和豐富館藏資源。除了設置專門的購書經費和購書人員外,圖書館還開放購書權限,還購書主動權給讀者,如讀者推薦購買書籍,讀者購書圖書館買單等。圖書館的種種舉措,目的在于不斷豐富館藏資源,增強圖書館對各代人的吸引力。不斷豐富的館藏資源,為公共圖書館開展代際閱讀服務提供了閱讀資源。
2.1.2 舒適自在的閱讀空間
代際閱讀空間包括圖書館、學校、幼兒園、早教中心、養老院、老年中心、教堂、醫院、咖啡館等地。凡是有閱讀的地方,都可以發展為代際閱讀空間。但是,在代際閱讀服務實踐活動初興時,圖書館是最重要和最主要的代際閱讀空間。空間資源是圖書館的重要資源,空間服務是圖書館的重要服務內容。近年來,各省均積極修建新館,不斷擴大閱讀空間面積,完善閱讀空間設施設備,增加閱讀空間舒適度。圖書館的閱讀空間擁有寬敞、靜謐、舒適、氛圍濃厚、材料豐富、設施設備相對健全等其他閱讀空間無法比擬的優勢。圖書館為人們提供了良好的閱讀場所和環境,吸引著熱愛閱讀的各代人走進圖書館,為營造以公共圖書館為中心的代際閱讀空間打下了基礎。
2.1.3 多姿多彩的主題活動
舉辦各類主題活動,是現代圖書館展示自己、吸引讀者走進圖書館的重要方式,是現代圖書館主動進行公益服務的重要方式。改革開放后,圖書館的各類主題活動層出不窮、熱鬧非凡。以重慶圖書館為例,“2017年舉辦的公益講座、展覽培訓及主題活動等共計283場。”[3]這些傳統主題活動雖然沒有以代際閱讀為主題,但也在一定程度上包含了對代際閱讀的關注,如親子閱讀、老年人數字閱讀培訓等。多姿多彩的主題活動,不僅提高了圖書館舉辦活動的能力,而且擴大了圖書館的號召力和影響力,提高了圖書館的公益形象,為圖書館舉辦代際閱讀服務活動創造了良好條件。
2.1.4 相對專業的服務人才
代際閱讀服務實際上就是一項服務工作,即為各代人共同閱讀和分享閱讀創造機會和條件,為他們代際閱讀服務。全民閱讀發展十多年,圖書館一直在積極尋求建立一支閱讀服務人才隊伍,主要有:積極引進優秀的高校畢業生和有閱讀服務經驗的骨干人才;鼓勵參加國內外各種閱讀會議,提高員工閱讀服務水平;營造良好的閱讀服務工作環境,促進人才自身成長等。現代圖書館員與時俱進,開拓創新,閱讀服務理念以讀者為中心,閱讀服務內容不斷深化,閱讀服務方式不斷創新,閱讀服務能力不斷提高。相對其他工作人員,圖書館員長期從事閱讀服務工作,具有自覺的閱讀服務意識和較高的閱讀服務能力,能夠較好地從事代際閱讀服務工作。
2.2.1 思想上不重視代際閱讀服務
圖書館聚集不同年齡段的人群,是代際溝通的天然聚集地。然而,圖書館卻長期不重視代際閱讀服務,甚至存在人為地設置代際閱讀障礙等問題。主要表現在:行業評估標準沒有提及代際閱讀服務;戰略規劃沒有明確代際閱讀服務;部門設置和員工崗位設置沒有規定代際閱讀服務;不重視嬰幼兒讀物和老年讀物等代際資源的購買;沒有設置代際閱讀區;沒有舉辦代際閱讀服務活動;不重視圖書館內代際溝通和交流;不重視與幼兒園、養老院等機構合作;不重視代際閱讀服務推廣機制和評估機制的建立等。思想上不重視代際閱讀服務,行動上自然不會落實。
2.2.2 缺乏健全的閱讀組織機制和工作激勵機制
我國大部分圖書館沒有成立專門的閱讀服務部門。即使舉辦閱讀活動數百場的圖書館,也沒有成立專門的閱讀服務部門,也沒有選派專門的閱讀服務負責人。閱讀服務工作是圖書館各個部門的零散活動,缺乏一個中心部門的統一領導和管理。同時,圖書館也沒有建立科學有效的閱讀工作激勵機制,沒有將工作業績與圖書館員的基本工資和獎勵報酬相結合或結合程度不夠。圖書館員在閱讀服務中做出的業績不能在基本工資和獎勵報酬上直接體現,這就大大降低圖書館員服務的主動性、積極性和創造性,造成閱讀服務工作停滯不前。
2.2.3 缺乏充足的經費
改革開放后,圖書館的經費呈穩定上升趨勢,但專門用于閱讀服務的經費非常有限。缺乏充足的經費,是閱讀服務工作發展中的普遍性現象,已成為制約閱讀服務工作進一步發展的重要瓶頸。代際閱讀理念的推廣,代際閱讀材料和閱讀獎品的購買,代際閱讀空間的營建,代際閱讀活動的舉辦,代際閱讀館員的專業培訓,對經濟困難的推廣對象的補助,代際閱讀服務主體、服務客體和志愿者的交通問題等都需要充足的經費。缺乏充足的經費,無疑會嚴重影響代際閱讀服務的規模和質量。
2.3.1 國外代際閱讀服務的成功案例
《圖書館、閱讀和代際對話的突尼斯宣言》發布前后,德、美等國家和政府啟動實施了內容各異、各具特色的代際閱讀服務項目。主要有:“德國的‘書籍搭建橋梁項目’,美國的‘代際學習中心’,荷蘭的‘養老院的免租客’,俄羅斯的‘家庭閱讀大綱’,韓國的‘駐館作家’與‘銀發讀者服務團’,法國的‘圣雷米老人村’”[4]等。國外代際閱讀服務的成功案例,提供了可供借鑒的經驗和教訓,對開展代際閱讀服務理論建設和實踐活動都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
2.3.2 政府開始重視代際閱讀服務
我國政府還沒有頒布實施以代際閱讀服務為主題的法律、政策和文件,但一些法律、政策和文件規定了少年兒童、老年人等特殊群體的閱讀場所、閱讀機會和閱讀服務內容,涉及代際閱讀服務。“‘十三五’期間國家老齡事業發展和養老體系建設主要指標,在‘精神文化生活’這項,要求達到‘建有老年學校的鄉鎮(街道)比例達到50%’和‘經常性參與教育活動的老年人口比例20%以上’。”[5]2018年1月1日正式實施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共圖書館法》也明確指出:“政府設立的公共圖書館應當設置少年兒童閱覽區域,根據少年兒童的特點配備相應的專業人員,開展面向少年兒童的閱讀指導和社會教育活動……政府設立的公共圖書館應當考慮老年人、殘疾人等群體的特點,積極創造條件,提供適合其需要的文獻信息、無障礙設施設備和服務等。”[6]
2.3.3 全民閱讀的蓬勃發展
2006年,中央多部門聯合發布《關于開展全民閱讀活動的倡議書》,標志著全民閱讀上升為國家發展戰略。2014年至今,全民閱讀每年都被寫進國務院政府工作報告。經過十多年的發展,全民閱讀在全國范圍內蓬勃發展,促進了中國國民人均閱讀水平顯著提高和中國國民閱讀人群持續增加,在促進落后地區閱讀、社區閱讀、少年兒童閱讀、老年人閱讀、弱勢群體閱讀等方面起到了一定的作用,并在一定程度上豐富了人們的精神文化生活,促進了中華民族文化的偉大復興。全民閱讀的蓬勃發展必然為代際閱讀帶來機遇和契機,推動其向前發展。
2.4.1 民眾對代際閱讀服務的認識不夠
代際閱讀,是近十年才發展起來的一個新詞匯,在民眾中的認識度和接受度還非常低。民眾還沒有樹立代際閱讀意識或者代際閱讀意識淡薄,主要表現在:不重視親子閱讀;懼怕嬰幼兒與陌生人共同閱讀;歧視缺乏自制力和自覺性的未成年人,拒絕與其在同一空間閱讀;歧視養老院和療養院的老年人,排斥與其分享閱讀;歧視老年群體,拒絕幫助其數字閱讀;不重視家庭內部和社會中的代際溝通和交流等。民眾對代際閱讀服務的認識不夠,嚴重阻礙代際閱讀服務的順利開展。
2.4.2 缺乏健全的代際閱讀法律機制和組織機制
美、日、韓等發達國家已經建立了健全的閱讀法律機制,甚至智利、墨西哥等發展中國家也紛紛對全民閱讀立法。現今,我國一些經濟文化水平較高的省市出臺了一些地方性閱讀法規規章,但還沒有頒布實施一部國家層面的全民閱讀方面的法律。發布了很多有關全民閱讀的政策和文件,但尚未頒布任何以代際閱讀為主題的政策,也未發布任何以代際閱讀為主題的通知文件。法律機制的空白,嚴重制約代際閱讀服務的推進。
2006年,中國圖書館學會科普與閱讀服務委員會成立。自此,全民閱讀組織機構如雨后春筍般相繼成立。“全國已有湖南、湖北、江蘇、廣東、河北、黑龍江、福建、重慶、陜西、新疆等18個省市、地區成立了地方黨委或政府主要領導擔任負責人的全民閱讀組織領導機構。”[7]然而,這些機構和負責人幾乎都是兼職管理閱讀服務,而且職責一欄從未出現負責代際閱讀服務字樣。組織機制的嚴重缺失,是代際閱讀服務的一大隱患。
2.4.3 缺乏各種社會資源的主動參與
“美國的全民閱讀活動幾乎沒有一項是單兵作戰,幾乎全是通過多方聯合方式完成。”[8]與英美等發達國家形成鮮明對比的是,我國閱讀服務力量單薄、資源單一,形成圖書館界孤軍奮戰的局面。各種社會資源包括機關事業單位、教育機構、商業機構、醫療機構、民政機構、志愿服務的個人等。代際閱讀服務對象較為復雜,包括從剛出生的嬰幼兒到八九十歲的耄耋老人,不僅年齡跨度大、行業廣,而且精神狀況各異。各種社會資源無限,公共圖書館數量有限,代際閱讀服務對象無限。只有無限的社會資源主動與有限的公共圖書館合作,才能最大限度覆蓋無限的服務對象,才能使代際閱讀服務遍地開花,碩果累累。
代際閱讀服務理念,核心內容是各代間的共同閱讀和分享閱讀,而不是某一代的獨立閱讀;是合作共贏,而不是單打獨斗。首先,在圖書館及員工中強化代際閱讀服務意識。主要舉措有:在行業評估標準中提及代際閱讀服務;在制定戰略規劃中明確代際閱讀服務;在部門職責和崗位設置上規定代際閱讀服務;在圖書館員的獎勵報酬中加入代際閱讀服務等。只有在硬性規定上加入代際閱讀服務內容,才能真正提高圖書館及員工的代際閱讀服務意識。此外,開展代際閱讀服務理論培訓、觀看代際閱讀服務經典案例視頻、舉辦代際閱讀服務現場體驗活動等,強化圖書館及員工的代際閱讀服務意識。
其次,在民眾中廣泛傳播代際閱讀服務理念,提高代際閱讀服務的民眾認識度和接受度。只有民眾樹立代際閱讀服務理念,代際閱讀服務才能全面、持續、健康、和諧發展。圖書館不能坐以待斃、消極等待,而應該主動出擊,積極采取措施在民眾中廣泛傳播代際閱讀服務理念。一方面利用微信、微博、官方網站等新媒體,廣泛宣傳代際閱讀服務理念;另一方面舉辦豐富多彩的代際閱讀服務活動,壯大代際閱讀服務規模,提高代際閱讀服務質量,在活動中廣泛傳播代際閱讀服務理念。
豐富的代際閱讀資源,是開展代際閱讀服務的前提。在已有的閱讀資源基礎上,圖書館加大代際閱讀資源的購買比例,如購買更多的嬰幼兒讀物、嬰幼兒家長讀物、老年讀物等,以保證代際閱讀資源的供應。同時,要不斷完善圖書館內的設施設備,打造一個既能供嬰幼兒快樂閱讀,又能供老年人、殘疾人等特殊人群舒適自在閱讀的圖書館。
代際閱讀空間建設,首先,建設圖書館內的代際閱讀空間。由于未成年人缺乏自覺性和自制力,不能把現有的少兒閱讀區和成人閱讀區直接改為代際閱讀區。新加坡的三巴旺圖書館,在現有閱讀區基礎上開設了代際閱讀區,在區內少兒和成年人各自閱讀自己的圖書。其次,建設圖書館外的代際閱讀空間。代際閱讀空間以圖書館為中心,但不局限于圖書館。早教機構、幼兒園、學校、養老院、福利院、醫院、教堂等地,為代際閱讀提供了廣闊的空間和良好的環境,是代際閱讀服務的重要延伸服務站,解決了圖書館距離太遠、空間緊張的困難,有利于最近最快最好地開展代際閱讀服務。
通過研究代際閱讀服務的成功案例,不難發現全面、持續、具有鮮明特色是這些案例的共同特點和成功關鍵。所謂全面就是普及于全體國民,包括嬰幼兒、少年兒童、青年、中年、老年,全面覆蓋代際閱讀活動服務對象。所謂持續就是將代際閱讀活動規范化、常態化、長效化。公共圖書館從讀者的實際需求出發,以支持代際閱讀服務為中心,以分享閱讀樂趣為原則,為讀者提供個性化的代際閱讀服務,從而樹立圖書館良好的代際閱讀品牌。將日常活動和品牌活動相結合,將品牌活動規范化、常態化、長效化,促進代際閱讀服務活動持續發展。
具有鮮明的特色,是代際閱讀服務活動能夠持續開展和擴大影響力的關鍵。如鼓勵學生與年老一代通信,討論和交流閱讀心得;邀請年輕一代與年老一代一起步行,或一起參加游戲;定期組織年輕志愿者探望獨居老年人,與其分享圖書;招募成年人幫助有閱讀障礙的兒童;招募老年人定期為兒童講故事;將養老院開在幼兒園附近或開在一起等。根據當地的人口特點和圖書館的經濟情況,充分發揮人的主動性和創造性,代際閱讀服務活動將創意無限、精彩無限。
健全的法律機制,是代際閱讀服務順利開展的制度保障。《全民閱讀促進條例》,正在廣泛征求意見,我國第一部全民閱讀法律發布實施已進入倒計時。代際閱讀是全民閱讀的一個組成部分,因此代際閱讀法律法規可以嵌入全民閱讀法律法規。代際閱讀涉及不同年齡人群,因此代際閱讀法律法規也可以嵌入保護兒童、老年人等權益的法律法規。代際閱讀涉及不同機構,因此代際閱讀法律法規也可以嵌入圖書館法、幼兒園規章制度等。在法律法規中,確定圖書館、政府、孤兒院、幼兒園、養老院等機構和公民個人在代際閱讀中相應的權利和義務,從制度上保障代際閱讀服務順利開展。
健全的組織機制,是代際閱讀服務順利開展的組織保障。首先,健全圖書館內部的組織機制。成立閱讀專職部門和負責人,專門負責包括代際閱讀在內的閱讀事務。其他部門和負責人在代際閱讀服務中起配合作用。其次,推動健全圖書館外部的組織機制。在國家層面的閱讀領導機構的統一領導下,各省市區縣閱讀機構下設代際閱讀機構,或在其他組織機構下設代際閱讀管理機構,負責代際閱讀事務,從組織上確定負責機構和負責人等。如在保障老年人權利機構下設閱讀中心,聯合社會各種閱讀團體豐富老年人的讀書生活。
調動各種資源,首先要調動圖書館內各種資源。閱讀不是一個部門的事,而是整個圖書館的事。在圖書館閱讀部門的統一領導下,相關部門提供一定的代際閱讀資源、代際閱讀空間、代際閱讀志愿者、代際閱讀對象、代際閱讀合作機構等,齊心協力、團結一致,把代際閱讀服務工作搞好。
其次要調動社會上的各種資源。第一是招募志愿者。志愿者的參與及參與人數是代際閱讀服務能否成功的關鍵因素。“各圖書館開展的代際閱讀項目中,存在著招募不到足夠的志愿者、志愿者波動比較大、無法確定活動當天有無志愿者或有多少志愿者參與的問題,這給項目的開展帶來了很大的風險和不確定因素。”[9]
第二是各種社會資源的主動參與。調動一切可以調動的社會資源,建立政府、圖書館、社會聯合開展的代際閱讀服務,建立全民參與的代際閱讀服務。在調動各種社會資源時,不能局限于尋求代際閱讀機構和個人的人力、物力支持,而更應該尋求互惠互利、合作共贏的合作關系,以建立更穩定的合作平臺和更廣闊的合作空間,使代際閱讀服務活動更上一個臺階,保障代際閱讀活動持續深入地發展下去。
我國代際閱讀服務還處于初興階段,理論研究和實踐程度都非常低。在初興階段,圖書館必須廣泛宣傳代際閱讀服務理念,分享與交流代際閱讀服務的任務、標準、對策、措施、合作資源、經驗和教訓等,以更好地服務代際閱讀,促進代際閱讀的廣泛發展。如“以阿利根尼縣圖書館協會為例,其在2002年承辦的‘如何開展代際項目’培訓,為推動本地圖書館的代際交流項目提供了有效助力。”[10]
代際閱讀服務開展后,還要注意建立代際閱讀評估機制。建立代際閱讀評估機制,不僅有利于提高代際閱讀服務質量和水平,而且有利于提高服務對象的參與熱情。主要包括:“比較圖書館每次投入的人員、活動、經費、社會資源整合等方面的數據變化;比較參與者每次的滿意度和受益度等方面的變化;比較每次活動的規模、持續性、宣傳服務、公平度、后續衍生產品、用戶追蹤、閱讀氛圍的培育等方面的變化。”[11]通過評價機制得來的數據進行分析和總結,有利于對代際閱讀服務進行總結,揚長避短,為以后的代際閱讀服務指明方向。
明確代際閱讀服務責任,樹立代際閱讀服務目標,傳播代際閱讀服務理念,舉辦代際閱讀服務活動,不僅能拓展圖書館的服務內容,更新圖書館的服務方式,而且能促進社會向前發展。開展代際閱讀服務,加強代際溝通與交流,為各代人閱讀創造一個融洽和諧的社會環境。隨著公共圖書館代際閱讀服務的進一步開展,圖書館將更好地為不同年齡群體服務,更好地發揮服務讀者、服務社會的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