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山

隨著互聯網的發展,以租代買的生活方式被越來越多的年輕人所接受。從服飾箱包到數碼產品,從家用電器到兒童玩具,幾乎日常生活中的所有物品都可以通過租賃的方式來使用。
北京的楊云經常會為孩子租玩具。“孩子玩玩具就是個新鮮,像積木玩具,拼完一次就不想再玩了。買回來不劃算,都堆在家里占地方,二手市場有時也賣不出去,扔了又可惜。”
上海的于暢曾用租來的水下相機和朋友一起出去玩,“我對電子設備很著迷,經常看一些‘黑科技產品。新品往往比較貴,租用能滿足我的需求。”
廣州的張淼覺得租賃性價比高。“如果是一些使用頻率不太高的東西,租用的話可以增加物品的流通循環。如果自己買來用,很有可能用幾次就閑置了,租用能讓物品發揮更大價值。”
不過,租賃也會存在一些問題。“很多物品的租賃是近幾年才興起的,所以我感覺一些配套設施還不夠全面。購物是一次性完成的,相對簡單,還總有不少售后問題。”楊云說,她給孩子租玩具時發現拿到手的玩具車一個輪子有問題,趕緊聯系了客服證明物品不是自己損壞的。
“以前人們喜歡購買,覺得東西買下來才是自己的,對于租來的東西不夠愛惜,這樣不行,不利于物品的循環利用。”于暢說。
張淼覺得租賃本身也是一種消費,需要根據實際需求來選擇,“超出消費能力依然是不理性的”。
摘編自《新民晚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