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燕玉

欲說還休,卻道天涼好個秋。
秋意漸濃,秋天的風吹醒了沉睡的鄉情。秋天,我開始想念故鄉。故鄉,這座南方四季花開的小城,我竟偏愛那個海腥味的小鎮。那是我最初的故里。
故鄉的秋天與花事無關,沒有秋花斑斕,沒有秋葉飄飄,也沒有一切的唯美畫面。小鳥趕著筑巢,小河忙著奔向大海,農人忙著灌溉,漁民忙著收網。他們都在忙著,仿佛一年四季都在忙碌中度過。
對海的情愫,已經深入到骨子里,我的血液里帶著大海的廣闊與深邃,那是我有海的故鄉給予我的。
小時候坐在海邊,看著趕海的鄉人挑著一擔一擔的海蠣,快步小跑地往家里走。那時候不懂生活是那肩上沉甸甸的擔子。而故鄉的秋天是他們包裹的頭巾,拉到上半身的雨鞋,瑟瑟的海風,還有奔波于生計的腳步。
挖海蠣的婦人,在秋天的半夜,已經拿起小板凳和工具開始她們的工作。這個靠海的小鎮,挖海蠣成了大多數婦女養家糊口,經濟收入的唯一來源,她們日復一日,年復一年的做著同樣的事情,有的甚至沒有離開過這個海腥味的小鎮。
小時候,父母總是說要好好讀書,不好好讀書就在這里挖海蠣。長大后,我回到故鄉偶遇小學同學在街角挖海蠣,彼此寒暄,匆匆道別,每個人都會有屬于自己的生活,彼此尊重,彼此祝福就好。人生有幾次的分水嶺,我們總是在諄諄教誨的道理中成長,最終回過頭來,是會明白當時父母的用心良苦和理想愿望,然后慈悲感恩的繼續前行。
秋天,故鄉的小河,帶著母親半曲著浣洗的身影,和每家每戶掛在門前還在滴水的漁具等生活景象,涓涓溪流融入大海的懷抱,翻滾,奔流不息。
如今,這條河孤獨地留在一座橋下面,干枯得喘不過氣來,小鎮嬉鬧的生活氣息也隨著河流遠走。我曾多次從它旁邊經過,破亂不堪,那些美好的兒時的小河永遠留在記憶里。
而那秋天最美的,應該是父親臉上的笑,褶皺的臉上,刻滿歲月的滄桑,然而我們的日子總是快樂的。
父親告訴我們他的理想。鎮上郵局上班的姑娘每天從我們家門口經過,她過著朝九晚五,平淡穩定的日子,父親說,好好讀書,希望以后你們的日子也是那樣的。我是沒有完成父親理想的孩子,未完成的理想也許含苞待放,也許被秋風吹走。我知道,不管什么樣的路,父親從不責怪我們。
他永遠像秋天的太陽一樣,溫暖而不熾烈。
故鄉的秋,我在夢中看到一片一片的麥田,金黃閃爍的麥田,父親守望著它,守望著我們的故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