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微微
摘 要:隨著國民經濟的不斷發展,社會對幼兒教育的關注也越來越多,對高職院校學前教育專業學生的職業素養要求也越來越高。因此,社會對各高職院校學前教育專業的人才培養提出了新的要求,實用型、創新型人才的需求推動著高職院校學前教育專業在教學上不斷進行改革。本文對高職院校學前教育專業手工課程的創新教學探究,結合手工課程教學現狀,分別從調整教學思路、改變教學模式、重視教學成效三個方面,對高職院校學前教育專業手工課程的創新性與實踐性進行探討。希望能為高職院校學前教育專業的從業者在手工課程的教學上提供借鑒。
關鍵詞:手工課程; 創新; 實踐應用
中圖分類號:G424?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文章編號:1006-3315(2019)12-131-001
手工制作能夠培養幼兒的發散、立體思維能力和創新意識,同時有助于協調幼兒的手腦發展。當前,如何有效地對學前教育專業手工課程進行教學已經成為高職院校重點研究和探索的課題。手工課程是高職院校學前教育專業學生掌握手工制作技能的重要途徑,它的創新教學有助于整個學前教育專業學生整體職業素質的提高。
一、調整教學思路,提升學生綜合競爭力
現今一些高職院校學前教育專業手工課程教學內容及模式相對單一,難以滿足學生對該專業職業技能的需求,這直接影響了學生在社會就業中的綜合競爭力,不利于學生專業的長遠發展。為了應對這一問題,各高職院校已意識到要轉變教學思路的緊迫性。不少高職院校學前教育專業組織學生去到當地幼兒園實訓及參觀交流,讓學生了解手工課程在幼兒教學中的重要性。
為能進一步提升學生的綜合競爭能力,就要求高職院校學前教育專業對手工課程的教學內容進行整合與創新。如把手工制作如何運用到幼兒園的區域環境創設內容中,可把原有的繪畫課、創意設計課的相關內容與手工制作相結合,體現創意性與手工技能性。另外,如為突出手工課程的應用實踐性,可把手工課程內容分為三個大模塊:幼兒園墻飾設計與制作、幼兒園區域環境創設、玩教具的設計與制作。各模塊在教學內容的選擇上結合幼兒年齡段特點進行設計。
二、改變教學模式,激發學生自主創新能力
手工課程教學是一門實用性較強的專業技能課,重視學生的動手能力、創新能力的培養。傳統的手工課堂主要采用傳遞——接收式的集體教學模式,一般是教師邊示范邊講授手工制作步驟,然后學生再按步驟練習制作,教師隨堂輔導,最后學生課后鞏固練習。傳統的手工課堂教學內容相對單一,以單純學會某個手工制作為目的,忽視了手工作品的延展性與再創造性。這種“按部就班”的教學形式,在無形中阻礙了學生的創新思維,讓學生失去了手工制作的自主性與創造性。
在學前教育專業手工課程的教學中,要激發學生的自主創新能力,就要改變以往單一的教學模式。現今在手工課程的創新教學中較常用的教學模式有兩種:一種是分小組合作教學模式,它是將一個班級分成若干組,每組4-8人,分組方式在自愿條件下可采用多種形式,通常學期第一次課就分好組。這樣教師可以根據每組的綜合情況來布置任務或自選內容,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以微課、示范等形式進行主要知識講解,實行現場參與、指導與評價。學生則通過網絡、教材等途徑等自主收集資料、小組獨立完成手工作品構思與制作,各小組互評與交流作品創作心得等方式來完成教學任務。分小組合作教學模式有利于發展學生個體思維創作能力和動手技能,促進溝通,培養學生的團隊精神;另一種是自學——輔導式教學模式,它是在教師的指導下自己獨立進行的學習模式。教師應選擇學生感興趣的知識點進行學習,學生可以通過網絡視頻教學,教師錄制視頻等途徑學習相關理論與技巧性知識,在自我練習中不斷探索以完成預習知識的應用與創作準備。同時在自學過程中通過課堂或是微信等社交平臺及時與教師之間形成反饋。自學——輔導式教學模式能培養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激發學生的創造力。
在運用不同教學模式的同時,教師們還可借鑒在當今比較流行的翻轉課堂、慕課、微課等基于互聯網的教學形式中吸取各自的優勢,運用到手工課堂教學中。
三、重視教學成效,提高學生的實踐應用能力
學前教育專業手工課程教學也是一門應用性較強的專業技能課,學習效果的好壞通過實踐便能很快檢驗出來。教師在教學中應重視教學質量,以提高學生的實踐應用能力為導向。目前普遍存在的現象是學生對手工課程的學習興趣持續性不高、本已學會的手工制作過段時間又遺忘、手工綜合創作能力與對手工材料意識弱等。本文對提高學生的實踐應用能力提出了幾條應對策略:
1.根據節日確定不同的教學內容,內容與節日結合起來,貼近生活,易于產生興趣,在對幼兒教學中實用性較強。
2.選用多樣的手工材料進行教學,不同材料有不同的質感與體驗,多樣材料的運用能拓展學生的視野與對材料價值的認識。如廢舊材料再利用,學生在手工改造后讓它煥發新的生命,能讓學生感受到手工制作的價值意義及環保意識。
3.與地方傳統手藝相結合,手工制作與地方傳統民間美術元素相結合,既是對地方傳統工藝的繼承與創新,又讓學生在加深對家鄉文化了解的同時提升其審美能力。
4.抓住學校各項活動鞏固手工制作,各高職院校應提供學生手工作品展示的機會與平臺,巧妙運用校內活動與手工應用相結合,還可通過對本班教室、宿舍的環境布置來提高學生的手工應用能力。
高職院校學前教育專業為國家與社會培養了大量幼教人才,為了讓我們學前教育專業的學生能更好地適應社會需求,教師在手工課堂教學中要主動培養學生的自主創造性,以更好的促進幼兒手腦的協調發展與發散思維能力。本文對高職院校學前教育專業手工課程的創新教學探究,希望對學前教育專業手工課程教學的不斷完善盡一點力量,為提高學生的職業素養做出一定貢獻。
課題:湖南省教育廳教學改革研究項目《學前教育手工課堂創意研究》
參考文獻:
[1]黃丹丹.中專學前教育專業手工課手工應用能力的培養研究與實踐[D]華中師范大學,2016
[2]許娟,林渝竺.高職院校學前教育專業手工制作課程創新教學方法探討[J]戲劇之家,2017,24:193
[3]叢娜.高職學前教育專業手工制作課程教學模式探索[J]美術教育研究,2015(22):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