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鵬展,楊曉悅,葛雪嬌,尚 清
(鄭州大學附屬兒童醫院,河南 鄭州450000)
語言發育遲緩是指兒童的正常語言表達能力明顯低于同齡兒童的情況,主要表現為已過說話年齡依然不能說話,或說話時間很晚,語言的運用、詞匯表達能力低于同齡兒[1-2]。語言發育遲緩是兒童發育遲緩的第二表現,對兒童的健康成長發育有很大影響[3]。為促進兒童語言的發育,我院在康復訓練的基礎上給予責任制護理治療兒童語言發育遲緩,取得滿意療效,現報道如下。
選取2014年2月至2016年12月鄭州大學附屬兒童醫院康復醫學科收治的語言發育遲緩患兒200例,均符合《實用兒科學》中兒童語遲的診斷標準,排除聽力異常的患兒。根據入住病區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對照組患兒100例,男58例,女42例;年齡17~51個月,平均(29.3±3.1)個月;病因:腦性癱瘓42例,精神發育遲緩27例,孤獨癥31例。觀察組患兒100例,男61例,女39例;年齡15~53個月,平均(29.8±3.3)個月;病因:腦性癱瘓40例,精神發育遲緩26例,孤獨癥34例。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2.1 對照組 給予常規治療和康復訓練。根據患兒的病因選擇合適的藥物治療,同時給予循序漸進的語言康復訓練。
2.2 觀察組 在對照組治療訓練的基礎上給予責任制護理。①完善排班制度,落實每位護士的護理責任。語言發育遲緩患兒的護理工作繁重,尤其是康復訓練中需要護理人員密切監測記錄、指導監督等。結合病區患兒護理工作的實際情況,完善護士的排班制度。結合不同時間段患兒護理工作量,合理調節各班護士的時間及人數,在護理工作量多的時間段多安排一些護士,夜間則可適量少安排護士。同時每班護士組成若干個責任制小組,明確每名護士的責任,每個小組負責一定床位的患兒,為患兒提供其值班期間內的所有護理工作。②責任制康復訓練護理。依據臨床路徑護理管理理念設計患兒的康復訓練路徑,每班護士依據當日的康復訓練路徑循序漸進地為患兒開展語言康復訓練。同時在訓練過程中結合患兒及家屬的表現給予相應的心理護理、健康宣教、行為指導等,以親切溫和的語言、耐心謹慎的態度感染患兒及家屬,增強患兒及家屬的安全感和自信心。在日常基礎護理服務中,結合患兒的語言發育狀況將游戲訓練、手勢訓練、注意力訓練等融入實際生活中。如在早晨查房時,護理人員在當時的情景中訓練患兒擺手再見、點頭、搖頭、拍手等手勢表達語言。又如在親友、小朋友來探望患兒時,責任護士指導小朋友與患兒一起玩游戲、交流,引導患兒模仿小朋友的口語表達等。③家庭環境調整。結合家屬的文化層次開展針對性的健康宣教,讓家屬認識到溫暖的家庭關系、家人關懷對患兒語言發育的積極作用,尤其是孤獨癥引起的語言發育遲緩患兒,應強調家庭環境對于兒童健康成長的積極意義。教導家屬正確的教育方法,學習與患兒溝通的語言技巧等。同時創造條件讓患兒聆聽家屬的語言表達,并鼓勵患兒主動表達等。④層級式監督管理。實施護理部-護士長-責任組長的3層護理質量監督管控機制。護理部每周1次到病區抽查各項護理措施的執行情況,護士長每月對病區的護理工作進行統一調查總結,責任組長每日自查和互查,并對照護理質量指標進行檢查。以層級式監督管理及時發現護理工作中存在的執行不到位、護理效果不佳等問題,并及時改進。
3.1 觀察指標 ①在干預前、干預12個月后應用漢語兒童語言發育遲緩評定法(S-S法)測定患兒的語言功能。若干預后患兒的語言理解、表達能力較干預前提高2個階段則為顯效;提高1個階段為有效;未能提高1個階段為無效。②于干預前、干預12個月后使用Gesell神經心理發育量表評估患兒的智能發育狀況,分為大運動、精細動作、適應能力、語言和社交行為5個方面的發育商。
3.2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8.0統計軟件處理數據。計數資料以[例(%)]表示,采用χ2檢驗,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s)表示,采用t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3.3 結果
(1)臨床療效比較 觀察組治療總有效率為93.0%,對照組治療總有效率為81.0%,兩組治療總有效率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6.366,P=0.012<0.05)。

表1 兩組語言發育遲緩患兒臨床療效比較[例(%)]
(2)發育商比較 兩組患兒的大運動、精細動作的發育商干預前后比較差異不明顯(P>0.05);干預12個月后觀察組適應能力、語言及社交行為的發育商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2。
表2 兩組語言發育遲緩患兒發育商比較(±s)

表2 兩組語言發育遲緩患兒發育商比較(±s)
注:與本組治療前比較,△P<0.05;與對照組治療后比較,▲P<0.05
組別 時間 大運動 精細動作 適應能力 語言 社交行為觀察組 干預前 81.2±5.6 75.3±3.6 75.1±4.5 67.1±3.7 71.2±4.2干預12個月后 92.4±3.1△ 84.3±3.1△ 85.1±4.0△▲ 78.9±3.6△▲ 84.1±4.7△▲對照組 干預前 81.5±5.5 75.6±3.4 74.6±4.9 67.5±3.5 71.6±4.5干預12個月后 92.7±3.5△ 84.5±3.4△ 79.1±4.1△ 72.5±4.0△ 77.1±3.5△
兒童語言發育遲緩的本質并不只是語言障礙,同時還有智力障礙、行為障礙等,是多種疾病或功能失調表現出的一種癥狀,因此在治療及護理領域,簡單的康復訓練難以達到滿意的效果[4]。責任制護理模式的應用充分調動護士的護理責任心和主動性,合理安排護理人力資源。責任制小組結合患兒的病情特點制定層級式護理程序及臨床路徑康復訓練方案,保證康復訓練的順利進行,也保證康復訓練的效果,提高護理質量[5]。同時責任制護理突出家庭成員、環境等在患兒語言功能發育中的作用,加強對家屬的健康宣教,提高家屬指導兒童康復訓練的能力,促進家庭環境氛圍的調節,給兒童營造良好的家庭環境,促進語言功能發育。責任制護理建立層級式的責任監管機制,明確各個崗位護理人員的職責和權限,強化監督管理,及時發現護理工作中的缺陷,持續性改進以提高護理質量[6]。本研究結果顯示,干預12個月后,觀察組患兒的治療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且適應能力、語言及社交行為的發育商均高于對照組。
綜上所述,康復訓練結合責任制護理有利于促進語言發育遲緩患兒的語言發育功能,促進神經行為智力發育,值得臨床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