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乾友
(貴州省遵義市第三十五中學 563000)
現如今,科學技術不斷發展,人類文明創造層出不窮,國際上人才競爭越來越激烈,時代需要創新型人才,所以,學校需要將素質教育的重點放到培養學生創造力上.怎樣在初中數學教學當中培養學生良好的創造力成為重點探究的問題.
以往的數學教學中,教師的講解貫穿于數學課堂的始終,這樣單一的教學方法,讓學生失去了學習數學的樂趣,缺乏學習積極性,無法提高創新能力.因而,轉變傳統的教育觀念成為了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的需要.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教學當中教學方法直接對學生的學習興趣帶來影響,目前的初中數學教學當中教師還依然利用灌輸型的方式進行教學,導致學生興趣不高,學習積極性下降.
數學內容是學生創造的基礎,可是現如今的初中數學內容十分嚴肅,缺乏趣味性,造成學生興趣不足.
初中數學教學中,教師把每一名學生當做是獨立思考的個體,也同樣是能夠培養學生良好獨立思考習慣的條件.在良好的教學環境當中,學生可以獲得更好的放松,全心全意地投入到學習當中.只有把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充分發揮出來,才可以激發出學生的創造力.另外為學生留出充分的思考時間,為學生創造性思維帶來巨大的幫助.例如:學習蘇教版八年級下“中心對稱圖形-平行四邊形”這一章節時,教師上課時可以帶著一部分平行四邊形來課堂,讓學生們看到平行四邊形、菱形、矩形和正方形,觀察這些形狀的特點,然后教師提出問題,讓學生總結平行四邊形的特點.讓本來沉悶的課堂變得較為活潑,有效活躍了課堂氛圍,促使學生熱情地投入到數學學習當中,輕松的學習環境幫助學生形成創造性思維,教師可以在輕松的節奏下達到教學目標.
初中學生年紀較小,思維比較活躍,教師一定要關注在平時的教學當中培養學生良好的創造思維習慣.
第一,培養學生打破常規的習慣.大部分的發明家以及擅長發明的人都是打破常規,習慣性的逆向思考.初中數學教學過程中教師要鼓勵學生勇于打破常規,讓學生碰到問題要多進行思考,培養學生的創造思維習慣.比如學習蘇教版七年級下“多邊形的內角和與外角和”的過程中,提出了求六邊形外角和的問題.以往的解題思路就是應用三角形的外角和來解出六邊形的外角和.可是為了能夠讓學生養成良好的創造思維習慣,教師可以讓學生自己開動腦筋,尋找其他的解題方法.首先,利用量角器將每一個角的度數量好,相加可以獲得六邊形的外角和,此種方式較為簡便,是思維的有效轉換;其次,將六邊形的每一個角剪下來,之后拼接起來會知道是一個360°的圓心角.此種方式作為拼接內角的形式把角的求解當做是圖形的拼接,直接激發學生的創造思維.例如,七年級數學《有理數加法》的教學中,要根據教學內容的要求,引導學生先預習教學內容,幫助學生理解有理數加法的意義,掌握有理數加法法則中的符號法則和絕對值運算法則.能根據有理數加法法則熟練地進行有理數加法運算,弄清有理數加法與非負數加法的區別.然后又通過實例說明如何運用法則進行計算,讓學生感知到數學知識來源于生活,并應用于生活.
第二,教師要緊密聯系實際生活培養出學生的創造能力.有價值的數學學習是把學習與生活緊密聯系起來,在生活情境之下開發學生的創造思維.例如學習“二元一次方程”時,較為平常的解法是列出兩個二元一次方程組來求解,與生活緊密相連的方式是能夠設計一個外出旅游的問題:學校組織學生旅游,學生數量100人,車費不超過500,旅游公司提供了兩種車輛,一種是小型客車,能夠坐20人,車費是100元;另外一種是大型客車,可坐30人,車費是120元,一共有多少種坐車的方法.利用這個問題大大調動起學生的解題積極性,學生從現實出發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培養學生良好的創造思維習慣.
科學思維方法屬于創造力的重要因素,也同樣是一個人創造力的重要內涵.所以,做好科學思維方法的訓練,同樣是培養學生創造力的關鍵.創造性思維方法包含類比、演繹和綜合法等.教師在初中數學教學過程中,需要從培養學生良好的創新意識與創造力出發,在不同教學內容當中,啟發學生利用不同思維方法解決問題.比如,學習蘇教版八年級下“分式”這節課時,教師要啟發學生利用類比的思維方法,利用分式與分數類比,學生推出了分式運算法則.在解幾何題目過程中,要重視啟發學生應用演繹與綜合的方式來思考解決問題.這個過程,針對學生來講,充分應用科學思維的方式進行創新.經過訓練,學生慢慢掌握科學的思維方式,而且進一步加強創新意識,發展創造性的思維能力,提高學生創造力.例如,某人從原點出發,如果第一次走了5米,第二次接著又走了3米,求兩次行走后某人在什么地方.
為區別向東還是向西走,這里規定向東走為正,向西走為負.這兩數相加有不同的結果.要讓學生學會同號兩數相加的基本計算方法.
總而言之,初中數學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具備良好的創新意識,改變教學方法,轉變教學內容,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促使學生主動思考,并且通過設置良好的教學環境、培養學生創造思維習慣以及做好科學思維方法的訓練,進一步推進學生創造力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