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定軍
(江蘇省阜寧中學 224000)
隨著時代的不斷進步和發(fā)展,教育事業(yè)得到了更多的支持.在素質教育的理念下,我們越來越重視培養(yǎng)學生的全方面能力,培養(yǎng)學生的學科核心素養(yǎng).核心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涵蓋的范圍較廣,針對高中物理這門學科來說,物理的基本觀念、邏輯思維、學習方法、責任態(tài)度等等,都是核心素養(yǎng)的重要內容.在高中物理的教學過程當中,培養(yǎng)學生的學科核心素養(yǎng),提高學生的物理水平,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
課堂是教學的主要場所,在課堂教學的過程中,雖然我們能夠確保學生坐在教室里,但是卻沒有辦法保證全部的學生都能夠真正的參與到課堂教學的活動當中去.進入到高中階段之后,學生學習的內容變得更加復雜,學習任務重,時間緊迫,因此不少學生在課堂中都會出現(xiàn)低效學習的問題.所謂的低效學習,指的是學生出于某些原因無法真正的融入到課堂之中,因此無法提高學習效率.對于這種現(xiàn)象,教師應當充分的考慮學生的學習需求以及興趣愛好,站在學生的角度思考問題,真正的貫徹落實以學生為本的教學理念,緩解學生的學習壓力,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具體而言,教師可以從教學氛圍以及方法著手,營造出輕松和諧的課堂氛圍,讓學生以積極飽滿的學習態(tài)度來面對物理知識;采取適合學生的教學方法,最大限度發(fā)揮教師的引導作用.
以《重力基本相互作用》這部分知識為例,高一學生已經具有了一定的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但是他們在抽象思維能力方面有待提升.因此,我在課堂上通過舉例的方式來讓學生把看到的現(xiàn)象與物理知識連接起來,讓學生將抽象思維轉化為具體思維.在課堂的開端,我利用多媒體向學生出示影片剪輯,利用直觀生動的畫面吸引學生的興趣,并提出問題:為什么飛船上的物體不下落,地球上的物體會下落呢?導入新課之后,我接著誘導學生進行思考:為什么物體會受到重力?我組織學生在小組中進行討論,引導學生積極發(fā)言,并嘗試歸納總結出重力產生的原因.在好奇心的驅動下,絕大部分的同學都能夠參與到課堂討論中來.
在高中階段之中,很多教師都會非常重視學生的學習成績,并且希望能夠通過課堂教學來提高學生的成績.正是由于受到應試教育理念的影響,導致教師在教學過程當中采用灌輸式教學方法,向學生講解大量的知識點,忽略了學生的自主探究.實際上,灌輸式的教學方法并不能有效地提高學生的學習水平.學生是學習的主體,只有學生對知識進行主動的探究和思索,才能夠真正的理解物理知識,將其轉化為自身的技能.所以,我們應當重視引導學生進行探究.實驗對于學生來說是一種有趣的活動,利用實驗來輔助教學,不僅可以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生的積極性,還能夠讓學生親身經歷知識形成的過程,形成探究能力和實踐能力,這對于培養(yǎng)學生的學科核心素養(yǎng)來說有著積極的影響作用.
例如我在帶領學生學習牛頓第一定律的時候,為了能夠讓學生掌握牛頓第一定律,我在課堂上通過演示實驗的方式來引導學生對知識進行探究和思考.第一個演示實驗是這樣的:我在桌面上用手推動粉筆盒,從靜止開始慢慢向前運動,撤去推力,粉筆盒立即靜止.通過思考和探究,學生能夠得到亞里士多德的觀點,也就是力是維持物體運動的原因.第二個演示實驗是這樣的:推一輛小車,撤去推力,小車沒有立即停下.從這個實驗中,學生得到的觀點是物體的運動不需要力來維持,力是改變物體運動狀態(tài)的原因.這個觀點與之前的觀點相矛盾,隨后我組織學生用實驗探究法來確定觀點.
針對當前的高中物理教學現(xiàn)狀來看,仍然有很多教師為了提高學生的學習成績,采用題海戰(zhàn)術來讓學生不斷的做題.對于學生來說,重復繁瑣的習題并不能促進他們形成物理思想,提高物理能力.甚至有很多的學生,并沒有全面的掌握物理知識概念,就被動地進入到了做題狀態(tài).為了培養(yǎng)學生的學科核心素養(yǎng),幫助學生打好物理知識基礎,我們應當注重因材施教,重視概念教學,讓學生在學習基礎概念的過程當中,利用知識解決問題,提高知識的應用能力,推動學生的自我發(fā)展.概念是物理的基礎,同時也是教學過程中的重要組成部分.教師作為教學的引導者,要下意識的幫助學生理解感知物理概念規(guī)律,促進學生形成物理思維.
為了能夠讓學生理解角速度的概念,我在課堂上創(chuàng)設情境:在不同的表盤上,秒針或者分針在相等時間內運動的弧長各不相同,也就是說線速度不相等,但是卻可以表示相同的時間,因為轉動一周所用的時間相同.隨后我又利用多媒體播放皮帶傳送的視頻,當皮帶傳動時,大小兩輪子邊緣在相同的時間內經過的弧長相同,即線速度大小相同,但是兩個輪子,小輪顯然轉得快些.在這兩個具體情境的影響下,我組織學生總結出:僅僅用線速度不能全面的描述圓周運動.所以需要引入角度和時間的比值——角速度.由此,我向學生展示角速度的定義——物體轉過的角度和所用時間的比值,它可以用來描述做圓周運動的物體轉動的快慢.這樣一來,學生對角速度的理解就會更加深刻.
雖然說在新課程標準的要求下,高中物理的教學策略在不斷的調整和改善,但實際教學現(xiàn)狀中仍然存在較多的問題.作為教師,我們需要在教學過程中不斷的探索,找到最適合學生的教學方法,重視培養(yǎng)學生的核心素養(yǎng),提高學生各方面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