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良斌
(浙江省義烏市第五中學 322000)
所謂的猜想就是利用已經了解的科學依據以及原理,對未來不知道的事物進行探究,提出一定的假設.科學的猜想包括兩個方面,其中一個就是猜想一定要建立在科學事實的基礎上,在猜想之前一定要確定是否有可依據實驗材料以及相關經驗.所以猜想本身是與迷信自己毫無科學根據的猜測存在著本質上的不同.例如在進行教學期間,為學生們講授“鐵制品銹蝕的條件”這一內容時,可以讓學生們根據以前學過的知識展開相關的猜想,進行討論,讓學生們自由發揮去想象鐵制品在哪種環境中容易生銹,這一問題相對來說是較為簡單的,因為在生活中我們或多或少的一定會接觸到不同類型的鐵制品,所以學生們很快就能得出鐵制品在氧氣、水充足的條件下更容易生銹,這種猜想并不是毫無根據的臆想,是學生們根據生活常識以及相關的生活經驗得出的結果,有了這用正確的猜想方向就可以制定出相關的學習計劃進行下一步的學習.又如在進行“燃燒和滅火”這一課時,在對燃燒條件進行分析時可以設計以下這幾種相關的實驗:一分別將水和酒精點燃,二點燃蠟燭后課在蠟燭上方罩一個小燒杯,三分別將木條以及木炭點燃,讓學生們根據實驗過程進行適當的猜想,在老師不斷引導的過程中,在一種歡樂的課堂氛圍下得出今天所要學習的內容.這種猜想模式就是建立在一定的實踐條件上,也是具有一定的科學依據的,所以說在進行課堂教學期間利用“猜想”所帶來的便利是不能沒有任何科學依據的.
有的老師在讓學生們根據問題進行猜想期間,總是掌握不好猜想的度,有的學生講的并不正確,但是老師為了不打擊學生們的積極性,而順著這個內容接著研究,抱著一種體驗的態度進行學習,雖然學生們在這一過程中依然也能夠學到很多知識,但是我們的課堂時間是非常有限的,老師們要想更加高效的利用課堂將每一個問題都進行深入研究是不現實的例如老師在為學生們講解“物質的導電性”這一課時,如果老師在讓學生們進行猜想哪種物質擁有導電性這一過程中,沒有正確的引導學生而是讓其自由的發揮,學生們能夠想出的結果有無數種,如果將這許多種物質都逐一進行研究,這樣一來就會變得非常麻煩同時也大大的降低了課堂的利用率.這時老師為了能夠盡可能的高效運用課堂時間就是掌控好學生們猜想的范圍,在進行猜想時老師可以例舉幾種物質,其中可以包括金屬、酸、堿、鹽溶液等,讓學生們在這一基礎上進行有目的的猜想,這樣一來不僅能夠提升課堂效率,也能夠更好的針對某項物質展開深入的研究,學生們對于知識的理解也會變的更加透徹.所以對于猜想范圍的掌握是非常重要的,如果過于放松就不能夠有效的提出課堂的中心內容,但是如果控制得過于緊張就會嚴重的限制學生,影響其自主發揮,猜想也就不能稱之為猜想了.
如果出現老師所提出的問題學生無法進行猜想的情況,大部分原因都是由于沒有一定的事實依據,這時老師就可以根據課堂學習的內容提供給學生們一定的學習材料,讓學生們根據相關材料的內容進行研究與分析.
例如在學習甲烷化學性質這一知識點時,由于學生們在以前的學習中對于甲烷這一物質了解的并不是很多,如果在這種情況下讓學生們進行無端的猜想,無論是給予學生們多久的時間我相信結果都不會太理想,因此老師們一定要提供可供學生們參考的資料:材料一,沼氣為一種混合氣體,其中包括百分之五十以上的甲烷,除此之外還含有二氧化碳、氮氣等多種物質,屬于一種易燃氣體.材料二,天然氣是存在于地層內部的一種氣體,同樣可以燃燒,主要的成分包括甲烷以及乙烷等物質.
在老師的不斷引導下拍下,學生們可以在完整的理解材料內容后再進行有根據的猜想,學生們根據材料中所提到的兩種氣體都擁有可燃性,很容易就會聯想到這兩種物質中都包括甲烷,那么很有可能甲烷也擁有一定的可燃性.然后老師可以進行一定的實驗證明學生的猜想是否正確,通過實踐我們可以了解到,提供相關的學習材料學生們在進行猜想時會變得更加有方向,課堂的效率也會明顯的提升.
在進行教學過程中,要學會培養學生們的思維以及學習的意識,在進行猜想期間老師可以不斷地提出問題,解決問題,得出結論,經過幾輪這樣的探究,不斷的完善結論,能夠幫助學生們更好地理解今天學習的主題,同時還能夠引導學生們在課堂上有效的集中注意力,緊跟老師的腳步.例如在為學生們講解“質量守恒定律”這一知識時,可以以白磷的燃燒為例展開相關的實驗,首先在空氣中燃燒白磷,然后探究其質量的變化情況,隨后在密閉真空的狀態下燃燒白磷,再進一步研究這種情況下白磷的質量變化如何.通過幾次實驗,可以得出更加完善的結論.
猜想在進行科學研究工作中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并且在教學工作中也展現著屬于它自身的獨特魅力,在教學期間老師可以根據具體的問題只因學生進行猜想,同時也可以幫助學生運用類比以及聯想的方法進行猜想.例如老師在為學生們講解質量守恒定律這一課時,為了能夠方便學生的理解老師們可以先告訴學生們們化學反應就是化學分析分裂為原子,原子在進行重新組合的過程,這是老師就可以利用分糖塊的原理進行實踐,學生們就會更好的聯想出化學反應前后原子變化的情況了.
隨著課程的不斷改革,教學部門對于所培養學生的要求也變得更高,在傳授學生們知識的同時還要注重教學方法使用,在教學過程中不斷的提升學生們的各方面水平,希望能夠打造出各方面能力綜合發展的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