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林峰
(福建省平潭綜合實驗區平潭第三中學 350400)
物理知識源于生活,更應服務于生活,高中物理是中學的基礎課程,也是高中學習階段學生較為頭痛的科目,其主要原因在于物理知識主要分為理論與實踐.現階段,學生可以在課堂中良好掌握的理論知識內容,但是卻無法與實踐相互結合,這也是其成績無法提升的主要原因.合作教學法是新課程改革下的一種新的嘗試,借助合作分析問題的方式來促進學生學習,督促學生,激發與維持學生的學習興趣.
合作教學法的重心則在于問題的設置,因此在教師教學前必須對教材情況有著充分的了解,并結合學生基本情況,對問題加以加工,在細致選擇后,綜合性的設計問題,反復思考,為教學順利實施提供基礎,以此科學的落實教學任務,鍛煉學生的創造力.問題設置之前,還要思考如何呈現問題,讓學生達到舉一反三的效果.例如在研究拋體做直線或者曲線運動時,讓學生明白拋體做直線或者曲線運動的條件,在實踐觀察的基礎上了解到小球在運軌跡上的速度方向如何等等,以此來引發學生時間探索研究的興趣,讓學生通過實踐研究來尋找到答案.
在問題設置過程中要保證讓學生在第一時間了解到問題的重點,更要分析到問題以外的相關知識,因此在設置問題時,要保證問題更加直觀的,善于啟發,引人入勝,可以為學生留下想象空間的基礎上,激發學生“刨根問底”的熱忱.例如在講解《萬有引力定律及其應用》這一課時,學生不僅要了解萬有引力定律,更要清楚的認知萬有引力定律在實際中的應用.因此在設置這一問題時,教師可實現自問自答,如你們知道萬有引力定律嗎?并積極解答,然后借助萬有引力定律這一概念引發學生對萬有引力定律的猜想.
問答是兩個環節,在提出疑問后進行解答,但高中物理知識繁雜,眾多的知識也較為容易引起學生的混亂,因此為了加深學生的記憶,教師可在應用合作教學法之后,預留懸念,讓學生充分的發揮想象力,并在好奇心的促進下,引導學生自主進行探究,通過做實驗的方式來得到答案.合作教學法的應用目的則在于激發學生的斗志,讓學生可以更加積極的投身于知識的實踐探索之中.因而教師在提出問題后,不急于解答問題,也不急于對學生的答案進行評判,而是讓學生自主的去探索物理現象背后的故事.
例如在講解《圓周運動》一課時,要讓學生正確的認識到圓周運動.并提問學生在生活中哪些物體是進行圓周運動的等相關問題,如讓學生將知識與生活相互結合,提問學生,猜想圓周運動計算可與哪些學習過的知識相互聯系,即可以運用數學中圓有關的知識,讓學生推理線速度與角速度的知識內容,進而推導出線速度v=wr.雖然推理對于學生存在一定難度,但教師引導學生實踐得出成果,可極大的提升學生自信心,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合作教學法不僅局限于某一問題之上,而多種問題為了保證知識解答的邏輯性,就需要使問題設置更具有程序性,問題的設置不應過于的細致,也不應過于大條.合作教學法是借助問題的方式來達到促進的效果,促進則代表對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開發,而作為高中物理教師應對學生進行自學引導,逐漸深入問題,加深學生的對于知識的理解.讓學生帶著問題進行學習的方式不僅體現在課堂教學上,更體現在課堂知識學習之前,這時教師可借助導學案的方式,將所提出的問題按照提綱性資料展示開來,讓學生應用課余時間對問題進行解答.例如在學習《平拋物體的運用》一課前,教師可事先針對平拋運動的分解,平拋運動的規律提出相關問題,將學生分成小組,組織學生自主導學,激發學生學習能動性.
合作教學法是一種教學方式,在整節課的課堂教學中教師要注意對知識進行歸納.合作教學法只是一種輔助的教學手段,教師要充分的分析學生對于知識的總結和分析,找到其中存在的問題來進行信息反饋,對于學生已經掌握的知識教師可點到為止,對于學生無法解答的知識,教師要重點的引導,精講知識,在應用合作教學法后積極的歸納課堂知識,讓學生在問與答中重新的認識物理知識,激發學生反思.
例如在講解《功率》時,重點是要求學生掌握如何計算功率,熟練的掌握功率計算與功率之間的關系,防止力的功率與電的功率相互混淆,以此教師清晰的進行講解,掌握物體運動的規律,將功率的學習與生活中的相關內容結合,為學生留作業,例如計算家里電器運行功率等等,在學生完成任務的過程中,保證其理論知識與實踐相互結合.
綜上所述,高中物理作為新課程改革的重要學科,對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實踐應用能力具有積極的推動與促進作用,合作教學法是新課程改革教學理念的全新嘗試,將其與高中物理相結合,能夠提高物理教學質量和水平,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從預留懸念、引導教學、點撥歸納三方面入手,實現高中物理學科教學的新發展,為學生的全面發展奠定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