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一非
(福建省廈門雙十中學 361009)
生物科學是當今科學的前沿領域,近年來隨著教育的改革,高中生物的教學內容也更加注重生物學科與人類社會生產、生活的聯系.學生在課堂上學到的不僅僅是單純的生物學知識和理論,也包括現代社會人類如何了解和探索大自然,如何充分利用自然界的生物資源,如何研究改造動植物、微生物和菌物,利用微生物、植物、動物的基因資源來為人類生活服務. 正因為生物科學與人類社會生活有著這樣緊密的關系,所以生物課很早就被列為中學階段必修課之一,在中學生的科學精神及實踐創新等核心素養的培養中起到非常重要作用.
中學生發展核心素養以培養全面發展的人為核心內容,綜合表現為具有科學精神、實踐創新、健康生活等六大素養,這些素養和能力都與我們的高中生物教學密切相關.
高中生物是高中教學中一門非常基礎的課程,通過高中階段的生物知識的學習,能夠為我國生物科學的發展培養人才.但是,高中生物教學一直沒有得到應有的重視,教師和學生對高中生物學課程的興趣沒有語數英等主科高,而且高中生物的難度是高中各科目中相較大的,教材中涉及的知識內容多,學生理解和掌握這些生物學概念、理論的相對困難.因此,在高中生物課程的學習中,對學生的思維能力、動手能力、問題解決能力的要求越來越高.
若想提高教學質量,有必要將培養實踐創新等核心素養作為教學的重點,有條件的話還可以根據教材的新特點以及新課程標準的要求,培養學生的探究精神,幫助其牢固掌握基礎的生物學理論知識,為學生將來的深造打好基礎.
實踐創新主要是學生在日常活動中形成的實踐能力、創新意識和具體外在表現.它包括勞動意識、問題解決能力、技術應用創新等基本要素,它還包括理解技術與人類文明之間的有機聯系,具有學習掌握技術的強烈意愿,能夠將創意和計劃和方案轉化為具體的有形物并已有的物品進行改進與優化等.
高中新課標提出教學知識要緊密關聯實際生活,所以生物教師在教學環節和實驗環節可以采用多種方式將大自然的精彩紛呈引入課堂,激發學生學習生物學的興趣,引導學生去觀察周邊生活中有趣的生命現象.
例如,在課堂中可以提出問題:為什么在秋天,許多樹的葉子的顏色會由綠變黃?引導學生去思考其中的變化規律,進而引入葉綠體、葉綠素、胡蘿卜素、葉黃素等概念.再如,在春天,為什么蝌蚪慢慢會長大變成青蛙?從而引入兩棲動物的和變態發育的概念.通過諸如此類的教學過程去潛移默化培養高中生的觀察、思考、研究等科學精神、實踐創新能力.
高中生物實驗是高中生物教學中的一個非常重要的環節,對于訓練中學生實驗能力起到很重要的作用.因此,在生物學實驗中也需要盡可能去創造條件,讓學生自己動手操作體驗,為學生進行自我探索、自我學習提供幫助.
具體操作是:在班級中挑選兩到三名學習成績優秀、責任心強的學生作為實驗室小協管員,當然由班長和生物科代表擔任最好.實驗室小協管員先由生物課教師和生物實驗教師進行基礎的培訓特別是安全注意事項,待生物實驗室開放日時,由實驗室協管員協助指導其他有興趣的同學做相關生物實驗,實驗內容也一般與教學進度保持一致,也可以按學生的興趣安排教學進度不同的實驗或其它探索性的實驗.這樣由學生自己探索、自己掌握的生物學規律和知識點,對于科學精神、實踐創新能力的核心素養培養大有益處.
在課堂教學及生物實驗中可以多用實務或者模型鼓勵學生,激發學生的興趣,鼓勵他們的勇于探索的精神,對于會主動制作教學模型的同學可以給予適當的物質鼓勵.通過一個一個具體的生物學問題結合實際地去引導學生進行探索學習,使學生學會運用已有的知識和經驗去分析和解決遇到的每一個問題,鼓勵他們要運用自己的探究性思維,從不同的角度看待學習問題并找到其它的答案.
例如在校本課程“制作葉脈書簽”的實驗中,可以讓學生體驗先收集自己喜歡的樹葉,在制作葉脈書簽的過程,還可以獲得自己的實驗成果-葉脈書簽.這樣不僅鍛煉了學生的動手能力,還可以讓學生體會到書本上所感受不到的成功與失敗、希望與失望的心理體驗.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已經進入新的歷史階段,作為一名有著十余年教齡的普通高中生物教師,本人在長期的教學之余也觀察到我國生物科學日新月異的發展,以及生物科學發展對人類社會方方面面的影響.
所以作為培養祖國花朵的園丁的教師更要時刻更新自己的教學方式,時刻跟進最前沿的教學理念,讓學生通過掌握精彩的生物學知識使生物課堂成為孕育學生創新思維培養中學生核心素養的樂園.
要相信也有理由相信每個學生身上都蘊藏著巨大的創造潛能,作為高中教師,應該讓每個同學去發現、發揮和加強自己的創造能力.在教學中去不斷探索,打破陳舊的教學方式,為培育學生實踐創新核心素養準備好肥沃的土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