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得成
(中共民樂縣委黨校,甘肅 民樂 734500)
鄉村振興戰略是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著眼黨和國家事業全局,對三農工作作出的重大決策部署,順應了億萬農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農業農村經濟是國民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習近平同志強調,農村要發展好,重要的是要有好班子和好帶頭人。在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建成全面小康社會的征程上,基層政府大力培養致富能力強、帶富能力強的村干部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近年來,甘肅省民樂縣堅持聚焦“三大”轉型、持續深化“四縣”建設,著力培育一批致富能力強、帶富能力強的村干部,努力構建村干部扎實有效帶動群眾共同致富的新局面。但在此過程中,部分村干部工作主動性差、思想觀念落后、工作思路不開闊、發展意識不足、領富帶富能力不強等現實問題依然存在。
村干部的能力素質直接關系黨和國家各項方針政策的落實。民樂縣多數村委主職干部(村支部書記、村主任)年齡偏大,文化偏低,觀念陳舊,思想保守,缺乏帶領群眾致富的能力[1];面對農村出現的新情況新問題,工作方法簡單,墨守成規,安于現狀。面對鄉村發展的困難,很多村干部束手無策,沒有較好的解決辦法。
一些村干部關注個人生活需要,對村里工作漠不關心,不能一心一意工作。在利益分配問題上,部分村干部不能一碗水端平,優親厚友,導致黨的政策措施在基層走樣。有的村干部消極應對各項工作任務;有的思想壓力大,常有撂挑子的想法,被動應付,缺乏工作上的進取意識。
多數村干部固守傳統的農業生產方式,絕大部分安于現狀,缺乏能夠帶頭創業致富、帶領群眾脫貧致富的帶頭人。由于缺乏致富技能、經濟發展意識淡薄、經營管理經驗不足,一方面導致村干部自己致富無門、不能帶頭致富,另一方面村干部對于如何發展村級集體經濟、帶領群眾共同致富感到力不從心。兼之村干部待遇低,年輕人很少愿意接班,村干部隊伍活力不足,村里“無人辦事”的現象普遍。村級集體經濟積累也很薄弱,個別村甚至成了無收入“空殼村”,出現“無錢辦事”的局面。村級組織凝聚力、號召力不強,引領群眾發展能力弱。
部分村干部習慣于憑經驗處理事務,滿足于小富即安,缺乏籌謀經濟發展的主動性和創造性。不善于在了解市場行情的基礎上,從本地實際出發,揚長避短,科學制定切實可行的發展規劃,而是習慣于根據上級的指標任務和安排部署確定工作思路,缺少主動發展本村經濟帶領群眾致富的意識。
針對村鎮產業特色,選擇有產業意識的經濟型人才。應重視選拔把握市場經濟能力強的“能人”、有科技致富經驗的“能手”、有富民強村本領的“強人”到村干部崗位上來,真正做到“人才上來,庸才下去”。采取各種措施努力提高村干部經濟待遇,充分挖掘村干部潛力,加快推動農業農村現代化。
針對農村和村干部的實際,應主要從思想引導、宣傳教育和典型示范三個方面著手,最大限度地激發村干部創業的內生動力。圍繞“書記帶班子、村班子帶黨員、黨員帶群眾”的創業思路,堅持只要有合適的創業“土壤”,就給予大力扶持與幫助,努力形成全縣上下大力培育、各部門齊抓共管、縣上統籌規劃,實現多方培育孵化和多點輻射開花[2]。
致富創業之路從哪里開始,是大多數村干部最大的困惑。為了幫助村干部邁出創業之路的第一步,做到因人施教,應組織相關人員對村干部創業意愿、創業能力和創業方向等方面的情況進行深入調查,根據調查情況有針對性地設置專門課程,邀請專家學者授課。培訓中重點指導學員開展市場調查,制定創業項目方案,向學員推介創業項目,引導參訓村干部向投資少、風險小、見效快的項目投資,幫助受訓村干部確定創業項目,發揮培訓效果。
由于文化水平較低,許多村干部在創業過程中會遇到很多困惑和難題。針對每位村干部在資金、經驗等方面的具體情況,幫助分析市場和產業發展情況,篩選、確定可行性較強的創業項目,鼓勵村干部獨立創業、合資經營,做大特色種植業、建設特色企業,實現帶頭創業。
要進一步統籌協調,加強對創業村干部的宏觀調控,指導建立全縣范圍內相同類型和共同領域創業者之間的產業協會,充分發揮產業協會統一生產、經營和管理的作用,加強產業之間的橫向聯系,在降低生產經營風險的基礎上,形成集約化管理和經營。注重產業鏈條連接,爭取更大的市場空間和利潤,為形成規模和鎮村特色支柱產業奠定堅實的基礎。
努力發揮村干部創業的帶動效應,積極鼓勵本村和周邊鄉村群眾參與創業項目,提倡他們成為村干部創業的合伙人、股東或成為員工,是就近務工的好渠道。深入挖掘典型示范帶動作用,形成以村干部帶頭創業為始發力,干部帶黨員、黨員帶群眾,凝聚民心民力,形成黨群共富奔小康的良好局面。
思想決定思路,思路決定出路。努力加強職業培訓,拓寬農村干部帶頭致富的思路,才有農村經濟發展的出路。積極推動村干部帶頭創業,帶動廣大群眾富起來,農村基層組織建設就有了有效載體。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加快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需要涌現出一大批致富帶富能力強的村干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