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小明
(中國人民銀行永登縣支行,甘肅 永登 730300)
人民銀行永登縣支行把設立銀行卡助農取款服務點作為普惠金融服務的重要抓手,不斷擴大農村地區特別是貧困地區金融服務的覆蓋面。采取“人民銀行管理、主辦銀行提供服務、代理商戶作為中介”的模式,將助農取款服務點轉型升級成集“助農匯取款、農副產品收購和出售、非現金結算、新農合、新農保、便民繳費”六位一體的多功能支付平臺,不斷推進農村地區支付服務半徑延伸,有效填補了農村金融服務的空白,使得本村農民足不出村就可享受助農取款服務點轉賬、取現、繳費等金融服務,有效滿足了農民日益多樣化的綜合金融需求[1]。助農取款服務點不斷轉型升級,兼容了各個銀行的大多數卡。銀行卡在助農取款服務點的使用率不斷提升,增強了農村居民用卡意識,進一步提升和優化了農村支付服務環境,對金融支持精準扶貧工作發揮了積極作用,取得了明顯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截至2018年12月末,永登縣各金融機構共布設銀行卡助農取款服務網點266個。其中:農業銀行布放四融平臺206臺,轉賬電話50部;農村信用聯社布放三農終端48臺,特約商戶惠民終端80部;市場占比分別達到76.32%和23.68%。2018年通過助農取款網點辦理現金取款業務48.88萬筆,金額49 441.73萬元;辦理現金匯款業務29.52萬筆,金額35 648.06萬元;辦理轉賬匯款業務10.61萬筆,金額30 525.56萬元;辦理代理繳費業務22.03萬筆,金額1 713.20萬元;辦理查詢業務71.82萬筆。永登縣轄內鄉村基礎支付服務覆蓋率達到100%,農民辦理各項業務的便捷度不斷提高。農民足不出村就可享受到助農取款點金融服務,基本滿足了農村金融服務的各項需求。助農取款服務點工作得到了社會各界的一致好評。
隨著微信支付、支付寶等第三方支付的蓬勃發展,農戶、商販農副產品收購和出售、非現金結算趨勢明顯,一定程度上弱化了助農取款服務點的大多數基礎功能。
助農取款服務點具有成本高、風險大、盈利低的特點。例如,永登聯社設立了45個便民金融服務點,前期直接投入資金225萬元,目前每年支付的管理員工資高達45萬元,運行費用5.4萬元,投入產出極不協調。從2012年設立以來,它一直處于虧損運營狀態,每年虧損50萬元左右。
采用現金方式進行交易,每日助農取款5 000元限制,無法滿足群眾在農產品銷售高峰期間的需求。而日益增長的農產品交易金額規模不斷擴大,給交易雙方造成了較大不便,同時也增加了經營者的運營成本。
一是助農取款點操作人員支付安全風險意識水平參差不齊;二是有些助農取款服務點偏遠,難以把控相關機具安全使用情況,易發生信息泄露或盜刷情況。
繼續加強助農服務點助農匯取款、新農合、新農保以及便民繳費等基礎業務,進一步深入貫徹“支付為民”理念,積極協調參與各方,加大移動云閃付、“普惠金融共享家園”微信平臺的推廣力度,有序推動助農服務點轉型發展。
培育多樣化經營,積極代理農業保險、醫保、新農合繳費和農村水、電、交通違章繳費,加強與村級電子商務點合作,開展代理網購、特色產品售賣、快遞代收,不斷提高助農取款點經濟效益,降低運行成本,滿足農民多樣化的綜合金融需求,實現助農取款服務點持續轉型發展。
一是在農產品銷售、收購高峰期間進行現金峰值管理,有彈性地提高助農取款點取款限額,方便農民和商販進行農產品交易。二是鼓勵交易者進行非現金交易,采用在助農取款點刷卡交易,如出現大額現金交易,提前和管理助農取款點行聯系,備足現金,引導交易者到就近銀行網點進行取現或交易,降低對助農取款點的現金壓力。
一是加強業務宣傳,狠抓業務培訓。通過廣播、電視媒體、懸掛橫幅、咨詢臺以及派發宣傳資料等形式,加大相關支付業務安全宣傳,使農民深入了解銀行卡方面的知識,提高用卡安全水平。二是加強對助農取款服務點工作人員的日常業務指導、管理和培訓,定期和不定期檢查服務點工作人員的服務質量、服務范圍、服務協議、機具運行情況、操作流程以及安全保障,確保助農取款服務點規范發展。三是繼續加強監控、保險柜等安全設施的投入,確保助農取款點現金和人員的安全。四是定期不斷升級業務平臺安全防護軟件和點鈔機系統軟件,建議助農服務點開設單位積極開發更加簡便、易懂的用戶操作界面,幫助農民掌握助農取款服務的操作流程,不斷提升客戶滿意度,留住更多客戶,不斷提高助農取款服務點管理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