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雪梅
(岑溪市林業局,廣西 岑溪 543200)
林木種質資源,是指林木可以被繁殖的部位通過科學技術在實驗室創造的遺傳材料。它擁有寶貴的遺傳多樣性,能有效推動林業的發展。而在進行培育人工林的問題上,通過林木良種進行造林可以從根本上提高林木的成活率和成材率。林木良種基地建設與管理是我國由傳統林業到現代林業轉變的階段,具有至關重要的作用。本文就林木種質資源與強化良種基地建設與管理的現狀和問題進行探析,并提出對今后發展的建議。
我國地域通過自然演變存留下來的木本植物,可以根據氣溫和水質將207科分為7個林區,而每個林區生長的林木根據其不同的地理特征和氣候形成了不同特點。例如:蒙寧地區地勢較高,屬于溫帶草原氣候區,多以杉木和草本灌木為主,還有一部分人工種植的經濟林;華南地區全年降水量豐富,屬于熱帶雨林氣候,主要以熱帶林為主[1]。
我國林木良種工作從20世紀50年代開始,分成3個發展階段:50年代為起步期,主要對松樹、楊樹以及核桃樹等經濟林樹種和造林樹種進行選育,楊樹的效果顯著;從70年代末至80年代末為全面發展時期,我國林木良種基地建設有了飛速進步,有了一批優良的林木種質資源;90年代開始為林木種質資源收集和保存期,全國建立了林木種質資源保存中心庫。
通過幾十年的發展,我國良種基地建設已經有了初步效果,良種生產能力得到提高。研究表明,良種生產能力在良種基地建成后提高了將近4倍,提升了良種使用率和基地種植率,同時有效提高了種苗的科學技術水平。良種基地建設對研發、選育和推廣良種具有重要的推動作用,建立了林木良種繁育體系[2]。
林業建設的周期較長,不能馬上帶來經濟效益,而政府沒有有效且大力宣傳保護林木種質資源,因此許多民眾并不認為林木種質資源需要大力保護,導致民眾對資源大量采伐。此外,國家沒有建立完善的資源保護平臺,廣大人民對生物多樣性認識不足,保護技術也存在不足,相關標準也不具體規范。
用于保護林木種質資源的資金缺乏,專業人員緊缺,且沒有正確的指導,各項規章制度比較落后,加之一些珍貴物種瀕臨滅絕,林木的繁殖能力較弱情況,如果沒有專業的人員對其進行保護,會在一定程度上加快物種滅絕的速度。
林木良種的經濟價值主要是作為木材產生增益。另外,林業良種會產生大于經濟效益的生態效益。生態效益使用是無償的,無法對生產者進行經濟補助,使得林業生產發展速度緩慢。良種基地建設的成本高、經濟效益低,任何個體或者企業都難以持續支持其建設,需要通過政府的宏觀調節來保證良種基地的健康和長久發展[3]。目前,已經有一些省出資補貼良種生產的差價,有利于我國林業的發展,也體現了市場經濟規律的要求。
良種的真正價值體現在成林后的經濟、生態和社會效益上,所以必須明確規定良種的苗類,規定工程造林、生態造林等都需要選用良種壯苗,否則給予相應的懲罰。還要制定良種生產、研究以及推廣政策,放開良種價格,促使良種基地建設充滿生機,加強對良種的嚴控力度,保證良種的生產和買賣通道合法化[4]。
減少資金的浪費,合理和科學使用和管理資金,規范管理林木種苗;結合具體情況建設基礎設施,且適當擴大建設面積需要符合造林規劃和良種改良水平;通過先進的科技手段和設備加快林木良種化發展,并研究抗逆性品種,確定綜合評定指標,結合林木生長情況培育具有抗逆性的品種;要通過現代信息技術手段提高勞動生產率和種子的發芽率,增加人工造林的成功率和成活率,減少成本浪費;林木良種基地要大力發揮技術優勢,將省級基地和市級、縣級基地連接成共同體,共同實現利益最大化。
加強種苗管理和行政執法管理與監督,做到有法可依,加大管理力度,從種苗生產到經營,規范各個環節,把好質量關。林木的種苗必須由各級林業部門安排生產,由具有經營許可證的專業部門經營,嚴格保證種子的遺傳品質和質量不遭到損壞。一般苗木的生產和經營可以由有生產、經營許可證的個體或企業進行[5]。鼓勵多種經濟成分互相競爭,通過競爭提高苗木的質量,通過質量獲得信譽,樹立競爭者的市場競爭意識,以達到優化資源合理配置的目的,推進林業發展。
綜上所述,林木種質資源是我國非常珍貴的資源,但民眾對林木種質資源的保護和利用還存在許多不足,需要通過對林木良種進行補貼、進一步修改和完善政策法規、加強良種基地建設機制、規范市場等,管理和建設林木良種基地,以保護林木種質資源,推動我國林業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