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婷婷 左亞璽
(平頂山市農業信息服務中心,河南 平頂山 467000)
小麥在我國是一種重要的農作物。在小麥種植的過程中,為了增加經濟效益以及提高小麥產量,需要使用合理且科學的手段,尤其要嚴格對待病蟲害防治,給予小麥生長提供更好的保障。
科學選種是小麥高產的保證。我國的小麥種植技術主要存在選種不合理、沒有處理病害蟲用藥物以及耕種方面不夠完善等問題。所以,國家一定要加強小麥種植技術引入力度,促使小麥種植技術取得進一步突破[1]。選種上,除了要考慮選擇高產品種外,還應該綜合考慮抗病蟲害能力強的品種,以使得我國小麥種植技術和病蟲害防治技術早日取得新突破。
生活中,農作物市場中的小麥品種以及小麥品牌非常多。在選擇品種時,要根據小麥種類的不同選擇合適的品種進行種植。若在此過程中出現了錯誤,那么實際的生長情況也會有相應的誤差。所以,要求農戶在種植的時候在準備的階段要充分了解以及掌握種植地的土質、地貌以及氣候等,同時選擇合適的播種類型,保障小麥順利生長。
小麥的生長過程需要大量的水資源,因此合理的灌溉對小麥的生長非常有利。尤其是冬小麥,每年冬季到來之前,對小麥進行充分的灌溉非常必要。一方面可以為小麥來年的生長儲備水分,另一方面可以幫助小麥抵抗嚴寒,防止小麥發生凍害。
曾有農戶表示,在種植小麥時應該正確且合理地施肥。由此可見,農戶在種植小麥的時候應該注意施肥與灌肥的程度,這是至關重要的一個步驟,同時在施肥的過程中應該先施加合理的底肥,這不僅僅對小麥種子良好的發展提供了充分的養料,而且對于苗期以及抽穗期的產量提升也會有很大的幫助。綜上所述,農戶不僅要在種植小麥的時候進行認真仔細的挑選,在小麥生長的全過程,農戶也要對小麥給予適當的施肥以及灌肥,時刻留意小麥的生長情況,不斷促進小麥的生長能力。除此以外,農戶也需要定期檢查田間農作物生長情況,對出現較小范圍的蟲害及時采取措施抑制,防止大范圍害蟲侵害農作物。通過這樣的方法,才能夠促進小麥在種植期間免遭多種病蟲害侵擾,大大提高我國小麥的種植效率。在農民的密切照顧撫育下,即使發現了病蟲害,也能夠在第一時間采取措施解決問題,不會對農作物產生太大的危害。
我國的小麥通常在春季和夏季會收到諸多害蟲的侵蝕,小麥病蟲害的防治也非常必要,一般采取預防為主、防治結合的方法進行提前預防。但是,病蟲害在小麥種植后,非常容易發生。因此,需要運用殺蟲劑、殺菌劑、生物農藥、物理農藥等進行防治。例如:選用叮蟲脒對害蟲進行滅殺,如果在小麥種植的土地上發現了吸漿蟲,就應在小麥抽穗前夕在土壤上鋪填辛硫磷毒土,從而降低小麥被侵蝕的概率[3]。若小麥在抽穗的時候發現了有蟲類的存在,應該及時運用聚酯類農藥對害蟲進行滅殺、防治。在每一類不同的害蟲中運用不同的方法消滅害蟲,通常可以采用物理防治和化學防治相結合的方法進行病蟲害的防治,同時也應該引入一些高新的機器對害蟲進行進一步的治理,防止害蟲對小麥有更深一步的侵蝕,因其方法不會影響到生態環境方面的問題,所以在目前運用非常廣泛,化學防治則需運用殺蟲殺菌劑以及除草劑等化學藥物,對害蟲進行防治,降低病蟲的可能性。通過以上的方法,可以有效的防止害蟲侵擾田間小麥的生長,對我國的小麥種植質量的提高有極大的益處,對于農戶來說,要經常參與此類病蟲害技術的學習活動,在不斷提高自我知識儲備的同時,掌握更多先進技術,為小麥的種植事業發展打下堅實的理論基礎。
由于國內的技術不夠完善,在防治害蟲方面沒有先進的技術對其進行不同程度的防治,也沒有相應有效的方法對病蟲害進行防治,可以利用物理中的防治技術對病害蟲進行防治,主要運用到的就是物理中的“聲光電熱”技術,在這四個方面的基礎上對病害蟲進行有效的防治。對害蟲通過聲音進行誘導、使用高溫濕熱的方法破壞害蟲的生長環境,目前我國物理上的高新技術是不會影響生態環境而且是見效最快的,這種方法在目前也運用較為廣泛。
總而言之,如果想實現沒有病害蟲去侵蝕小麥,不僅僅國家要提高對小麥種植的技術,小麥種植人員也應該定期對小麥進行施肥,檢測等等的項目,在此基礎上要做到穩定小麥的種植范圍,盡可能讓小麥進行科學的種植,國家相關部門的人員也應該加強對小麥的管理,尤其是在春季對麥田抓好管理,防止病害蟲去侵蝕小麥,這對小麥的豐收起到關鍵性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