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修治
(鲅魚圈區農業農村綜合發展中心,遼寧 鲅魚圈 115007)
目前,養豬已經成為很多人致富的途徑。然而,隨著養豬行業的不斷壯大,豬病問題隨之擴大,嚴重阻礙了豬業的穩固發展。本文就基層豬病防治工作問題及措施做出探討,以促進我國豬行業的穩定發展。
防疫意識較差是基層豬病防治工作普遍存在的問題,也是阻礙豬行業穩定發展的關鍵因素。在生豬養殖過程中,很多小型養殖場的防疫工作往往做得不到位。養殖人員沒有經過專業培訓且缺乏科學的防疫制度,甚至認為只要豬打了疫苗就不會生病,同時日常人員進入養殖廠時也不注重衛生[1]。這些問題都會成為豬發病的因素,為養殖者帶來巨大的經濟損失。
消毒作為養豬環節的重要組成部分,不僅是降低豬發生疫病的重要途徑,也是提高養殖者經濟收入的關鍵因素。然而,目前很多養豬場仍然存在消毒不規范問題,不僅沒有專門的消毒室或者消毒池,也沒有制定嚴格的規章管理制度。當飼養員進入養殖區域時,在自身沒有經過消毒時易將外界病菌帶入養殖區域,尤其是對生豬臨產的產房,再沒有專業的接送車輛以及醫療器械,將易致使豬種感染甚至死亡,進而對其他未發病的生豬造成威脅[2]。
致使生豬抵抗力和健康水平直線下降的很大原因是濫用抗菌藥物。很多飼養員在養殖過程中過分依賴抗菌藥物,從而產生了很多不良問題[3]。首先,致使管理人員誤認為只要在飼料中添加抗菌藥物就會控制疫病的發生。其次,對生豬大量注射抗菌藥物會致使豬群中毒,或者使豬群身體發生異常反應。最后,對豬群連續注射抗菌藥物后,豬體內可能會產生抗體,致使豬群生病時將不能連續為其注射同一種抗菌藥物。
隨著我國養豬事業的不斷擴大,農村養殖戶往往會受到資金、技術、人員條件的限制,使得養殖場未形成一定規模。同時,很多管理人員沒有經過專業、嚴格的養殖知識培訓,使得自身的養殖管理水平不高,對生豬養殖沒有一套專業的管理經驗,同時不能較好地處理日常消毒工作以及藥物治療,從而嚴重影響生豬的身體健康甚至致使生豬發生疫病。
在養殖生豬過程中,為了進一步控制疫病的發生,應加強防疫意識,并優化飼養管理方式。以往在養殖生豬的過程中,致使豬發生疫病的狀態都是因為飼養管理不到位,同時也因為很多中小型養豬場自身較為粗獷的管理水平[4]。因此,加強飼養員的防疫意識可以較好地開展養殖工作,通過設立嚴格的防疫制度,注重日常衛生管理,可以大幅度降低疫病發生頻率,從而為養豬者帶來豐厚的經濟效益。
針對上述養殖生豬過程中消毒工作不到位的問題,應制定完善的防疫工作制度。其中,消毒工作作為養豬環節的重要組成部分,不僅是降低豬發生疫病的重要途徑,也是提高養殖者經濟收入的關鍵因素。因此,制定一套完善的防疫管理制度可以有效降低豬病的發生頻率,同時可以大幅度提高豬群的存活率[5]。首先,養殖人員應根據疫病的實際發生情況制定科學、合理的防疫計劃。其次,在對病豬進行注射疫苗時應選擇符合國家衛生標準的疫苗,并建立完善的豬群免疫記錄。這樣不僅可以在生豬生產過程中對其進行分批治療和管理,也可有效避免其他豬群因其受到感染,從而大幅提高生豬的存活率。
養豬不是一項簡單的工作,若某一個環節的工作不到位,會影響整個生豬管理工作的效率和質量。針對上述對生豬濫用抗菌藥物的問題,應對其實施精細化飼養管理模式。首先,養殖人員應學會根據當地的氣候條件、能源環境等諸多條件確定最終的飼養模式,同時注重養殖區域的環境衛生,使生豬在一個舒適、潔凈、安靜的環境下生存[6]。例如,母豬生產時,養殖人員應為其營造一個良好、通風好且安靜的環境生產;待母豬生產結束后,要對其及時減去臍帶和拔犬牙等,并對其進行精細化消毒工作;生產區域和使用過的生產工具也要嚴格消毒。此外,對公豬實施精細化飼養管理,對提高公豬存活率和利用率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
為了進一步控制疫病的發展和提高豬群的存活率,養殖者應加強疫病防控力度,從而有效保障自身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收益。因為病疫的防控工作在生豬養殖的整個過程中扮演著十分重要的角色。首先,為了確保對生豬接種疫苗的抗體達到標準,養殖人員在對生豬病疫的預防階段必須做好相關豬群的疫苗接種工作,并嚴格依照國家免疫程序的相關規定進行接種。這不僅可以確保抗體達到標準,也可以大幅度提高生豬的存活率。其次,養殖人員應對養殖區域進行嚴格消毒。養殖人員不僅每天需要進行消毒工作,還應及時打掃、及時消毒,以降低病菌的滋生,為生豬提供一個健康、舒適、潔凈的生活環境,從而確保生豬身體足夠健康[7]。最后,生豬疫病治療階段,養殖人員還應接受嚴格且專業的養豬知識技能培訓,了解和掌握各類疾病的預防和治療方案,并在生豬出現疫病時對其迅速做出判斷,同時及時采取有效救治措施,提高生豬的存活率。
疫病一直是阻礙我國養豬行業穩定發展的重要因素。為此,筆者認為養殖人員必須加強防疫意識、優化防疫工作制度、實施精細化飼養管理模式、加強疫病防控力度,提高豬群的防疫能力,從而降低豬群發病的發生頻率。